本帖最后由 津市黄南林 于 2022-9-28 06:36 编辑
慈善痴--胡绍荣 ( 连载 10)
拉开扶老济困序幕的团年饭
1982年年底,傅绍荣终于如愿将周围三十多位五保户、孤寡老人以及残障孤儿接到了农科家里。为了这餐如今看来有着纪念意义的团年饭,傅绍荣不仅杀了一头大肥猪,还专门请来厨子做了满满三大桌丰盛的饭菜。那天一大清早,他就开始忙碌起来,用家里的鸡公车将那些上了年岁的,或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一个一个接到家里。他推着他们走在农科村的路上,走在清晨冷风呼呼的路上,吃完饭后又一个一个送回去。鸡公车是一种农用独轮车,每次只能坐一个人,他推完这个又回头去推那个。推出了一身热乎乎的汗,推出了一份轻快与愉悦。那三十多位五保户、孤寡老人大约做梦也不会想到,有生之年,他们还会被人惦念、被人牵挂,还能吃上一顿在当时想都不敢想的团年饭。他们一边吃一边抹着眼泪,像小孩子一样看着傅绍荣。那是一双双在黑暗里游离太久的眼睛,它们孤独、无助、对这个世界既充满渴望又保持警惕。他们太需要阳光了。看着他们,傅绍荣就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一样。他太懂他们的目光了,太懂那里面流露的和隐藏的内容了。他给他们斟酒,给他们夹菜,并大声告诉他们,以后每年春节,都会将他们接到家里吃一顿团年饭。他要让他们知道,生活并非一片黑暗···.·
从此,每年春节,接五保户、孤寡老人、残障孤儿到家里过年便成了傅绍荣的固定习惯。一开始,傅绍荣做得并不顺利,总会看到一些异样眼光或听到一些质疑声音。他们大多来自周围的村民、单位同事和左邻右舍。他们不理解傅绍荣一家这样是为了什么,认为他们想钱想疯了。知晓情况的则认为傅绍荣是为了出名才这样做。甚至有人经常趁傅绍荣不在家时阴阳怪气地问他的小脚母亲:“你儿子床底下堆了好多钱?那钱只怕多得没数了吧?”他们认为夫妻俩又拿工资,又养猪养鸡,肯定攒了不少钱。实际上,夫妻俩的工资并不高,加起来还不到一百。这一百元又要养老又要养小,还要供孩子们读书,哪里经用呢?若不想养猪养鸡,生活指不定会乱成一团糟,遑论去帮助别人。现在,他们的生活稍好一些,能伸出一只手拉别人一把了,各种闲言碎语也跟来了。面对这些质疑声,傅绍荣和他的母亲只是笑笑,不做任何解释。质疑声让傅绍荣感到了压力,但他觉得自己凭本事赚钱养家,凭良心帮助别人,是正正道道的事情,又何必让那些质疑的声音来影响自己呢?听到了,就让它们随风吹散吧。正因为保持这样的心态,才让他在世俗的眼光中将公益事业坚持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