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00|回复: 13

从浮山松论诗词韵律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5 07: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任振敏 于 2016-9-27 14:55 编辑

                                           从浮山松先生论诗词韵律谈起
                                                                   任振敏
            浮山松先生在正扬网上论诗词韵律的大作,系统的涉及了当前诗词创作的几个基本问题,对我很有启发。这里,我仅仅正面宣示自己的观点:
       (1)用韵
      北方话五音不全,音乐性较差。南方话统一度太低,音韵复杂。艺术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是常态。俄语格律诗使用大量“诗体专用词汇”,一般比日常使用的同义词短,否则难以满足格律的要求。京剧,评剧,京韵大鼓都不完全用普通话作戏剧语言,真正完全符合普通话的要求的只有北京曲剧,但是大家都知道,京剧是国剧,北京曲剧不是国剧,实际地位不及豫剧,越剧和黄梅戏。昆曲有几大支派,如苏昆,北昆,湘昆等等,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依附的方言不同。尽管如此,他们都是昆曲。
      据此我认为,中华诗词用韵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用韵标准,使用平水韵的可以叫古律,古绝,使用今韵的叫今律,今绝。依从《词林正韵》的词叫古词,依从新韵的叫今词。我们不是常常把旧文言文叫古文,新白话文叫现代文吗?当然也可以出现苏律,湘词,常绝,澧曲------,不过这些玩意儿除了曲可以和地方戏沾点边以外,恐怕都成不了气候。
        (2)格律
      昆曲因为用韵的不同分为苏昆,北昆之类,但他们的共性也是很明确的,最主要的是唱词必须是曲牌体而不是板腔体,而且曲牌的名称和格律必须基本相同,否则不能称之为昆曲。常德花鼓戏的唱词也有曲牌但名称和格律都不同于昆曲因而不能称之为“常昆”。因此格律是非常重要的。                                                                                          律诗的格律尤为重要。因为其它格律诗词都是以它的格律为基础的。不认同格律诗词的格律就不是格律诗,这一点决不可含糊。但有些作者在公认的标准之外额外追加的要求可以不考虑。比如关于“上尾”的禁忌,就是首句入韵的各联出句韵脚用尽上去入三声而且同一个声调不能放在相邻的两联出句韵脚,首联不入韵的各联出句韵脚必须用尽平上去入四声。这样的要求太高了,连科举考试也没有这样的要求。新声韵没有入声,要求“不上尾”是办不到的。再者有些人对于“撞韵”的禁忌也太拘束人了,对此我有所考虑但不严格遵守。我认为必须严格遵守的就是“不失对,不失粘,不犯孤平,没有三平脚,尽量避免三仄脚”,尽管近年来我实际上已经做到了没有三仄脚,但我还是认为这一点可以稍微放松一点。
     对于词,我觉得格律可以稍微放松一点。有些词牌的词谱并不统一,名家作品各执一端,一般我以苏轼的作品为标准,有时候只要有先例就予以仿照。有些词牌中的拗句我实在感受不到它的音乐美,觉得可以改为律句,但在实际创作中我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3)  古律古词的现代功能
   写作古律古词直接为现代生活服务,这已经涌现了大量的活生生的事例。然而,对于古律古词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可能还有不同的认识。
      拉丁文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停止使用,但欧美各国中小学广泛开设这门课程。其实,古代拉丁语词汇如何正确的发音吐词,现在已经没有确切的依据,这是因为古代没有录音技术。由于欧洲各国的语言文字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长期接受拉丁语的影响。这种影响促使欧洲各国语言文字更规范,更典雅,更健康地发展。因此,欧洲各国的语言文字要继续发展离不开拉丁语的滋润。
       原始的词曲在格律诗产生之前就问世了,唐代开始,人们对原始词根据格律的原理加以改造,后来又改造了原始曲,使格律诗词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了。日本人接受中国的格律诗以后,改造了他们原有的诗歌,创造了和歌和俳句。韩国人创造了时调,越南人创造了“六八体”和“双七六八体”。这些东亚汉字文化圈内的格律诗体,都离不开中国格律诗的催生与滋润。
      现在,以方文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流行歌词作者,致力于把古律古词的优良元素引入到流行歌词创作的领域,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最真切,最准确的借鉴和利用传统诗词的优良元素,就必须保留古律古词的的发展空间。正如英语不能取代拉丁语一样,在这方面,今律今词也不能取代古律古词。应该永远有少数人懂得平水韵,就像现在少数人懂甲骨文,篆书一样。北京奥运会表示各项运动的标记,就吸收了篆书的元素,实现了古典美和现代美的完美结合。                                       (4)今韵的音变问题必须解决
   我至今用韵基本上使用“双通韵”,也就是同时遵守“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规定,只把古入声字放在可平可仄的地方。这比较麻烦。我之所以不用新韵,最主要的原因是音变问题。每版新华字典都有极少数字的读音发生改变,我们写诗作词时应不应该跟着变?好像左右为难。再者普通话中的变调问题十分复杂。上声在其它声调之前读“半上”,在上声之前读“阳平”,这些变化连港台大多数影视演员都难以掌握,我们顾得上吗?在格律要求之外再加上这些变读规则,那写作格律诗词岂止是带着镣铐跳舞,这要比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还要难受!我认为,新韵要普遍推广,变读和变调问题一定要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5 09: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指格律诗)填词,首要是注意用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5 11: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山松先生在正扬网上论诗词韵律的大作,系统的涉及了当前诗词创作的几个基本问题,对我们很有启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12: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山松先生在正扬网上论诗词韵律的大作,系统的涉及了当前诗词创作的几个基本问题,很好,我赞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6-9-26 15:56:53
我是个名符其实的初学者。任先生《从浮山松先生论诗词韵律谈起》一文涉及知识深奥,我不懂。我只知道  写中华古典诗词,首要是注意平仄和用韵。填词就得按词牌子填,不管用什么平仄声韵,要有依据,不然就不名不符实了!创新中华诗词,我们这些初学者没有那水平和能力,我是不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6-9-26 16: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名符其实的初学者。任先生《从浮山松先生论诗词韵律谈起》一文涉及知识深奥,我不懂。我只知道  写中华古典诗词,首要是注意平仄和用韵。填词就得按词牌子填,不管用什么平仄声韵,要有依据,不然就不名不符实了!创新中华诗词,我们这些初学者没有那水平和能力,我是不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4: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兰居士 发表于 2016-9-25 09:17
写诗(指格律诗)填词,首要是注意用韵。

蝶恋花  游仙》中“酒、有、柳、袖、九”与“虎、舞”在《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中都不属于一个韵部,这样做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4: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山松 发表于 2016-9-26 16:02
我是个名符其实的初学者。任先生《从浮山松先生论诗词韵律谈起》一文涉及知识深奥,我不懂。我只知道  写中 ...

《蝶恋花  游仙》中“酒、有、柳、袖、九”与“虎、舞”在《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中都不属于一个韵部,这样做好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7 15: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必须严格遵守的就是“不失对,不失粘,不犯孤平,没有三平脚,尽量避免三仄脚”,赞成这一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21: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启芳 发表于 2016-9-27 15:47
我认为必须严格遵守的就是“不失对,不失粘,不犯孤平,没有三平脚,尽量避免三仄脚”,赞成这一高见!

规矩少了不好,多了也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5:59 , Processed in 0.0378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