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193|回复: 36

【毛泽东与常德(1)】曾被毛泽东批评过的常德师专副校长杜修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6 06: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杜修经,一个知名的党史人物,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存在争议的人物。杜修经1907年10月20日出生于湖南慈利县,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曾经与毛泽东、朱德、陈毅并肩创立革命根据地,因机械地执行湖南省委指示导致八月失败。在复杂的政治环境里,他对党坚贞不渝,他先后三次入党,两次失掉组织关系,但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党外,他都关心党的事业,任劳任怨地为党工作。电视剧《井冈山》26~28集上演的就是红四军冒进湘南,导致八月失败的故事,其中主要原型人物就有杜修经。杜修经也曾协助杨尚奎、陈丕显为组建新四军立过功劳。
      2007年11月13日,历经一生风雨的杜修经,在湖南文理学院(原常德师专)家中与世长辞,享年101岁。

u=2410384104,757124655&fm=21&gp=0.jpg



省委代表,四上井冈

      
      1928年5月底的一天,井冈山茅坪,一位二十出头,工人打扮的青年人兴奋地走进毛泽东住处,双手递上一封信,毛泽东立即阅读起来。
      这位年轻人就是杜修经,他代表湖南省委第三次上井冈,前两次因故中途折回。
      1928年4月,湖南年关暴动后,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砻市会师。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非常关心这支革命军队,想尽快取得联系,湖南省委选派杜修经为代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等人会晤。
      此时,杜修经来安源不久。1925年冬,杜修经由郭亮和陈佑魁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起他先后担任铜官特别支部书记、华容县委书记、醴陵县委书记。1927年冬,中共湖南省委遭到破坏,省委转移到安源。醴陵刚建立起来的工农政权也失败了,杜修经也到了安源,任湘东特委并兼任安源市委秘书,由于没有设书记,他负责安源市委工作。
      第一次上井冈山是四月中旬,杜修经一行三人,扮成山货生意商贩结伴而行。可是只到莲花县南坑,就遇到国民党的团防队,被迫折回安源待令。
      4 月底,通往井冈山的“交通线”已经建立,杜修经只身第二次上井冈山。前三天都很顺利,第四天黎明出发不久,他和交通员便被国民党清乡部队冲散。他既不熟悉路,又是慈利口音,敌人起了疑心,杜称是安源工人,敌团长准备把杜押到安源对证。杜修经乘其不备而逃脱,抄小路返回了安源。
      这一次,杜修经带着湖南省委的指示信,在“交通员”的护送下,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终于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边看信边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应该这样!”省委的指示信,要求红军应有一个根据地,而且要把这个根据地巩固好。
      为让省委指示深入军心,次日,毛泽东陪着杜修经首先来到葛田村,召开了二十九团军人大会。下午4 点左右,毛泽东陪杜修经来到了红军的军部。朱德在房间热情接待了杜修经。晚上,在军部召开了由陈毅主持,朱德、毛泽东、王尔琢、何长工等人参加的军委会议。杜修经代表省委慰问大家,传达省委指示精神,听取大家发言。会后,杜修经还就地召开座谈会,了解红军的建制和党的组织建设等情况。
      第三天,毛泽东、朱德、陈毅陪杜修经到大井,晚上又返原地住宿。第五天下山,经过黄洋界时,毛泽东等人陪杜修经察看工事。下山后,毛泽东在被服厂主持召开了工人大会,杜修经作传达报告。在茅坪,和毛泽东一道又召开三十团、三十一团干部会议。
      茅坪会议后,杜修经在毛泽东的房间里又住了几天。
      杜修经回到安源后,向省委作了详细汇报。由于他对毛泽东创立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特别是对宁冈一带的战略地位及对这支红军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只侧重谈军事,尤其关于敌我力量的对比讲得比较多,更没有汇报土地革命和政权问题。杜修经还说:“现在边界特委工作日益扩大,一切工作与指导都集中在毛泽东同志身上。而毛又负军党代表责任,个人的精力有限,怎顾得这么多,实际上也就有很多地方顾及不到了。目前,需派得力的人去参加特委和县委工作是最重要的。”省委的同志很关心红军的安危,普遍认为湘南群众基础好,适应红军生存,于是很快做出了转移湘南的错误决定。
      1928年6月底,杜修经带着省委的决定,同省委派的边界特委书记杨开明一道,第四次上井冈山。此时边区已形势大好。6 月23 日红军在永新源口同江西的王均等部的两个师激战,大获全胜,红军进占了永新,攻占了莲花。二十九团已进入莲花开展群众工作。杜修经觉得,省委的决定显然已经不符合这里的实际情况了。
     6月30日傍晚,杜修经来到永新毛泽东的驻地,里面正在召开“军委、边区特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毛泽东、朱德、陈毅都站起来欢迎。毛泽东握着杜修经的手说:“修经同志,你来了就好。我们一切问题都好解决了。”杜修经说:“我这次来是向大家传达省委决定的。不过这个决定已经不适宜了。”杜修经的话使人家有些疑惑,都急于了解下文。他忐忑不安地宣读了决定:
      “四军攻永新敌军后,立即向湘南发展,留袁文才同志一营守山,毛泽东同志随军出发,省委派杨开明同志为特委书记,袁文才同志参加特委,出发湘南的四军军委应取消,另成立四军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陈毅、龚楚、宋乔生及一名士兵代表和一名农民代表组成,毛泽东为书记,派杜修经同志前来担任省委巡视员,帮助前委工作。”
      毛泽东脸色突变,沉默不语,其余人也不发言。冷场良久之后,毛泽东才宣布大会讨论省委决定。好在会议没有发生什么分歧,顺利地通过了不执行省委意见的决定:四军仍应继续在湘赣边界各县作深入群众工作,建设巩固的根据地。在新军阀战争未爆发前,尚不能离开宁、永、莲往湘南。7月4日,毛泽东以特委和军委的名义向省委发出书面报告。


冒进湘南,八月失败

      
      正当大家全力经营永新的时候,湖南的敌人吴尚所部却乘虚侵入宁冈。毛泽东立即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杜修经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会议决定: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打宁冈。三十一团留永新挡住江西的敌人,以巩固永新。
      朱德亲自布置攻打宁冈的战斗,杜修经跟随朱德协助工作。就在红军发动进攻的那一天,敌军与红军在永新的心源嘴错道而过,离开宁冈,逃往永新方向,红军扑了一个空。
      第二天,红二十八、二十九团乘虚向西攻占酃县,准备攻打茶陵。但是在行军路上,杜修经发现士兵纪律涣散,经与朱德、陈毅交换意见后,将部队返回沔度宿营休整。当晚,召开二十九团士兵委员会会议,决定回湘南。杜修经参加由朱德、陈毅主持,何长工、王尔琢、龚楚、胡少海等人参加的团以上干部会议。由于受二十九团的影响,部队没有弄清敌情,也没有考虑到边界党的路线正确,群众基础好,能够与敌周旋的有利条件,会议重提执行省委的决定,贸然作出了部队南行的决策。当时有人认为这是个“围魏救赵”的良策。杜修经没有坚持永新联席会议精神。第二天,杜修经专程去茅坪和毛泽东通气,不料毛泽东已于当天去了永新。特委书记杨开明说:“既然决定了,你们就走吧!润之(毛泽东)那里我跟他说。”杜修经也没细想,觉得没有什么不妥。
      7 月17 日,红军开始向湘南进发。7 月20 日上午,杜修经在行军路上接到了毛泽东写给他、朱德和陈毅长达三页的书信,要求主力部队回边界。晚上在水口宿营,召开了一次连以上的干部会议,讨论毛泽东的意见。杜修经认为现在离边区不远,不如回井冈山。龚楚连忙解释,现在回边区来不及了,还不如去打郴州。大家又重复了一遍“围魏救赵”的道理,形成一致意见:攻打郴州,再不动摇。
      7 月24 日凌晨,我军兵临郴州。这一仗由王尔琢指挥打,中午12 点便攻占了郴州城。下午四时,敌人援军到了,开始反扑。这时,我军部队集中在去资兴的桥头阻击敌人,因寡不敌众,只得撤退。次日早晨部队集合,发现二十八团无损失,二十九团各营已各自行动,分别先后向南去宜章,只剩下党代表和团长等百余人了。
      攻打郴州的失败,特别是二十九团的瓦解,是对分兵湘南的决策的沉重打击。部队经过初步整顿之后,即派出二十八团第二营营长袁崇全率所部机枪连为前卫,向罗霄山脉靠拢,扫清背后之敌,其余部分由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负责就地整训,同时由陈毅领导开展地方工作。二营出发多日后,杜修经收到袁崇全的信,要求他杀掉朱德和陈毅。杜修经速派一营营长林彪,追到沙田,除机枪连因行动不便还被叛徒裹挟着外,其余部队陆续归队,停下来往沙田休整。
      8 月18 日,林彪打下桂东。8 月22 日,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也到了桂东。杜修经、朱德和陈毅闻讯后,即从沙田动身,与毛泽东会师。杜修经见到毛泽东很内疚地说:“这次到湘南,没有搞好!”毛泽东显得宽厚客气,只是说:“当时你们要不走就好了。”
      8 月23 日,在桂东县的唐家大屋召开会议,各自就分兵后的情况作了交流,特别是就失败情况作了分析,杜修经表示承担责任。8 月24 日,晚上继续开会,决定红军主力重返井冈山。由杜修经任书记、龚楚参加组成湘南特委,领导资兴、汝城、桂东、安仁各县及赤卫队,开展湘南工作。8 月25 日由毛泽东、朱德、陈毅带领主力重回井冈山,杜修经、龚楚则向资兴龙溪进发。



点名挨批,负疚终生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一文中点名批评杜修经:

      八月失败,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正是统治阶级暂时稳定时期,反而采取在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分兵向湘南冒进,致使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同志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意见,其错误实在非常之大。……设我大队不往湘南,……,使割据地区推广至吉安、安福、萍乡,和平江、浏阳衔接起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五十天后的11月1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写给党中央的报告)又三处点名批评杜修经:

      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不察当时的环境,不顾军委、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张的决议,只知形式地执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红军第二十九团(成分是宜章农民)逃避斗争欲回家乡的情绪,因而招致边界和湘南两方面的失败。
      ……
      杜修经导扬第二十九团的错误意见。”“军委、特委、永新县委举行联席会议,认为往湘南危险,决定不执行省委的意见。数天之后,由杜修经、杨开明坚持省委意见,利用二十九团的乡土观念,把红军拉去攻郴州,导致边界和红军一齐失败,红军数量上约损失一半;边界则被焚之屋、被杀之人不可胜数,各县相继失陷,至今未能完全恢复。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重要文章,1951年已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并于1964年再版、1991年二版。《毛泽东选集》所选文章,是经过修订才正式出版的,凡文中人名也经过谨慎的选择,而杜修经的名字却始终保留了。由此可见,毛泽东对杜修经的错误可能始终没有原谅。
      面对“八月失败”和毛泽东的批评,杜修经在《八月失败》(1987年)一文中说:

      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作为湖南省委的代表,携带着省委对边界红军的错误决定上井冈山,从而导致红军大队冒进湘南,造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八月失败。
    ……
    我那时思想水平低,只停留在承担责任的认识上,还简单地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造成‘八月失败’,使年轻的红军损失一半,边界政权尽失,被杀之人,被烧之屋,难已数计,几毁中国革命根基,其错误是非常严重的!半个多世纪的今天,重忆‘八月失败’的经过及其先后,我仍是内疚之深,寝食不安!


4d7eae7906db4d85828a4.jpg

4d7eae794491073c63fe0.jpg
      
      在《杜修经访谈录》(2005年7月中国实言出版社,应国斌著)一书中,杜修经说:“八月失败仍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在我心头,我常常内疚和自责。”但他又说:
      “永新联系会议,由于开始我就做出‘省委的决定已经不适宜了’的表态,没有发生什么争论,顺利地通过了不执行省委意见的决议。现在想来,我当时表态是大胆的。我这次来井冈山的任务是传达和执行省委的决议,但一开始就否认了这个决议。我看到近些年的一些回忆录和文学作品,说在永新联席会议上我和毛泽东斗争激烈,这纯粹是胡编乱造,当时大家意见是一致的。”
      笔者也经常看到与事实不符的文学作品,说杜修经到井冈山参加永新联席会议时的年龄是三、四十岁,并戴着一顶礼帽;说杜修经闯进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住处,身后还戴有警卫员;说永新联系会议“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有人还拍了桌子。”
      在一片责难声中,也有为杜修经说话的。如谭震林说:“‘八月失败’,不只是杜修经的责任,朱德、陈毅同志也有责任,朱德同志是军长,陈毅同志是军委书记,要是他们坚持不听湖南省委指示,不去湘南,杜修经是无法把部队拉走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嘛!”


三次入党,终生为党

      
      1938年夏,长沙杨第甫家,一间小屋里,杜修经和两位同志,面对列宁画像,进行庄严的入党宣誓。这是杜修经由唐引斋介绍,第二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杜修经由郭亮、陈佑魁介绍入党,1929年底,在复杂的环境中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八月失败”后,8月25日,杜修经与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分手,8月28日湘南特委就在资兴龙溪正式成立,杜修经任书记。特委依靠各县的武装,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两个月后,获得了“杨家坪保卫战”的胜利。
      1929年初,长江局书记李维汉宣布杜修经为省委常委。不久,杜修经根据省委安排,从上海去湘鄂边境与鄂西特委周逸群及常德、益阳部分县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9月,他受命再次回湖南,去贺龙部队贯彻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在慈利与贺龙部错过联系机会,不知部队去向。1929年年底,从报上看到湖南省委再遭破坏的消息,他只能呆在慈利老家。从此,杜修经脱党了。尽管与党失去联系,杜修经仍参加当地党组织的一些活动,办学校,成立青年进步组织。
      1932年,杜修经辗转来到上海,为了提高学识水平,报考了上海中国公学。1935年—1936年,杜修经在上海加入左联,与陈企霞、叶紫等人从事文学活动,组建抗日救国会。
      1937年秋天,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边界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杜修经几经周折来到江西大余,帮助杨尚奎和陈丕显做宣传工作。几个月后,杜修经受命将湖南桂东沙田一支四、五百人的游击队接到大余整训,并负责部队的政治课。后来,这支部队被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三营,成为新四军的基本队伍。之后,因为在上海一段时间的活动不明,项英让他离开了大余。
      1938年春天,杜修经只身来到长沙,徐特立介绍他到湖南省文艺界抗敌后援会工作,担任救济部总干事。杜修经要求恢复党籍,但没批准,就只得重新申请入党了。
      第二次入党后的8月间,杜修经等十二名共产党员被派往国民党第70军干训班受训,在该军中发展党的组织和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干训班结束后,杜修经回到部队,在鄂南一带抗击日本侵略。1940年夏天,他又被派去西安国民党军校第七分校学习3年,其间也随部队与日本人打过几次仗。毕业后回二五集团军司令部,主要是训练干部。
1946年,国共开始打内战,杜修经就随李觉军长一起离开了70军。当时的湖南省委规定70军的中共地下党员,不能直接和湖南省委发生关系,失散了也不准找党组织接头。所以,杜修经就又脱党了。1947年春节过后,杜修经拒绝了李觉的再三挽留,离开重庆,返回湖南常德。当地地下党组织要求他先解决组织问题再和他发生关系。但是,杜修经一时做不到, 便回到家乡,担任慈利一中历史教师,直到家乡解放。
      在蹇先任同志(贺龙同志前夫人)的关心和支持下,1949年11月,杜修经担任政府秘书,不久又当上了慈利县副县长。1957年春,被黄克诚、周惠请到长沙,任省委观察员,后又成为省委农村部的干部。杜修经工作积极,主动到湘乡、宁乡花明楼等地办点,还组建了农村经济调查研究室。
      1962年,杜修经任常德师专(湖南文理学院前身)副校长,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文革”期间,杜修经被打成反党分子,可他仍然不忘共产党员的本色,讲政治、讲正气,多次在专案组面前,为被打倒的老干部、老战友仗义执言。他坚信自己是无辜的,为学校养猪,掏大粪,什么苦活、累活都干。1975年,杜修经同志离职休养。
      1985年,杜修经再次提出入党申请,并上报到中共湖南省委,终于被批准了。从此,杜修经不仅心在党,人也在党了。1986年7月,杜修经重游井冈山,并题词。现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陈列着杜修经1928年写给湖南省委的报告的影印放大件、杜修经重游井冈山的题词。井冈山烈士陵园碑林里,也专置一碑,刻写着杜修经的题词。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为杜修经立传,评价说,“由于各种原因,他先后三次入党,两次失掉组织关系,但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党外,他都关心党的事业,任劳任怨地为党工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u=2609843594,1678947678&fm=21&gp=0.jpg

     (拙作发表于《环球人物》2008年第5期标题为《杜修经负疚而去》;本人散文集《善德鉴》(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07: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肯地评价杜修经同志的功过,是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07: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杜修经,一个知名的党史人物,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存在争议的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07: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11月13日,历经一生风雨的杜修经,在湖南常德市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101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08: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的批评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08: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修经,一个知名的党史人物,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存在争议的人物。我曾见过这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08: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毛会长写的这些鲜为人知的情节,确实让我眼界大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0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杜修经,我见到过,原来住在师专宿舍,拜读毛会长佳作后,确实大开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09: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谭震林说:“‘八月失败’,不只是杜修经的责任,朱德、陈毅同志也有责任,朱德同志是军长,陈毅同志是军委书记,要是他们坚持不听湖南省委指示,不去湘南,杜修经是无法把部队拉走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6-9-26 07:39
杜修经,一个知名的党史人物,也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存在争议的人物。

那时的杜修经仅21岁。
笔者也经常看到与事实不符的文学作品,说杜修经到井冈山参加永新联席会议时的年龄是三、四十岁,并戴着一顶礼帽;说杜修经闯进毛泽东和贺子珍的住处,身后还戴有警卫员;说永新联系会议“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有人还拍了桌子。”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9 17:58 , Processed in 0.03868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