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浩气长存 1、遗孀抚孤 迎接胜利 张文秋又一次遭遇丧偶之痛。她一面和女儿相依为命,一面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终于迎来了胜利曙光。更令她幸慰的是,女儿都非常优秀,长女、次女成年后分别嫁给了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与次子毛岸青。大女儿刘思齐初见毛岸英时,毛岸英刚从苏联回国,两人在相处之中,渐渐产生了感情,于1949年10月15日结为夫妻。后来毛岸英在朝鲜前线牺牲后,经毛主席安排,她与空军学院的一位教师结了婚。 二女儿邵华与毛岸青是在1960年相识的。两人一见钟情,双方家长也都很高兴,毛泽东握着张文秋的手,笑着说:“你同意就太好了。从前,我们是老亲家。现在,我们是新亲家。老亲家加新亲家,我们是亲上加亲,双重亲家!” 这年6月,在毛泽东和张文秋的支持下,毛岸青与邵华在大连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结婚的时候,毛主席看着张文秋,忍不住怀念起了陈振亚,深情地说道:“陈振亚同志,我在井冈山认识他的。他的模样,我至今还记得。假如他还在,那该多好啊!”张文秋听罢,热泪潸然,喃喃地说道:“假如他还在,该多好!” 张文秋建国后担任过中国银行总行人事室副主任兼全国金融工会办公厅主任、中国盲人福利会总干事等职,晚年离休后,撰写出版了长篇回忆录《踏遍青山》,综述其传奇的一生。2002年7月11日,张文秋在北京仙逝,寿近期颐,享年九十九岁。生前,她在《赤子之心》歌词中,用“二度坐牢失五亲(指为革命牺牲的丈夫刘谦初、陈振亚,兄张振鳌、弟张振甲,婿毛岸英),不改跟党赤子心”,概括了她及其家人为党为国为军献身的事迹。 2、母子将军 回乡省亲 为了铭记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首府乌鲁木齐市修建了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将陈振亚烈士事迹陈列于馆,将先烈遗骨安葬于陵园。张文秋生前曾多次偕子女前去新疆祭扫陈振亚之墓。 从1951年开始,张文秋不时地用自己的工资接济陈振亚在老家的大哥。1980年代,八十高龄张文秋先后还带领邵华、毛岸青等人前来石门寻根、祭祖、省亲。1995年,邵华晋升为少将,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军事百科学会副秘书长、广州松田职业学院院长、中国花卉协会名誉副会长等职,还被评为“全国十大巾帼英才”。不管身兼多少职、工作多忙,她心中总惦念着家乡,于慈母逝世后,亦两次携子回石探亲,回到父亲故居,聆听商溪水的诉说。 2011年4月3日,毛新宇将军携妻子刘滨、儿子东东回外祖父故乡——石门商溪祭祖、省亲。
2、远赴天山 扫墓祭灵 陈振亚烈士家乡人们,始终缅怀先烈、敬仰英雄。石门县党政领导代表全县68万人民,多次远赴天山脚下,祭奠英灵。2011年清明节前夕,时任中共石门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胡元琴组团带队,代表中共石门县委、县人民政府,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纪念馆)纪念陈振亚烈士殉难70周年,为烈士扫墓,并向新疆烈士陈列馆陈振亚烈士陈列室赠送“浩气长存”挂轴。 新世纪以来,陈振亚故居倍受家乡组织与父老乡亲的爱护。2022年初,陈振亚烈士故居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往参观、缅怀者络绎不绝。 商溪河畔,黄龙岗上,陈振亚故居历尽沧桑。门前的那条似金胜银的商溪水,日夜潺湲,涛声依旧,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百年史话、三代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