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2-11-2 08:40 编辑
两篇刘禹锡易学著作阅读 与董生言易 刘禹锡
按 准备写一则刘禹锡研究《易经》的故事,先读《绝编生墓表》,写他在常德交的一个迷恋《周易》并从事占卜的朋友;再读《辩易九六论》,是一篇讨论为什么《周易》称卦象中阳爻为九、阴爻为六,柳宗元也参与讨论,发表了不同意见,两个人的文章都传下来了。刘禹锡晚年编辑自己的文集时,好友柳宗元早去世了,但他对自己的文章哪怕可能有了新的见解,一个字也不改动,尊重历史。我从柳文,知道刘禹锡还有《与董生言易》文,下功夫寻找,结果发现就在《辩易九六论》中。这个董生没说名字,究竟是谁有不同看法,我认为是被称为“贤人”的董侹,他任荆州从事,一直在常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找到刘禹锡任和州刺史写的《送惟良上人》诗,特别是“并引”,谈到易学,我一并加注编辑于此,将丰富我的故事内容。
【原文】《国语》又云:“董因迎公于河,公问焉,曰:‘吾其济乎?’对曰:【‘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实沈之星也。实沈之墟,晋人是居,所以兴也。今君当之,无不济矣。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大火,阏(è)伯之星也,是谓大辰。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唐叔以封。《瞽史记》曰:‘嗣续其祖(继承先祖),如谷之滋,必有晋国。’】(1)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2)韦昭(2)云:“泰三至五震象为侯,阴爻不动,其数皆八,与贞‘屯’悔‘豫’义同。”(3)刘子曰:昭此说用互体有震(4)。桉董因之言,天地配亨,是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之爻。夫“泰”,乾坤体全,内外位正,内为身,外为事。卜得国事也,以外卦为占。六五居尊位,故统论卦下辞曰:“小往大来。”爻遇归妹,故曰天地配亨,何必取互体也? 的
【注释】(1)从“岁在大梁”起至“必有晋国”刘禹锡引文省去,为了完整理解,据原文补。 (2)《国语·晋语四》:“臣筮之,得《泰》之八。曰:是谓天地配亨,小往大来。今及之矣,何不济之有?译文:我占筮过,所得到的是《泰》卦中八这个不动爻。卦象表明,天地交配亨通,小人失势,大人成功。如今正赶上好时辰,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 (3)韦昭:又名韦曜(204―273),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好学能文,孙皓时为侍中,领修国史,因持正敢谏为孙皓所杀。所注《孝经》、《论语》、《国语》,均有名于世。 (4)泰卦的第三爻至第五爻组成震卦,第四爻、第五爻都是阴爻,数字是八。与内卦得震下坎上的屯卦,外卦得坤下震上的豫卦,其中两个阴爻的数字也是八。 (5)互体:《易卦》上下两体相互交错取象而成之新卦,也叫“互卦”。
【译文】《国语》又说:“董因到黄河边上迎接公子重耳,重耳问:‘我能成功吗?’董因回答说:‘【岁星在大梁星次,将成天道。您即位第一年接受天命,这一年岁星运行到实沈星次。实沈的分野,正对应着晋国,所以您能够兴旺发达。如今您正好应验了吉星,做事没有不成功的。当年您出奔的时候,岁星在大火星次。大火是阏伯之星,被称为大辰。辰表示成就善道,后稷就是视农祥以成农事的,唐叔也是在大火之年得以封晋。《瞽史记》上说:“继承先祖,如同五谷滋生,必定会得到晋国。’】我占筮过,所得到的是《泰》卦中八这个不动爻。卦象表明,天地交配亨通,小人失势,大人成功。如今正赶上好时辰,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 韦昭为《国语》加注说:“泰卦的第三爻至第五爻,即第三爻、第四爻和第五爻,组成震卦,两个阴爻不变,数字都是八。这与‘贞屯悔豫’,即内卦得震下坎上的屯卦,外卦得坤下震上的豫卦,其中两个阴爻的数字也都是八的意义是一样的。” 刘子说:韦昭此说,因上下两卦相互交错取象成为新卦,称为互体,或者互卦。前者泰卦的第三爻“三九”至第五爻“五六”组成震卦;后者,屯卦的震下和豫卦的震上也是相互取象后组成新卦豫卦。按照董因所说的泰卦乾下坤上,泰卦是“天地配享”,其“六五爻”象辞说,‘帝乙把女儿嫁给贤淑而又富裕的人家,因此获得了深厚的福分,是件在吉在利的事情 。’”泰卦,乾坤俱全,内卦外卦位置稳正,内卦卜筮己身,外卦卜筮事情。要卜筮国事,用外卦占卜。六五爻居于独尊位置,所以总刮了卦辞:“小人失势,达人成功”;爻辞遇到“归妹”,所以说田地交配亨通。即使这样,何必去取“互体”呢?
屯卦
送惟良上人(1)并引 刘禹锡
以貌窥天者曰:“乾然健,单于然而高。”(2)以数迎天者曰:其用四十有九(3),天果以有形而不能脱乎数,立象以推筴,既成而遗之,古所谓神交造物者,非空言耳(4)。轩皇受天命(5),其佐皆圣人,故得之。惟唐继天,德如皇帝,有外臣一行(6),亦圣之徒与。刊历考元,书成化去。今丹徒人惟良,生而能知,非自外求,以乾坤之筴,当十期之数,凝神运指,上感躔次(7)。视玄皇溟涬,无倪有常,绝机泯知,独以神会(8)。数起于复之初九,音生于黄钟之宫,积微本隐,言与化合(9)。夫天人之数,极而含变,变而靡不通(10),神趋鬼慑,不足骇也。惟良得一行之道,故亦慕其为外臣,谬谓余为世间聪明,孑孑来访。初以说合,至于不言。言息而理冥,复申之以嗟叹,曰: 师其庶几乎!信神与之而不能测神之所以付,信术通之而不能知术之所以至(11)。浅哉余闻乎,曾井蛙醯鸡之不若也(12)。长庆四年冬十一甲子,语至夜艾(13),遂为诗以志焉。
【注释】 (1)诗长庆四年(824)十一月在和州作。惟良:润州丹徒僧人。 (2)貌:外形。窥:观察。乾然:健康貌。单于然:广大貌。《汉书·匈奴传》:“单然,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3)以数迎天:以数学推算天体的运行。四十有九:《易·系辞》:“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疏:“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 (4)脱乎数:次数指事物间某种联系或规律。象:易象。筴:同策,算筹。遗:抛弃。“神交造物者”:谓能制定历法,与天象契合的人。 (5)轩皇:黄帝轩辕氏。相传我国古代历法,自黄帝始。 (6)外臣:指僧人。 (7)十期:十年。躔次(chán cì):是指日月星辰在运行轨道上的位次。 (8)玄黄:指天地。《易·坤》“天玄而地黄。”冥涬:宇宙清静寂寞的状态。此指宇宙。无倪:无端倪,无边际。又有常:有一定规律。“绝机”二句:谓惟良摒弃一切人为的技巧智慧,精神却与天相相合。 (9)复:《周易》卦名。复之初九:复卦最下面的阳爻。复卦是阴极阳生的象征(第一爻为阳,其余五爻都为阴)。古人造历,必先确定冬至时间。冬至一阳生,此后日渐长夜渐短,符合复卦卦象。《易·复》朱熹本义:“复,阳复生于下也。剥尽则为纯坤十月之卦。南而阳气已生于下矣,积之逾月,然后一阳之体始成而来复,故十有一月,其卦为复。”黄钟:十二乐律之首。蔡邕《月令章句》:“黄钟之管长九寸,孔径三分,围九分”。其余十一律管长度可据黄钟管长确定。宫: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的第一级音。黄钟宫,即以黄钟律管所定的宫音。积微本隐:谓积微知著,本隐使显。 (10)变、通:指制历法、置闰朔等。《易·系辞上》:“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又《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汉书·历律志》:“易穷则变,故为闰发。” (11)庶几:接近,指贤者。与:参与。 (12)井蛙:井底之蛙。醯鸡:一种小虫,古人以为酒上白霉所变。二者均以比喻见识褊浅者。《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庄子·田子方》:“丘之为道也,其犹醯鸡与。” (13)夜艾:夜尽。
高斋洒寒水(1),是夕山僧至。
玄牝无关锁(2),琼书舍文字(3)。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
语到不言时(4),世间人尽睡。
【注释】 (1)寒水:寒雨。 (2)玄牝( xuán pìn ):道家指孳生万物的本源,比喻道;指女性外生殖器。无关锁:无障碍。关锁,关键。 (3)琼书:宝书,指佛经。 (4)不言:神交心会,不须语言。《晋书·阮修传》:“意有所思,卒尔褰裳,不避晨夕,但欣然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