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2-11-4 16:05 编辑
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十七) 促成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紧接《一群湖南人 建功大上海》(十六)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湘、资、沅、澧注入洞庭湖,水系发达,在尚无现代交通网络的过去,水系是远行的主要通道。上海扼水路要冲,驻长江出海口,是湖南绝大多数留学生往返的必经之路。 在一百多年的前湖南,教育事业相对发达,海外留学之风迭起,留学生为全国之冠。不管是留欧、留美还是留日,出洞庭顺长江东下上海,都是最便捷的通道。因此,湖南留学生总是把上海作为中转站、集结地、滞留地。加上上海相对宽松的社会制度和相对优越的生存环境,留学生中的革命党人还经常把上海作为寓住地、工作地、生活地。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会员79人,其中湖南籍20人,占1/4。著名骨干会员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唐群英、林伯渠等都是湖南人。不到两年,共有会员979人,湖南籍158人,占16%,为全国之冠。革命党人经常把上海作为据点,先后建立过“启明译书局”、爱国协会、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暗杀团、中国公学、江海交通等革命团体和机关,创建和编辑过多种报刊,鼓吹民主革命。他们探索中国道路,联络革命会党,策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专制,建立共和政体,组建国民党。其中都不乏湖南人的身影和重要作用,他们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为推进上海工商业的进步发展,都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黄兴: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黄兴,字克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与孙中山并称“孙黄”。1874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名门望族,为北宋黄庭坚后裔。 黄兴幼年受湖南大儒王夫之思想影响较深。1896年考中秀才,1898年被选拔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1902年,受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赴日本东京宏文学院留学。到日本后,他很快就被留学生中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所吸引。12月,他与杨笃生、樊锥、蔡锷等创办《游学译编》杂志,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为扩大影响,他又与蔡锷、张孝准、杨笃生等发起组织“湖南编译社”,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 1903年春,沙俄拒绝从中国东北撤兵,黄兴发起组织200多人的“拒俄义勇队”,准备赴东北抗击沙俄,被日、清政府解散。随即,他又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与陈天华、杨笃生、苏鹏、张继、何海樵等为主要骨干。不久,军国民教育会的成员大部分回国寄居上海。 黄兴到上海后,与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见面,并结识了江浙一带的民主人士。1903年11月4日,黄兴以过30岁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张继、刘揆一、宋教仁、章士钊等人秘密集会,商定创立华兴会。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众人公举黄兴为会长。提出“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政治纲领。 1904年,黄兴与湖南哥老会首领决定,于10月10日西太后生日时在长沙起义。不料消息走漏,湖南巡抚四处搜捕,黄兴等星夜出走,转移到上海。到上海后,他派专人前往日本,组织在日本的湖南籍陆军留学生回国,参与起义军事活动。蔡锷、程潜等人积极支持,先后归国,杨笃生、苏鹏、何海樵等随后也回国来到上海。他们租下位于英租界大马路新开路的余庆里8号,设立“启明译书局”,作为革命机关。
1904年11月7日,黄兴、陈天华等40名革命党人在余庆里举行会议。这是长江流域及留日学界革命力量未与孙中山取得联系之前,革命党人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会。会议决定“即日分途运动大江南北之学界军队,起义鄂宁等处”。只可惜不久,因万福华刺王之春一案,致使黄兴、苏鹏、张继、周来苏、章士钊、章陶严、徐佛苏、薛大可、赵世暄等共计13人被捕入狱。 黄兴在条件十分艰苦的英租界监狱中,尽显豪爽豁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谈笑自如,带头喝粥,鼓舞士气。所幸大家都是用的假名,被湖南巡抚悬赏通缉的要犯黄兴,只有几天就以错捕官员郭人漳的随员身份被释放。而其他人也得到狱外杨笃生、蔡锷、蔡元培、于右任、林长民、刘申叔等革命党人的大力营救,他们奔走呼吁,聘请中西律师,据理辩护。加上巡捕房有位同情革命党人的华籍书记,偷偷销毁证据。虽先后审讯六七次,都查不出与万案有任何牵连。两个月后,其他人皆无罪释放。 黄兴出狱后,其身份被英租界当局查获,且余庆里革命机关业遭破坏,上海不便久留,他第二次东渡日本。到东京后与章士钊同住,经杨度(或宫崎寅藏)介绍,与孙中山相识,从此,黄兴的名字与孙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905年8月20日,由湖南华兴会、广东兴中会、江浙光复会部分会员和少数留日学生组建而成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此时,孙中山39岁,黄兴31岁。在选举总理时,黄兴出于对孙中山的尊重,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同时提议把《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机关报(后改称《民报》),提议获得通过。黄兴被选为庶务,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此后,他以主要精力直接担负起领导国内武装起义的重任。 1906年,黄兴选派刘道一、蔡绍南等回湖南策划起义。指出革命之目的绝不是单纯推翻清朝,而是要建立民国,争取民权。他们抵达长沙后,邀集革命同志数十人秘密开会,传达黄兴的意见。会后,刘道一留在长沙掌握全局,蔡绍南等前往萍乡一带联络会党。1906年12月4日,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爆发起义,史称萍浏醴起义。不到10天,起义军即达3万多人。清廷急令鄂、湘、赣、苏四省四五万军队,“飞驰会剿”。起义军虽然英勇不屈,但最终失败。刘道一、魏宗铨、萧克昌等同盟会会员和义军将士及其亲属不下万人惨遭杀害。这一次起义第一次打出了“中华民国”旗号,起义虽然失败,但产生了积极影响。 1907年,黄兴到达越南河内,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都遭到失败。 1909年秋,黄兴受孙中山委派,到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林觉民、方声洞等敢死队100余人攻打总督衙门,撤出突围时,黄兴右手二指被子弹打断,他忍住剧痛,用剩下流血的一截指头扣动枪机扳机继续射击。起义失败,得尸体72具,合葬在黄花岗,世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谭人凤等在上海北四川路湖北小学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主张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流域,得到黄兴的大力支持,并答应湖北革命党人,赴武汉主持起义大计。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从上海出发,于28日赶到汉口。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阅马场为他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黄兴就任战时总司令,亲赴前线,率民军在汉阳与清军奋战20余日。起义部队与清军激战相持一个月,功绩卓著,多地纷纷响应,为各省独立赢得宝贵时间。黄兴督战武汉,为保卫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汉阳失陷后,黄兴辞出战时总司令职务,12月1日,由武昌返抵上海,策划北伐,筹组中央临时政府。2日,江浙联军攻下南京。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举行会议,决定临时政府暂设南京,公举黄兴为大元帅,负责组织临时政府。12月23日,黄兴获得武昌起义时远在美国、欧洲的孙中山即将回国的消息,遂推辞赴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并解释说:孙先生是同盟会的总理,他已在回国途中,我若赴南京就职,很不妥当。太平天国就因几个领袖互争权利,终至失败,我们要引以为戒。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黄兴等人前往迎接。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重新组阁,任南京留守府留守。12月,任川汉铁路督办。 1913年7月,孙中山兴师讨袁,二次革命爆发。14日,黄兴由上海至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兴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讨袁失败后,孙中山、黄兴与国民党许多骨干分子再次流亡日本。 1915年9月,黄兴获得蔡锷密信后,立即派儿子黄一欧和秘书石陶钧回国,参加讨袁护国运动。并派石陶钧、张孝准等人协助蔡锷从天津经日本、上海、香港秘密到达昆明,组织和领导云南护国战争。1916年1月,黄兴电促柏文蔚等在南洋筹款接济云南护国军,密令刘揆一、居正等联合北方同志,积极响应。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先后宣布独立。3月22日,袁世凯三路攻滇计划失败,被迫宣布撤销帝制,6月6日,袁世凯忧愤而死。 1916年7月,黄兴回到上海。由于长期为革命事业而奔波,积劳成疾。10月10日,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在上海去世,时年42岁。孙中山亲自主持治丧活动。章太炎挽联:“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1916年12月,中华民国颁布《国葬法》。12月23日,黄兴灵柩自上海发引,1917年1月5日运抵长沙,4月15日上午9时出殡,成千上万人列队随行,长沙全城下半旗志哀。万余人高唱挽歌:“一声霹雳兮,震动万方;噩耗传来兮,云暗三湘;亘古一人兮,继起炎黄;推翻帝制兮,建民主新邦;功垂葬兮,史册流芳;礼隆国葬兮,天下悲伤。” 午后3时,灵柩到达岳麓山云麓峰下小月亮坪墓地。先由谭延恺代表大总统礼拜后,朗读祭文,继由各界代表及外国来宾一齐行礼,最后鸣炮下葬。 上海为纪念这位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在杨浦区有黄兴公园、黄兴体育公园、黄兴学校、黄兴路、黄兴社区、黄兴小区等众多场所;在徐汇区武康路393号有黄兴故居,人称“黄公馆”,2014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黄兴旧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在他的家乡湖南长沙,也有黄兴镇、黄兴路、黄兴故居纪念馆、黄兴纪念碑、黄兴雕像等纪念处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