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19|回复: 17

从重阳节到老人节再到老年节的演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8 16: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export1475977407574.jpg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老年节”又来了。我再次贴上这篇文章,为我的第四个老年节助兴,祝市网宣协会会员、正扬网友和广大老年朋友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在我的记忆里,找不到家乡重阳节习俗的任何信息。文革时的1967年,读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才知道中国有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两句一十六个字,铭刻于心。1978年才读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道了重阳节的具体时间和相关习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5502m3jmpp0k39pzjk0p.jpg

    这首民俗诗准确地告诉人们,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155432bmkja07yfj079007.jpg
   
    《常德民俗志》载:“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故称重阳。此节源于东汉桓景避灾的神话。古人于此登高避疫,行插茱萸之礼,士人多携酒登高赋诗为乐。清光绪时,武陵县人肖雋《重九》诗云:‘频年为客去天涯,海插茱萸不在家,今日试登绝顶去,五云深处是中华。’”其实,唐朝在常德宦游的刘禹锡早就留下了《九日登高》,诗说:“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浓。年年上高处,未曾不伤心。”作者借登高抒发了他政治失意的忧闷心情。这时我突然想起家乡的“重阳菌”,正好是重阳节期间生长的。说明家乡有其节日,只是没有习俗而已。
    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地方把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从此,每年这天,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展敬老活动。因此,重阳节成为中国法定“老年节”后,九月九日基本上就成了老人们的时空和专利,其地位也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不断飙升。

155432m7icnt4x0ipn6337.jpg

   
   起源说法不一
    古老的《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吕氏春秋》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0b7b02087bf40ad1b3dba384552c11dfa9ecce9e.jpg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三国时,从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祀酒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现实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155435l7f2uh7u6zn9fus2.jpg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秋季九月隐退,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知,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炫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132915ori0lq88ao6pbqax.jpg
   
   
    传说让你震撼
    重阳节的起源有英勇而悲壮的故事。
    桓景剑刺瘟魔。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的桓景因父母在突发的大瘟疫中死亡,他去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丁姑自尽抗争。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谢家。她婆婆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还经常痛骂和毒打她。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并为这丁氏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140118rlygl66janjjt0y0.jpg



来源: 谨以此文预祝老年朋友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8 16: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市网宣协会理亊会-班人、正扬网友和广大老年朋友老年节日快乐,万亊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8 16: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市网宣协会理亊会-班人、正扬网友和广大老年朋友老年节日快乐,万亊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8 17: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8 18: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2:0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的历史渊源厚重久远,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重阳,又称重九,人们登高,赏菊,飲菊酒。现代人以此观瞻秋游。按照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重阳是分享秋收喜悦的时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15: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社会要形成尊重老人,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4 13: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7 2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上迟到的祝福,祝福老师天天快乐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21: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6-10-17 21:46
送上迟到的祝福,祝福老师天天快乐开心!

你们一天天长大!我们一天天变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5:46 , Processed in 0.04335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