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20|回复: 24

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1 14: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蒋新建 于 2022-11-21 15:00 编辑

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35508nzju8v8z9ve1lt8o.jpg

135450tet0fpvpp9pmp2pc.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35443a9h18nbh939pgknm.jpg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们津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来到了位于湘北重镇津市市的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参观贺龙革命纪念馆。时光的穿越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火热的革命年代,当年红二军团在津市闹革命如火如荼,打土豪分田地为穷苦人翻身得解放的情景再现——
       津市位于澧水下游,地处湘鄂边境,商业繁荣,素有九澧门户、湘北重镇、“小南京”之称,是大革命年代,国共双方必争之地。
      为了阻止我湘鄂西红军策应中央红军进攻长沙,早在1930年8月中旬,伪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何键就看中了津市这块战略要地,严令陈渠珍部戴季韬团去加强防务。戴季韬率领的是一个警卫团,有人枪3000余支,部队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系“湘西王”陈渠珍的嫡系部队。何键对湘西一带垂涎已久,籍口抵御红军,把戴季韬团置于枪口刀尖之上,陈渠珍有苦说不出,他不能眼睁睁地使自己的队伍当何键的炮灰。8月23日,又增派其第一团陈远菱(即陈斗南)团由永顺开赴澧州(澧县县城)策应;津市、澧县遂成犄角之势,互为呼应,既可援南县、华容、安乡,又可在津(市)常(德)通道上设立屏障,力阻红军南进。
         戴、陈两团明争暗斗,对红军是战?还是守?举棋不定。陈远菱对戴季韬团占据有特税收入的银子窝津市深怀不满,戴季韬心里忧着陈渠珍的这点老本钱,不愿和红军拼消耗。当得知红军折向津澧的消息时,陈远菱正在为其母大做寿庆,毫无戒备,反而认为戴季韬胆子小,偏偏主张全面迎击,显显身手。因此,直至11月2日晚,红军逼近时,戴、陈才在津市草草地召开两个团营长以上的紧急会议。经过一番争吵,勉强作出分区布防决定:津市方面,由警卫团副团长彭达武率刘文华、白树庭两个营,计1800余人,防守津市北郊之白洋堤一带;戴季韬领特务连和刘鼎营1000余人为总预备队。澧县方面,由第一团副团长刘宗鲁率滕传光、张键两个营,计1000多人,在澧县县城西北之大堰垱、王家厂一带布防,掩护津市侧背;陈远菱统谭文烈营固守县城,择机出击。
      此外,津澧反动的地方武装也分了工。澧县“铲共义勇总队”副总队长王树堂(兼津市保商团队长,又名王振荣)下辖三个分队。第一分队杨少林驻澧县城内,第二分队周奎武驻津市,第三分队徐泽植驻官垸、如东、梦溪一带。11月3日红军以一部监视白洋堤。
       红军由松滋、石首出发,分两路进逼津市,一路是红二军王炳南率四师走黄山头、曹家场至白洋堤;另一路由红六军王一鸣统十六师经焦圻、官垱、新洲,也至白洋堤与四师会师。主力猛扑大堰垱、王家厂。敌滕传光、张键两个营猝不及防,仓卒应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敌军遭到了重大伤亡,敌守军只好纷纷向后溃退,欲图抢渡王家厂、大堰垱的涔水河逃命。但是,渡口已被红军抢先占领,在猛烈的机枪火力封锁下,敌副团长刘宗鲁同百余官兵一道溺死。这一仗红军计歼敌400余人,俘敌人100多人。
       红军主力在解决滕、张两营后,当日便掉转头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戴季韬团防守在白洋堤的部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红军斗志旺盛,一个个如下山的猛虎,入海的蛟龙,排山倒海地冲了过来,杀声震天,激战持续了约3个多小时,敌军副团长彭达武被当场击毙,官兵死伤百余名。戴季韬见战斗不利,命令残余部队迅速脱离战场,向津市转移。正在此时,红六军十七师主攻澧县县城的战斗也打响了,枪炮声的突然加剧,战况的迅速转变,使戴季韬惊恐不安,他深知津市易攻难守,终究还将落入红军之手,他更怕津市与澧县间的通道被红军截断,遭致全军覆没,因此,他下令放弃津市,纠集溃兵向澧县城龟缩。津市商团的王树堂率200多人枪,也向新洲的鲁家坪逃窜。于是,红军战士顺利的跨涔水、渡澹水,在段德昌的指挥下,从小渡口等地挥戈疾进,首战告捷,占领了津市。
        红军攻占津市后,除了派一个团留守津市外,主力全部集中进攻澧县,从11月4日起,将澧县县城团团围住。驻在津市的红军劫富济贫,开仓放粮;不几天,一首红军歌谣便传遍了城乡:
公鸡叫,
红军到,
背马刀,
扛梭标,
腰里别的盒子炮。
干革命,
为民众,
财主哭,
穷人笑,
红军不来不热闹。

135445djcynrcw0nwywz2l.jpg

135447ya17udrp4ouapd15.jpg

135448l8eh3ug7ekk0kdc6.jpg

135449kqgwhzvbhvfqhdgf.jpg

      1935年9月,得到休整的红二、六军团,带着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津市十万寒衣暖红军),从津市出发,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瑞塔铺和县城誓师出发,开始战略转移,12月15日,留守苏区的红18师在完成掩护主力转移任务后,从桑植县陈家河誓师突围,穿过湘鄂川黔边地区,于1936年1月9日到达江口,与主力会合。1936年1月20日,红二、六军团开始西进,巧渡乌江天险,转战滇黔边,在艰苦的转战征途中,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部队人员得到不断补充和发展。

135444myytyqrnqntty7jk.jpg

135446rzqpj0aapmwm4m51.jpg

135509m3gvg1gugn66i2u6.jpg

135511t3xfxfy72x3o00zo.jpg

       通过参观津市市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贺龙在津市的革命使我们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大家纷纷表示,努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从党的领导,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结合红色文化的传承,不忘历史,珍惜当下,教育后代共同建好我们的家园。
       我们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万众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图/文:蒋新建  廖传杰  杨支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1 15: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万众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1 15:17: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红军歌谣便传遍了城乡:
公鸡叫,
红军到,
背马刀,
扛梭标,
腰里别的盒子炮。
干革命,
为民众,
财主哭,
穷人笑,
红军不来不热闹。

mmexport166808299706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1 15:1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杨翠秀 发表于 2022-11-21 15:14
我们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万众一 ...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1 15:1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杨翠秀 发表于 2022-11-21 15:17
一首红军歌谣便传遍了城乡:
公鸡叫,
红军到,

谢谢杨秘书长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1 15: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精品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1 15:3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1 15:4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22-11-21 15:33
拜读精品佳作,欣赏点赞!

谢谢陈版主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1 15:4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明艳 发表于 2022-11-21 15:35
拜读老师佳作点赞!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1 16:4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好文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8:12 , Processed in 0.0395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