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2-11-22 08:15 编辑
培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
——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战略思想的休会
田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党的二十大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法、革故鼎新、任人为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话中积累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新的时代高度,只有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才能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治国理念有高度的契合性,比如“绿色发展理念”其实在古代也有所体现。湖北云梦出土的一批竹简,上面的释文规定:春天的时候不要去砍伐树木,夏天的时候不要去狩猎幼小的野兽、鸟和鱼,七月以后才可以去打猎和捕鱼,这体现了一种休养生息、绿色发展的理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在唐代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
再比如现在提的“共同富裕”的理念,和古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者的精神内涵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今年已有七十七岁了,不能再为国家效力了,我现在秉承的是一: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跟时代步伐,决不给社会添乱;二保养好身体,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现在正在尝试诗词写作和练习书法,诗词和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愿为此发挥一份余热,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