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梦臣
《道德经》中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人的境界有高低,认知格局有大小,我最幸运的是现在能够阅读无穷的书籍,并能有所感悟与收获。最近阅读光明日报社好友赠书之一、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的大作《我们的政治主张》,感慨颇多,受益匪浅。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斗士和教育家。他一生爱国,并致力于科学与民主的践行,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有先进而独到的教育理念,而且能排除万难付诸于实践,尤其他创造的北大辉煌,历来为人所敬仰。
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之后,强调自己的治校方针是:“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他身体力行、以身垂范、雅量高致,绝不以权压人,提倡学术民主,教学自由,使当时各种思想争鸣,至今看来,仍然可敬可佩。如在1912年《世界观与人生观》中,他说大鹄何在?曰:合世界之各分子,息息相关,无复有彼此之差别,达于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相交之一点是也。在1916年8月15日《文明之消化》中,他以辩证思维提出:“人类之消化作用,不惟在物质界,亦在精神界”。在1917年1月9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他“更以三事:一曰抱定宗旨,必须正大先知,问心无愧;二曰砥砺德行,必须束身自爱,严守校规。三曰敬爱师友,必须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在1935年4月10日《我的读书经验》中,他告诫大家读书要记住两点: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蔡元培先生就像那个时代的一盏明灯,只要把他放入黑暗的房间,黑暗就会立刻消失,而光明则会立刻充溢房间。人生少不了故事,我看到蔡元培先生的人生中充满了故事,总有许多故事让我感动,总有许多故事让我深省。他的每篇文章都能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包孕智慧、滴水藏海,他的每篇文章中都蕴含大道理,文字隽永、思想深邃,闪烁着智慧之光。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获得诸多关于人生的哲学道理,获得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透渠道,他的每个论证观点环环相扣、掩映生姿,大部分文章导读部分是对文章主题或哲理的提炼,关于人生的启迪或阐发,力求精确传神,同时注重留出空白,让读者对文章主题能够进行延伸思考,阅读之后能够深入融进自己的心情与感受,甚至产生另类见解。
人生之意义不在于我们历经了多少艰辛与崎岖,而在于我们从中获得了多少感悟和深思,正是这些感悟和深思帮助我们参透真正的人生,将许多人生哲理以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呈现给世人,直抵心灵,开启智慧,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途。我们不能通过事物的外表来判断它的价值,那些貌似华丽的,往往并没什么价值,而那些看起来很平常的,却可能价值连城。判断事物如此,判断人亦是如此。伯乐选马,关注的不是马的颜色,马的性别,而是它自身的价值。如果看见蓝天会使我快乐,如果从地里拱出的小草会给我以感动,如果我能明白自然中简单的事物所传达的信息,那么我就该欢欣喜悦,因为我的灵魂还活着。
蔡元培先生教会我,要学会欣赏一首使你着迷的歌,因为还有人听不到;要学会欣赏日落的美景,因为还有人看不到;要学会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安全,因为还有人无家可归;要学会享受与朋友共度的时光,因为还有人感到孤独。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其实就是生活的全部。珍惜拥有的生命,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我将无怨无悔;珍惜拥有的缘分,握紧手中的每一份爱,我将得到温暖;珍惜拥有的机遇,网住幸运的每一个瞬间,我将创造奇迹;珍惜拥有的人生,踏实前进中每一个脚步,我的旅途将充满光辉。很多时候,面对不一定难受,逃避也无法躲过。你看,石岩里的小花,突破困境,所以摇曳多姿;湍流中的小鱼,逆流而上,展现活泼生机。困境中应开阔心胸,突破自己,不被习惯的框架束缚,才会健全茁壮。黑暗似乎具有能够遮断一切光明的魔力。但是人类对于光明的向往是永远也不可能被阻断的。镜子容易破碎,但是破碎的镜片依然能反射出完好的阳光。是光或者不是光也罢,重要的是要尽自己所能来反射光明,虽然微弱,也能驱走黑暗。
在生命的舞台上,我们尽情表演。但有些时候,命运喜欢和你开玩笑,喜欢把你事先早已准备好的一切打乱。就如同演讲的时候,你突然忘了词儿;拉小提琴的时候,突然断了根弦。不用紧张,尽情表演好了,你会发现你同样会表现得很好。我们常把生活比作镜子,它折射出你对生活的态度,当你微笑时,镜中的人也会对你微笑;当你苦恼时,镜中的人也会和你一起苦恼;当你生气时,镜中的人也会生气。对生活微笑吧,生活也会给你带来微笑!
愿我们求知的每一天都有蔡元培先生这样的明灯,照亮自己的心灵,使人生旅程变得充实、达观、欢悦。《三体》中有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一个人,一旦觉得自己比别人有优越感,觉得高人一等,离倒霉就不远了。”,越是优秀的人,越是不把自己太当回事。记得《半山文集》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的磨盘很重,你以为它是将你碾碎,其实它是在教会你细腻,并帮你呈上生活的细节,避免你太过粗糙地度过这一生。”中年以后,我渐渐明白,越来越累的生活,是一种提醒,你该过低耗的生活了。无法重来的一生,请好好爱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如果说学习可以使人快乐,那也是在经过努力之后,取得成绩的时候。因为真正的快乐,是奋战后的结果,没有经历深刻的痛苦,就体会不到酣畅淋漓的快乐。屏幕前的老师,可能不止一次想象屏幕后每个学生的样子。他们用点名、提问、连麦的方式,试图确定每一个人的存在。但同时,他们也在想:认真自律的人,这些方法,对他来说毫无意义;而无时无刻不在偷懒的人,这些方法同样毫无意义。前者,态度已成为习惯,监督不监督,都没必要,小小年纪,已然是同龄人中的人上人;后者,也许全程对老师讲的内容毫无兴趣,不过点名时恰好在玩电脑游戏休息的空档,不小心向播放网课的屏幕瞟了一眼,答了到,而后继续联盟吃鸡,那这种意义上的“在场”,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还有介于二者的中间派,也许在无人监督的课堂,不小心犯了困,走了神,老师一个点名,惊醒梦中人,赶紧搓搓脸蛋,揉揉眼睛,忏悔之前的所作所为,马上进入听课状态,这样的孩子,也还是好的。人难免有惰性,能够同时依靠外界和自身来进行约束,算是觉悟很高的了。还在偷懒上网课的你,醒醒吧,你现在的轻闲、快乐、肆意、不务正业,正在透支你未来的幸福!
一个人能力的发挥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所处的成长环境和自己期望值的高低。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对亲人宽容亲和,家庭幸福;弱者才会窝里横,整日埋怨暴躁,伤了家人的感情。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把最温暖的话语,最灿烂的笑容,最珍贵的爱,留给最重要的家人。懂得珍惜,才能拥有更多;学会感恩,人生才能美好。愿你我都能做一个和颜悦色的人,将耐心和气给予自己的亲人,少一分埋怨,多一分温暖。乐观的人总会相信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他们心存期待,期待着美好的事物。人类每天都在辛勤忙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努力的追寻过程中,不论成功与否,已经在过程中得到了收获。感谢蔡元培先生,让我在求知的道路上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