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61|回复: 18

津市澧水河的船古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5 17:0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杨翠秀 于 2022-12-5 17:07 编辑

               津市澧水河的船古佬



mmexport1670230654865.jpg


        津市数百年由于黄金水道的优势,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船。由于需要适应各种水道的大小船运输货物,所以,津市就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群体——船民。 因其中有澧水上游的桑植、大庸、慈利的船民运货到津市,湘西人一般称呼下层平民为佬,所以,船民就称为船古佬了。在清末民初之际,津市船古佬应该是津市人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

mmexport1670230658429.jpg

(津市澧水上密集的船只)

         弯弯的澧水绕过九道弯,夹九条支流泻人洞庭湖,湖南的四条江水湘、资、沅、澧,素有湘水宽、沅水长、资水急、澧水清之说。澧水之所以清,是因为河床底下有许多鹅卵石,站在船上往水中一望,清清的河水晶莹透亮,像块玻璃板,可看清水底鹅卵石。由于河床鹅卵石多,澧水的浅滩也特别多。如遇到涨水,河水变得浑黄,就看不清河底的暗礁,聪明的津市人与澧水沿途各县的船古佬就根据澧水的特点制做了十多种便于行走的船。最通常的船叫澧水帆船。此船船身狭长,船头船尾都很窄,而船尾比船头高,这是因为在浅滩急流中航行,便于尾舵的灵活。这种船有两根桅杆,挂两篷帆,顺流时逆风顺风都可行驶,但走逆水不行,必须要船古佬拉纤。纤夫是最苦的一种职业,几十吨重的船走逆水,全凭七八个纤夫用肩膀拉,遇到激流,要弯腰低头,头裁到胯下狠劲拉,赤着双脚。脚底长满黄黄的老茧,冬天不顾雪冷,烈日不顾卵石烫脚,这种船是澧水河上最多的船。

mmexport1670230662010.jpg

           ( 澧水行船)

        澧水河枯水季节,河水不多,特别是上游,有的河床只有两三尺深,为了船行浅水,船古佬又发明了几种过浅河的木船。一种船叫“板划子”。这种"板划子”全部用木材制成,船身宽短,底平而阔,没有桅杆,不设风帆,像肥鸭子。这种船木质很坚固,撞在礁石上也不容易穿洞,可装十吨左右货物。由于船底宽,压强小,可在浅滩中行驶。这种“板划子”的船尾还有两个翘起的木柱,若是板划搁浅,可下水,两手握住船尾木柱往前推进,像手推车一样在浅水中行驶,十分有趣。

        还有一种浅水船叫 “岩板划”,这种“岩板划”专门在澧水的九条支流中行驶。“岩板划” 船身狭长,吃水浅,只需一人驾驶,水浅时就撑篙,这种篙在窝尖上安装一个像钩枪似的头子,可以撑,可以钩住河中岩石,在急流中应变自如。若遇上深水,就划桨,桨是双浆,以浆代舵,在河中很灵便。“岩板划”若是在河边停靠,不用铁锚,也不拉缆绳, 船尾有一个小洞,可将铁篙从船尾洞直插水底泥沙中,把船固定,十分方便。

        澧水河的浅滩中还有一种船叫“倒扒子”。这种“倒扒子”船身狭长,船头和船尾很窄,像凤尾高高翘起,船尾的角度小于船头的角度,有利于逆水倒行。这种“倒扒子”轻便灵巧,吃水阻力少,逆水上滩时较方便。

        除了“板划子”、“岩板划”、“倒扒子”,走浅滩的船还有一种叫“乌江子”,是下江人常用的船,船身较长而窄,两头尖,状似梭子。船体很轻巧,便于在浅水、急水中行驶。“乌江子”没有舵,用桨代替舵,以便船体灵活。“乌江子”也学津市船古佬制的“岩板划”,在船尾钻一个洞,停靠时用铁篙从船洞直插水底,以固定船身,此船驾驶较方便。

mmexport1670230665361.jpg
        (大小木船拥挤河边)

         津市的河湖中还有一种体积很小的双体船,中间用块船板连接起来,这就是津市渔民在河湖中捕鱼的“ 鸬鹚船”。这种船船身很小,两头尖,中间只有约十公分宽的船板,渔人就双脚站在双体船板上,手握长篙,往左划,船身向右斜,往右划,船身向左斜。特别是在风浪中行船,自然要有高超的划船技术。这种“鸬鹚船”主要是靠鸬鹚捕鱼。鸬鹚浑身乌黑,羽毛油光滑亮,生着锋利的长嘴,脚爪像铁钩一样, 稳稳抓住船舷,两只犀利的眼睛机警地盯着水面,密切注视游鱼动态,突然,闪电似的钻入水中,眨眼就叼上一条鱼。我七八岁时最喜欢在河边看鸬鹚捕鱼,只见渔夫将鸬鹚的颈部用绳子缠着,不让鸬鹅吞下大鱼,只让它吞下小鱼。于是,鸬鹚叼上大鱼,吞不下颈,只得叼进鱼舱。鸬鹚除了凶猛,还很机灵,若是碰到特大的鱼,三四只鸬鹚就一齐圆攻,围成一个圈,用长嘴叼抬到船边,让渔人捕捉大鱼,此时,渔人高兴地唱起了渔歌:

河里的水儿几多深,
叼条鱼儿有五斤,
姐吃头来郎吃尾,
留个腰身敬双亲。

        渔歌在河中回荡,“鸬鹚船”充满了渔人的生活乐趣。

        民国初年,由于船运事业的发展,津市船古佬又制造了一种较大的木船,叫“驳子”或“驳船”。这种船开始全用木材制成,船头船尾宽又平坦,吃水较深,货仓又平,又能多载货物,装卸也很方便。“驳船”开始安装三桅帆篷,有风时,可张帆,无风时,可摇橹。这种“驳船”一般走洞庭湖入长江通大海。新中国建立后,这种驳船由木驳变成钢驳,船身用钢板制成,船体坚固,稳定性好,而且由桅帆改为机动,烧柴油或汽油,这就增加了速度,并成了津市船古佬主要的水上运输船舶。

mmexport1670230669091.jpg

     (河岸的船民妻儿)

        津市船古佬由于长期在河湖行驶,经常出水上事故,遇上风浪触礁时常沉船淹死人。因此,津市的船古佬除了每年举办“杨泗会”,放鞭炮祭祀傩神外,还有许多禁忌习俗。例如,船要过洞庭湖,必须严阵以待。因为洞庭湖太宽,时有险风恶浪,洞庭湖中被风浪打翻的船多不胜数。因此,过洞庭湖之前,首先要鸣锣,锣声敲得又急又响,示意洞庭龙王保佑,我们要过湖了。此时,船古佬又大声喊叫:“过湖开响锣!”这是一个信号,告诉大家慎之又慎。当船驶入洞庭湖,遇上险风险情,也要大声鸣锣,并将先买好的雄鸡杀掉,剁下鸡头,抛入湖中,并将鸡血洒在船头,让龙王菩萨保佑,不让风浪打翻船。此是旧时在洞庭湖中行船的规矩。

        平时在河湖中行船,每月的初一、十五也要鸣锣,发锣有“行三停五”之规定,就是行船时,发三锤锣响,而后连连击响锣。船要停靠码头或停在江中,也要发五锤锣响,而后连连击响锣。还有一个规矩,大一点的木驳船,船头刻一个“顺"字,船尾刻一个“福”字。据船古佬说,“顺”和“福”都是湖广江湖上两股黑势力的旗号,若船上刻着“顺”和“福”作为标志,碰到匪船,匪船便以为自家人,不去抢劫。后来差不多每条船上的船头和船尾都刻有“顺”和“福”字,这样一来,分不清哪是匪船,哪是民船,连匪船也不知所措。以后匪船剿灭,船古佬便把“顺”和“福”当成吉祥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我在青龙村采集了一副对联:

大河行船顺风顺水,
小河把桨福到福来。

        再来,船古佬在船上的禁忌比较多,一般都把船头视为圣地,不准在船头大小便,妇女不准从船头跨向另一个船头, 连妇女洗的衣服裤子都不准在船头晾晒,据船古佬说在船头晾晒了衣服,女人不干净的东西玷污船头,会引起翻船死人有凶事。若是有妇人在船头不小心晾晒衣裤,必须立即收回,放鞭炮,挂红布条,消灾消祸。还有船古佬忌讳的事,如船上说话许多音要回避。船上不准说“翻”字,若要说“翻”字,必须用“车”字代替。船上不准说“沉”字,要说“沉”字用“泡”字代替,就连姓“陈”也不许说“陈”,也要说姓“泡”。“翻身”讲“车身”,“盛饭”讲“装饭" ,“龙”讲“溜”,”孟”讲“醒”等等。

mmexport1670230672449.jpg

(旅津芬兰人乘船游澧水)

原剑:王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7:0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弯弯的澧水绕过九道弯,夹九条支流泻人洞庭湖,湖南的四条江水湘、资、沅、澧,素有湘水宽、沅水长、资水急、澧水清之说。

mmexport167023065842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7:1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澧水上游的桑植、大庸、慈利的船民运货到津市,湘西人一般称呼下层平民为佬,所以,船民就称为船古佬了。在清末民初之际,津市船古佬应该是津市人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7:1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里的水儿几多深,
叼条鱼儿有五斤,
姐吃头来郎吃尾,
留个腰身敬双亲。
        渔歌在河中回荡,“鸬鹚船”充满了渔人的生活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17:15: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18:0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19: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21:00: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知津史,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5 21:3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stron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6 1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9:23 , Processed in 0.0397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