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19|回复: 1

石门清代名家黄道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6 22: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门清代名家黄道让

    石门古为巴蜀之地,荆楚之域。今为湘西北重镇。境内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早在30万年前,石门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创造了远古文明。唐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文化也不断发展繁荣。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石门涌现了不少文人学子和文化名家。南宋绍兴年间的刘畤,清代的黄道让、阎镇珩,民国时期的文慎斋、郭东史等是其中的代表。尤其是黄道让和阎镇珩,不仅是石门历史上文化名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晚晴时期杰出的文学大家,其文学成就风靡九州,受到世人的尊崇和称颂。
    黄道让,字思要(尧),号歧农,清嘉庆甲戌十九年(1814)诞生于石门新铺黄溪峪(即今新铺乡黄溪峪村)一个书香门第。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黄道让从小天资聪慧,勤勉好学。寒暑不辍,不到六岁,其父黄庭桂即以门前青山命题,令道让作诗。黄道让不假思索应声答曰:“门外看青山,山山草色青。”其父大喜,说:“是儿具有夙慧,他日必成不朽之业;当不仅主盟骚坛已也。”他不负所望,十二岁开始学八股文,十七岁应童子试,文章置高选。中了秀才(生员),被学使岳公破例当堂接见。见他身材魁悟,一表人才,诗文做得好,“极加嘉惜。”童试招复,自先生始。黄道让的文章一出,学界竞相传写,一时为之洛阳纸贵。第二年,又考为廪生(朝廷予以生活补助的学子),文名籍甚,前后学使如兰、张诸公都将黄道让的文章列为上等,可谓一路顺风。而这以后,他连考八次,奈何屡试不第,却年已不惑。咸丰三年(1852年)),年过40的他又连考两次,功夫不负,连中两科举人(壬子科、乙卯科)。庚申会试,黄道让赴京赶考,主司初得其卷,读其内容,观其气势,还以为是左宗棠的文卷,待黄榜揭晓,方知是黄道让所作,众皆愕然。旋即参加殿试,以书法稍草,位置稍后,为三甲进士。
   同治元年(1861年,辛酉)即被朝廷授予工部主事,分掌营缮司,恩授奉直大夫,夫人亦封为宜人。由于看不惯以慈禧为首的清廷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加上昏庸权臣的排挤,到部仅三个月余,即乞假终养,优游林下,以诗酒日娱。他在《乞假家居抒怀中》作了这样诠释:
  茫茫宦海中,登场作优戏。移尽孝子心,难学一诌字。上下巧相蒙,设法凿真气。他的好友何绍基(子贞)为他题词曰:“天涯浪迹无狂态,早岁辞官有性真”。从他的好友的题词中,不仅可以看出黄道让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他辞官不做的真正原因。
     黄道让为官三月乞假终养,两年后正式辞官归故,赋闲时,常与当时的湘中名流道县何绍基(字子贞)、长沙王先谦(字逸吾)、湘潭王闿运(子壬秋),唱和砥砺,其乐融融。太平天国后,朝廷又复起用黄道让为湖南浏阳县令。黄道让勤政为民,廉洁自恃,清苦简静,深受士民爱戴。因积劳成疾,于同治八年(1869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五岁。  
     黄道让一生酷爱诗词。他写道:“到处遇知交,风雨一杯酒。一生好心血,尽向诗中呕。”“无日不吟诵,诗计数万计”,被誉为诗贤。他作诗之丰,实为澧水流域少有。据不完全统计,一生作诗不下万首,而在他五十华诞期(1863)整理刊行的《雪竹楼诗稿》仅收八百余首分十卷,一时轰动京、湘,广为世人敬服,文人雅士无不为之称颂,为之作序、题词、点评、笺释者达二百六十余人。歧农之师太学士刘崑素仰其诗,特为作序,序曰:“天生健笔一支,独往独来,能发能收,无不达之意,无不举之词,起法结法,超然悠然。由于意在笔先,呼在言外,音在篇章之余,气象胸襟在四海之遥,之表,故其为诗也。如高士、如羽客、如将军、如丽人,如种出土,如潮掀天,如游丝袅空,明月铺雪,于此道中,可谓自辟一境矣。”清末湖南著名诗人、他的好友王先谦赞曰:“公然李杜文章外,尚有苏黄未尽诗。”他的诗文,就其内容讲,多属仁民爱物,有乡土朴质气,而体例则是无所不备,有三言、王言、七言,也有十几字一句的诗,不拘一格。他的诗文所以写得成功,受人推崇。
    黄道让的诗发之于心,继立以铸,既具足性灵之妙,又不蹈浅滑之辙。如他的五古《诗人》云:“诗人心要虚,不虚无进工。诗人心要狂,不狂兴不浓。孔歌岂不善,亦取沧浪童。点味岂必佳,独高舞雩风。虚则一字师,狂则千古空。所以怀若谷,所以气如虹。”读起来明白如话,但却写出了作诗的要旨。又如,一次雨后他登岳麓山顶,面对万千气象,有感而发,遂赋《重登岳麓山》:万壑风来雨乍晴,登高一览最忪惺。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我发实从近年白,此山犹似旧时青。读书老友今何在,古木秋深爱晚亭。前四句写景,景色清新。后四句写情,情真意切。相传当时岳麓山云麓宫刚刚刻好一副门联,听黄公口念七律一首,觉得“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一联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写景逼真,马上把刻好的门联铲去,恭请黄道让挥毫写上其诗稿的颔联。先生考虑再三,又把“西南云气开衡岳”中的“开”字换成“来”字,以其能概括四时阴晴景色而不局限于“雨乍晴”的特定气象。
   他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疾苦、科名坎坷、仕途短暂尝到的苦楚也是息息相关的。他有时间往来南北、遍观名胜古迹,而对溪乡树壑也常流连忘返,感受颇深。用时髦的话讲,他长期生活在底层,写诗素材自然丰富。“以诗为吊,其激昂慷慷之情,皆足下婺妇之泪(都能使寡妇流眼泪)冲壮士之冠。”所以他能在清朝大家之外独辟一畦。他的诗词多出警绝,忧国忧民之心常溢于言表,跃然纸上。如《苦荒行》、《苦惶叹》、《田家》、《忧旱》、《沅江见乞妇》等大量诗篇,均为民掬尽同情之泪。著名爱国诗篇《汤阴-穆祠》曰:“提刀捉酒指黄龙,还我中原并两宫。不日贺兰当立马,满天飞鸟竟藏弓。
     巨方致命风波里,后尚茹斋冰雪中。军令何如君命重,可惜李牧亦英雄。”
   黄道让的书画都精绝一世,世人以得其片张莫不视若琳琅宝贝,可惜均丧失殆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6 22: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清代名家黄道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3:48 , Processed in 0.0324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