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3-1-24 15:54 编辑
中国的孩子也敢想
蔡发祥
在求学的道路上,如果不是考试分数定前途的话,中国的孩子也敢想一些超出考试范围的话题!
玲儿(化名)的父亲是我的表侄。读初中时,她父母热情地请我为她辅导语文数学。我吃人情酒似的接应了这项任务。玲儿的地理成绩很好。暑假里一天下午(姑且也叫“下课”后吧),她和我一段对话令我深思。她问我:“爷爷,北半球阳光可直射到北纬多少度?”
我说:“北纬23.5度。”接着又补充说:“准确一点是北纬23度26分。”
“那是不是北纬23.5度以北房屋的北面就不会被阳光照射?”
“从理论上讲,是这样,但是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那我们家的房屋在北纬23.5度以北,又在北极圈以南,”她指了指靠北的窗户,“你看,阳光不是照到北面了吗?”
我大惊,玲儿的问话,的确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又为玲儿的问话感到高兴!
这是一个集地理、天文、物理(光学)于一体的问题,不是一个初中生能理解的。我一下来了兴趣。首先演示天文:
落下窗帘,把她的玩具地球仪和保健台灯摆在桌面两端,在地球仪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大致接近汉寿北纬度)一纸片代表坐北朝南房屋,地球仪的支架弓对着台灯(尽可能为北半球夏至角度),打开电灯,从“房屋”的中午开始自西向东转,要她看看房屋投影角度的变化。我开始将这一现象上升为理论:这一变化告诉我们,地球不是圆柱体(圆柱体转动太阳射线角度不变),而是球体(球体转动太阳光射线角度发生变化)。此时,她有视角性的理解。
其次,演示物理光的折射原理。我要她那来一只空碗,碗底放一硬币,我要她看着碗里的硬币,退到碗口遮蔽硬币,再要她站着不动,我往碗里加满水,我问:“现在可以看到硬币了吗?”她说:“看到了。”
我开始对她讲光的折射理论。当光线从太空进入地球大气层传播时,也会发生折射。基于以上两点,北纬近30度的汉寿,阳光就能照射到房子都北面了。
再次,我还演示晨昏线小于地球直径——初中地理、课外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有晨昏线平分地球的结论。
开两盏电灯,拉开灯的距离(因为太阳大于地球,当然,这样的比例有些夸张)对着地球仪,那么,电灯光射向地球两边的光线(地球的切线)就不是平行线,连接与地球相切两边的点,可见并不是地球直径,而是小于直径(如图)。
如图,AB 是直径,CO+DO=AB,但CD<AB
(CO+DO>C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光照面大于阴暗面,即白天长于夜晚
理论:由于太阳大于地球,加上阳光由太空进入空气后还有折射,晨昏线就不是平分地球了,而是朝阳面大于阴暗面(即白昼长于夜晚)。
演示完了,我极为严肃地告诉她:理论是理论,现实归于现实!你千万别在考试答题上犯糊涂,一定要按教科书内容答题,否则,扣分了会影响你一辈子的前程!
她奇怪地问我:“教科书如此错误,你又有那么好的学问,为何不给教育部提建议,修改教材?”
我无可奈何地告诉她:“我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加上没有任何技术职称,在学术问题上,没半点权威,即使提了也没谁会采纳。”
她只好用“爷爷真聪明,真棒”来安慰我。
地理学与天文学论述
光学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