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07|回复: 15

独树一面旗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6 13: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精兵 于 2023-3-6 14:02 编辑

独树一面旗帜

——辛树帜其人

文/秦精兵

  1894年辛树帜诞生于湖南临澧县烽火乡,他是中国近代知名的生物学家、古农史学家和教育家。1919年他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赴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深造。曾任南京国立编译馆馆长、兰州大学校长等职,先后执掌西农校务20余年。属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辛树帜”这个名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于其前后执掌学校校务达20余年之久,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传为佳话。
  1932年春,时任国民政府国立编译馆馆长的辛树帜赴西北考察。当时正值陕西“民国十八年年馑”之末,关中平原“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惨状,以及落后的农业生产状况,激励了辛树帜发展教育、开发西北的志向。他与社会名流共同提出,在西北建一所农林专科学校,以此“建设西北基要,为抗击日寇侵略作准备”“变浩瀚的沙漠和广袤的黄土高原为将来的绿洲沃壤”的报国志向。
  1936年,辛树帜接受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任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从南京来到刚刚挨过旱灾饥荒的杨凌,他立志在西北贫瘠的黄土地上,把它作为复兴中国农业的科教基地,呈现出了辛树帜的超人毅力和胆魄。
    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农学院畜牧系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辛树帜仍任院长。
辛树帜一心在西北创业,顾不上住在原藉的妻儿老小。他家家居陈设也十分简陋,日常生活极为简朴,一件带有补丁的蓝布长衫是他一穿就是多。薪水多半用于救济困难学生。甚至为办学捐款。经常同师一起钻研课题,对师生每有论文、著作,他常常亲自阅改,并四处联系发表。    他治理学校非常民主,经常深入各系科、室和师生员工交谈,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和师生员工关系融洽,意气相投,平义近人。
   辛树帜对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和农场的建设非常重视。在战火不断、兵荒马乱的抗战时期,物质供给流通渠道严重破坏,他想方设法购置图书,为学校实验室购买了大量仪器设备。抗战时期各内迁学校由于仪器设备缺乏大都不能开出全部实验课,而西北农学院的实验课基本能正常开出,时人赞不绝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辛树帜欣然接受中央政府任命,再任西北农学院院长。辛树帜到校后,请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来校任职任教,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为后来的科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辛树帜两度执掌西农,受他个人魅力感召,来校任职的知名教授有近80人,在西农大时,时有“辛老到哪,哪儿就教授云集”之说。可见凝聚力有多强。
   辛树帜大半生从事农业高等教育,深感整理祖国农学遗产的意义重大。他很早就想集中全国研究农史人才之力,整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古农学的研究之中。1952年,他倡议在西北农学院成立古农学研究小组(后改为古农学研究室),组织有经验有基础的教授积极开展古代农业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农业科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辛树帜本人国学功底深厚,广涉群籍、勤于探索,对我国丰富的古代农业科学遗产和农业史,有许多深刻独到的见解,对农史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古农学研究室用20年时间,整理出版了20多种500多万字的著作,受到国内外许多著名科学家的赞扬,尤其是《齐民要术今释》和《农政全书校注》,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李约瑟博士,为写好《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农业卷”,曾派助手来中国与他们座谈讨论,并在后来的一封信中说,中国科学史农业卷的工作,极大地得益于西农古农学研究室专家的成果。
   面对我国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他从历史角度研究我国古代水土保持的经验教训,建立中国水土保持学,是辛树帜多年的夙愿。1956年,辛树帜发起组织“陕北农业生产和水土保持工作考察团”,对陕北丘陵沟壑区18个县进行综合考察,整理出考察报告,他还在次年举行的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祖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和根治黄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周恩来总理听完他的发言,鼓励说:“讲得不错呀!我希望在今后50年里,依靠我国水利和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水土保持问题。”这为他致力于中国水土保持研究,增添了极大的动力。
   1976年,已届82岁高龄的辛树帜先生,不顾体弱多病和亲友再三劝阻,为完成《中国水土保持学》的编写任务,亲率编写组前往川、滇、桂、湘、赣、鄂等省区,考察水土流失情况。这次南方水土考察,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从云南调查归来后就卧床不起,1977年10月24日,辛树帜与世长辞,去世前还念念不忘《中国水土保持概论》出版事宜。
   辛树帜这位湖南临澧人,早年曾与毛泽东同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共事。那时辛树帜是生物课教师,毛泽东任师范附小主事(即校长)。1957年,辛树帜出席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作了有关古农学研究计划的发言。当年的同事再次相见,毛主席握着辛树帜的手,笑着说: “讲得很好。辛树帜一生辛辛苦苦,在学术上是独树一帜……”毛主席的这句话,是对辛树帜先生一生最恰当的评价。他在学校任职的这段时间,成为学校历史上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名传海内外的黄金时期,不仅成就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昔日的辉煌历史,也为后来杨凌农科城的形成和现今学校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
   辛树帜的一生,让多少人为之动容,临澧是革命老区,先辈们舍己为人,忘我工作,努力奋斗的精神,正是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力量的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6 14: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6 14: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6 15:2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15:3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23-3-6 14:13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谢谢陈版点赞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15:3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23-3-6 14:19
拜读佳作,为您点赞!

谢谢胡先生点赞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15:31: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舒中一 发表于 2023-3-6 15:26
点赞了。

谢谢舒总点赞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6 19: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精兵 发表于 2023-3-6 15:31
谢谢胡先生点赞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7 08:3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23-3-6 19:13

谢谢先生顶帖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7 08: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秦精兵 发表于 2023-3-7 08:35
谢谢先生顶帖支持!

遥祝秦老师天天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4 05:12 , Processed in 0.0339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