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晖映下一代 ——记汉寿县关心一下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施大友 (通讯员 田明时) 他,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他,在青少年眼里是一位爱心的传递者,在人们的口碑里是一头“老黄牛”;他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甘献余热,晚霞晖映下一代。他,就是湖南省汉寿县政府原助理员、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施大友。 (图为施大友〈右一〉与副县长曾峰(右二〉在汉寿县西湖小学青少年教育基地授牌) 施大友于2013年8月在县政府助理调研员岗位退休,2014年3月开始,做关心下一代工作。2017年6月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多年来,他不负重托,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和县关工委的同志一道、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为广大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得到了省、市关工委和县委、县政府充分肯定。2023年2月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汉寿县“传播正能量、风范引领者”荣誉称号,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获评省、市、县优秀退休干部和汉寿县“汉寿好人”。 践行初心,甘于奉献 2014年初,县委领导为施大友退休谈话,征求他参与关心一下代工作的意见时,他欣然领命。他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关心一下代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更是我们离退休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施大友〈左一)在汉寿县帅孟奇中学调研家校共育,助青少年成长工作) 此后不久,施大友在深圳、长沙、常德的几位大学同学和儿时朋友,先后几次上门要以丰厚的待遇聘请他去公司任职,说实在的,在同学、挚友的高新诱惑之下,施大友也曾有过动摇的念头,但出于对下一代的真情,那些赚钱的机会被他一次又一次的抛弃。2017年他接任县常务副主任工作后,经常带领关工委的同志穿梭于乡镇、街道、学校,不知疲惫的工作,熟悉他的朋友和同事好心的问他:“你正当的钱不赚,却在关工委这个‘清水衙门’干事,忙个不停,还要放下架子矮身子求人干这干那,这是图什么 ?”施大友说:“我不图官不图钱,图的就是为了青少年。”当老伴也疼的劝他:“老施,你已是奔七的人了,干了一辈子工作,身患肝硬化,退休了就好好歇息,保重身体,别管那些闲事了。”施大友总是耐心解释地说:“俺俩是党员,虽然退休了,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还在,我们受恩于党,应当为党的事业奉献余热,温暖下代。”经过几次交流,老伴觉得他说的有理,态度由反对变为支持了。 关爱青少年,倾情献爱心。近些年,施大友坚持每年带头下乡调查走访的时间不少于100天,参加的关工委工作活动数十场次,书写的调查报告和汇报材料100余份。特别是近两年在办公室主任患癌病的情况下,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无论是上传下达、情况收集,还是会议通知、工作衔接等所有事务性工作,大到总结汇报、小到文件收发都基本上由他顶替。为了真实的反映关工委开展的工作情况,写好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他经常加班加点、熬更守衣,尽管有时因年龄增长、视力减退感到体力不支,但他从无怨言。 施大友主持汉寿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并讲话 不辱使命,培根铸魂 做好关心下一代是一项长期永恒的事业,必须持之以恒,不辱使命,着力培根铸魂,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2017年以来,施大友带头认真履责,操守恒心,切实抓好如下几点: 一是深入调研创新特色。先后多次到全县22个乡镇街道、区和30多所中心学校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结合实际,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探新路,三年创特色,四年现绉形,五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并起草了《关于加强汉寿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十点建议》,报县委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强汉寿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若干意见》。 二是针对问题有“的”放“矢”。汉寿县因长期父母外出打工,形成留守儿童多、教育管理的突出问题。施大友针对这情况,总是带病工作,冒酷暑、顶烈日,带领县关工委和邀请民政部门的同志跑遍全县的200多个村、社区,对全县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贫困建档户、孤儿、单亲、残疾以及五老等群体进行祥细摸底,对问题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思考,并亲自撰写调研报告,促成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实际问题,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突出重点,铸魂育人。在工作实践中,施大友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理想信念、勤奋学习,成长成才作为重要抓手。结合汉寿实际,先后组织“五老”编写了《汉寿红色经典故事》、“道德讲堂进校园”、“学习帅孟奇·继承先辈志”、“学习航天员张陆·争做航天事业标兵”、“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学习法律知识·争做守法少年”等20多篇文章,近20万字的宣讲报告文稿,带领宣讲团进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报告活动达118场次,听讲师生达12万多人次。2021年初,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他组织并主笔编辑《汉寿红色壮歌》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读本,分赠全县38所中小学进行学习宣传收到明显实效。 施大友(中)与领导们一起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捐赠红色书籍 心系后代,爱洒花朵 心系后代总是情,爱洒祖国花朵助成长,施大友始终是一个“热心人”、“贴心人”。 这些年来,施大友带领县关工委“一班人”围绕“巩固已有成果,打造创新品牌”,坚持推进新时期关爱帮扶工作,组织乡镇街道关工委搭建帮扶平台 ,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成立各类奖学助学基金会,创新帮扶机制,对贫困和弱势群体青少年持续开展长期结对、短期帮扶,个案救助“三为一体”的关爱帮扶活动。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总体战期间,共帮扶困境青少年9172人次,帮扶资金878.72万元。他个人关爱帮扶、慰问困难儿童61人次,捐献资金2万余元。 2020年9月,施大友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组织开展“博爱圆梦,温暖同行”结对帮扶行动。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县“四大家”29位现任领导和18个县关工委成员单位主动参与,对全县47名失亲儿童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随后,他与县教育基金会衔接,联合对47名失亲儿童每人资助1000元生活、学习费,联合县总工会为失亲儿童每人捐赠235元购书卡。年底,与民政部门带着粮油、棉被等物资,对失亲儿童进行春节走访慰问。 2022年初,施大友积极组织关工委配合民政部门深入乡镇街道,进村(社区)入户,对全县失亲儿童,实在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困难儿童等困境青少年,进行全面核实摸底、分类建档、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提出建议。县委、县政府予以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真情关爱·相伴成长”结对帮扶活动。先后对223名困境青少年,由所有县级领导自愿结对帮扶一名直至就业。 2021年初,施大友了解到一社区一名因父母教育不力,个人思想颓废,不幸染毒瘾的青年,几次受到公安机关的教育处罚,但毒瘾未改。为此,他主动上门与该青少年交朋友,定期和该青少年谈心,鼓励他用毅力与毒魔抗争,并千方百计联系到一个企业安排他到工厂就业,终于使这位青年终于戒除了毒瘾,走上了人生征途。 晚霞晖映下一代,洒下人间都是爱。施大友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苦苦耕耘的“老黄牛”,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实干者,就是这样一位抚慰心灵、用爱心传递人间大爱的关工委“五老”,用赤诚的爱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田明时 联系电话:13974214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