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16-11-15 18:25 编辑
杏林高手丁琪 一天上午,汉寿县老干部京剧协会票友卢凤桃一进票房,就高兴地笑着说:“嘿,俺老伴的病让丁医生诊好了!”他年过古稀的老伴叫文菊秀,从今年4月起,呼吸困难,茶饭不思,四支瘫软,脸色灰暗。老卢送她到县医院检查,肺叶难张,还有一条5公分长的黑线条夹在两肺叶中间,疑为癌。一家人急得不得了,马上跑到省医院检查。来回奔波好些天,最后确定为“肺癌早期”。医生和老卢及其儿女们研究治疗方案,有的说手术,有的说化疗。最后因病人年纪大,决定采取保守疗法。其检查结果一直瞒着文太太,只说是肺病炎,将中西药买了几大包。回到汉寿,老卢不再进票房唱戏了,终日里含着泪水,一边侍候老伴,一边悄悄和儿女们商量她的后事。 到了5月,眼看文太太越来越不行了。突然有人指点老卢说:“你去找找丁医生,或许有救。”夫妻情深,只要有一线希望,老卢就要拼命追求。丁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参考县、省医院的肺部照片,一下开了7副中药。嘱咐老卢,每副药先用热水泡20分钟,接着大火煮开,然后用文火熬20分钟,不能离人,不能马虎。每七副药转一次单,连续转了20次单,服了140副,终于水滴石穿,出现了奇迹。文太太的呼吸畅通了,饮食增加,容光焕发,一天还能打几圈麻将。丁医生说,文太太的病不是什么“肺癌”,而是“肺粘连”。 那么,丁医生是哪里人?丁医生,名琪,中等身材,今年85岁,汉寿县丰家铺乡人,原是县中医院副院长。他的医术何以如此高明呢?因为他一生学医、从医,专心致志,堪称杏林高手。年幼时,家境贫寒,身体瘦弱。父母让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了四年私塾,接着又送他到当地名医胡先生家当学徒。他聪明勤快,学业有成。这位颇有家财的胡先生,就将女儿许配予他。婚后夫妇从医,1952年在乡里开联合诊所。因为有点名气,县卫生科便选送他到湖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深造。一年期满,被调入了汉寿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负责。不久,组建县中医院,由他担任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 那时县中医院声誉高,名老中医有三、四个。有位医生名叫帅长武,原是“青帮”头目,解放时本应镇压。当时有位“南下”首长突然折断了腿。县政府将帅医生从监狱里提出来,把首长的腿接上了。现在医院接腿轻而易举,而那时在县里,可算是尖端科学啊!因此以“特殊人才”免除了帅医生的死刑,安排从医,将功赎罪。所以人们对帅医生刮目相看,对中医也就高看了一等。 丁医生热爱中医。文革前,县政府调他到县人事局工作,不到一年,坚决要求回院当医生。这一当,就是30多年。县中医院由1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由一栋小楼房,发展成一座大院落。丁医生也当上了省人大代表、副主任医师,可就是不愿意当院长。县领导几次请他,他固执地说:“医院靠业务。我是搞业务的,如果当了院长,就会耽误业务呀。” 丁医生身体素质并不好,又劳累成疾,走两里路要歇三次气,全靠救心丸支撑,连洗澡也要带上它。退休后,他到省医院检查,已患上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需要装两只支架,进口的要花12万元。他想生命在于运动,退休了,时间多,何不多运动呢。于是借口凑钱,便告辞了那位好心的同行。 近20年来,丁医生每天定时散步,做八段锦、俯卧撑和自编的体操,还打太极拳。他除了两人家务活,还经常写日记。10多个日记本,封面洁净,字迹工整。题目用红色,文章用黑色,一丝不苟。先后有6家医院聘请他,都被婉言谢绝。他住在中医院宿舍,有人上门求诊,他就介绍给医里某医生。再说,他锻炼时间多,常不在家,求诊的也难找着。如果有幸找着了,看了病,他也不收钱。这次老卢的老伴能找到他,都说是天大的运气! 现在,丁医生精神矍铄,老人年纪,中年面貌,童年心态,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去年被湖南省老科协评为“健康老人”。别说找他看病,你只要看到他那结实的身体,听到那爽朗的笑声,病就好了一多半。 (周世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