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28|回复: 16

《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7 16:4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3-30 09:00 编辑

《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十三)

2d0b6a6c0b3f92b9_edit_211946949045865.jpg

第三章码头春秋

第三节码头异史

一、跑三斗坪
       三斗坪是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一个山区小镇,离宜昌市50多公里,地处长江西陵峡谷内,位于长江南岸。1939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宜昌以下均为日寇侵占,长江上中游水运中断,长江中下游货物只能从陆路迂回经津市转运至三斗坪再经长江入川,于是石牌要塞下的三斗坪成为战时运输的枢纽。
IMG_20230327_155919.jpg
三斗坪 (网络图片)
       当时进川物资主要有布匹、棉纱、百货、药材、瓷器等,均自浙江金华、温州等地辗转来长沙,或购自广州、柳州至衡阳。出川物资以盐、糖、药材、土产为主,主要运销到长沙、衡阳等地。津市处于此交通线水陆衔接处,是此线物资的中转站。津市至三斗坪一段,路程约240公里,因公路阻断,只能通过人力挑运,俗称“跑三斗坪”当时参加挑运者达万余人,每天发运物资数百至千余担。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运途之长,道路之艰险,为交通史上前所未闻。
       跑三斗坪的挑运者主要是津市箩业、轿业工人,其余为附近农民及外省逃准者。挑运的组织形式有三:一是由工人自行组合,自觅货主,但仅限于少量物资,且多为本地人;二是受雇于运输商行,以外地人为主;三是通过盐务大队组织排运。挑运队伍由津市箩业公会组织并确定带队人员,每队50人,每人负重一百至一百五十斤,带队有大小之别,大的有三四个队,小的仅一个队。由“带队者"写下“交保”纸,箩业公会开出路条,才准予发送担子。参加挑运者只要愿交业入百分之十的管理费,来者不拒,去来自由。故当时为生计所迫者多走此途径。带队者还需持有当地把头的片子(名片),以应付沿途军警和关卡,其形式颇似清末镖局走镖。津市组织货源和转运货物的老板主要有三家:新华公司、九华公司天成福洋行,另外澧县城有一家专事棉纱经营的川湘赣公司。
       跑三斗坪,东起津市,历经澧县、湖北松滋、宜都、长阳、宜昌县境,西讫三斗坪。一般行程7天,每天约走70里。即由津市出发,第一站歇高河堰或者清泥潭;第二站歇西斋(此处需过渡);第三站歇荟园寺或余家桥(此处要摸水过河);第四站歇安子岭:第五站歇魏家河(此外亦需过渡)第六站歇鄢家坪或赵家坪(鄢家坪至赵家坪需搭船一里);第七天到乱茅溪或馒头嘴,过蚂蚁坡到萝卜垱,再行35里即到三斗坪。蚂蚁坡最为险要,山陡路窄,仅容一人通行,上山如登梯,徒步尚且艰难,挑拍则犹如挣命。开始此线走的是江边小道,途中有一叫手扳岩的地方,全是光滑岩壁,经过此处需一手攀住岩缝,一手按住扁担,脚踏岩缝,一步一步向前挪动,令人心惊胆战。后在这里架设木桥才好走,但因隔江日军常向此处放冷枪,而被迫改道。
       百多斤担子,近500里路程,且多为山野崎岖小路,他们“装备”的行头是什么呢?就是一条扁担两个筐(旧称挑八根系儿)。不用说,肩上一个密密缝制的多层土布褡包是少不了的,既保护肩头肌肉少受磨损,也保护衣服多穿“几水”。赤裸的脚上一双草鞋,即使寒冬腊月也如此,下雨下雪防滑,再在草鞋脚掌系上一个铁制“脚码子”,就算上了保险。据老箩工余老爹回忆,跑一趟三斗坪大概能挣到千多元法币(相当10个光洋),利用农闲时一年跑三五趟,比在家种地要划算,因此津市周边农民趋之若鹜。但后来沿途旅店、饭食费不断涨价,箩工们的实际收入有所缩水。沿途农民专门开店赚钱,客栈、饭铺一家挨一家。澧县边境一带饭钱便宜点,入湖北境不远就贵起来了。茶杯大的碗,一碗米饭要价三角,最高时要一块。箩工辛苦,每餐要吃十五六碗才饱,这还不算菜钱。少数人还搭扯路边女子,落的钱就更少,还有人嗜赌,往往白跑一趟。跑三斗坪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过手板岩,跌跤子、中冷枪,都是要命的。余老爹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受伤、殒命的人,但他见过路边的血迹,也听闻过一些凄惨的故事。此外,箩工们路上雨雪寒暑、疲累染病者,那就数不胜数了。不少人殁于路途,被同伴“软抬”而归,情景令人悲怆。当时箩工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上七下八千层过,肩挑背驮汗成河。这正是他们挑运生活的真实写照。
       跑三斗坪虽然是政府号召,有“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宏大历史背景,但商家逐利、百姓搏命的利益驱动也是其重要因素。当时,川湘两地物价悬殊,三斗坪一担盐约只合五,六担谷值,津市则担谷一斤盐。所以尽管跑三斗坪辛苦、危险,还受中间人盘剥,但利润丰厚、酬劳可观,人们仍甘愿冒险。
      人们常说解放战争胜利是东北、华北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抗战胜利至少有一部分是湘北人民用肩膀挑出来的。我们不说跑三斗坪的历史意义,即使仅从远距离大规模挑运艰辛繁重、世所空见的角度,也值为老辈们长歌一曲。
二、宝地大码头
       在湘西北,人们对码头的含义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对一座城市的泛称,它囊括城市的所有内容,如常德码头、津市码头、安乡码头,就是指常德、津市、安乡城市本身。但为何要冠以码头,大概是标明其为临水的城市,码头是其繁华的代指。其二是对某一处码头的实指,它包括环绕码头的街市、码头上纷纷攘攘的人事,譬如津市大码头。
       津市大码头,位于津市段澧水水位最深处,据传下有深潭,适于大船停泊。明清以来,官船常泊于此,舍舟登岸或弃轿上船,官府迎来送往频繁,而商贾货船亦在此起卸货物,号子之声不绝于耳。从码头上岸有数十级台阶,皆为麻石垒砌上有朝阳阁,俨如城门,可避雨遮阳,也是进入市区的“中门”。朝阳阁上供有吕洞宾像,登阁凭栏远眺,关山历历烟树,澧水点点白帆,尽收眼底,为当时津市胜景之一。
       津市旧习,街道命名,悉以所在地码头、宫殿、里巷之名定之。故此,从大码头至新码头这一东西走向的通衢大街就名大码头正街,为了称呼方便,后来便简称大码头,省却“正街”二字。说津市大码头,即包含大码头正街。
       清末民初,这条街虽人烟辐辏,生意兴旺,但街面狭窄,鹅卵石铺路,高低不平,路滑难行。1922 年唐荣阳任澧州镇守使,率部驻津,主持修路,路面改用麻石,平坦整齐,街上始容车马通行。这时,大码头富商趁扩街之机,纷纷改换门庭,仿效外地商业建筑风格,雇请外地工匠,先后兴建石库牌楼门面,高大雄伟,轩敞明亮,令人耳目一新。津市商店铺面历来以梭板上下敞口营业,此次旧貌换新颜,大码头首开津市商店新型建筑之先河。
       津市素为澧水流域各县土特产和其他商品的集散口岸,万客云集,本地的外来的殷商巨贾都看好大码头正街这块商业宝地,纷纷投入庞大资金,设店营业,鳞次栉比,百业俱全。特别是大店、名店咸集于此,人们趋之若鹜。街上万头攒动,商店顾客喧嚷,银圆滚滚,不断流入各大商店钱柜和老板们的腰包。民国时期,大码头正街著名的殷实店铺先后有吉大祥绸庄、其昌斋馆、协和生药号、喻义和金号、大生昌盐号、福顺昌布庄、裕民百货号、杨鼎新纸庄等,他们实力雄厚,原始资金都在万元以上,有的高达10万元。吉大祥在鼎盛时期,年营业额多达30万元,一年获利3万元以上。彼时,附近各县都称津市是“银子窝”,而大码头就是“银子窝”的核心。
       大码头既是津市商业的黄金地段,自然尺土寸金,房地产大多操于殷实业主之手,很少易主。由于粥少僧多,供需失调,后来者想插上一足,颇非易事,因而出高价、挖墙脚之举时有发生,纠纷不断。其地房租昂贵,1920年代,罗怡和药号的年租高达1200元(银洋)。
       大码头正街的老板们大多出身商业世家,有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他们重信誉,守商德,货真价实,一诺千金,不弄虚作假,不欺蒙顾客,诚实经营;他们富有管理经验和能力,在扩展业务,减少购销环节,布置网点方面各有技巧;他们批零兼营,注意沟通信息,调整策略,从而增强了经营的主动性、灵活性,有利于积累的增加。如裕民百货号为争取澧水支流小河地区的业务,在天主堂河边的小河码头设立接待点,派专人守候,安装电话,俟客商下船,即热情上前迎接,生意谈妥,即打电话回店,安排酒席住宿,使客商宾至如归。
       为吸引顾客,招徕业务,各店都很重视门市打理。店内商品花色品种齐全,中高低档具备,充分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尤其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顾客一进门,老板、店员随即起立,趋前笑脸相迎,有条件的还敬茶奉烟,尊若上宾。那时不兴称顾客为“上帝”,也不书写“服务公约”张贴墙上,但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是把顾客视为“衣食父母”的。在与顾客的接触中,店员们耐心介绍商品,并做顾客参谋,主动热情,真的做到百问不烦,百拿不厌。不论成交与否,态度始终诚恳谦和。送客出门时,对未成交的顾客表示歉意,欢迎下次惠临。如顾客购货较多,携带不便,则派人送货上门或到户取款。在这样温暖的购物环境中,陌生的顾客往往成了回头客,奠定了老宾主关系。基本顾客队伍的形成。也是生意兴盛的原因之一。
       “福兮祸所伏”,大码头也逃不脱这一法则。民国初年,连年军阀混战,津市地当要冲,过境军队频繁,拉伕派款,负担巨大。1920年12月30日,湘军李蕴衡部攻打澧州失利,败经津市,大肆抢劫。时值岁尾,年关在迩,大码头各店年货准备充足,在外货款,也大多收齐存店。败兵破门而入,悍然抢掠,凡贵重易带货物、现款以及家藏金银首饰,均被洗劫一空。笨重商品,器具悉遭捣毁,无一完整。事后调查,大码头各店损失均在万元以上(含捣毁器具物件),有的近5万元。大码头劫后余生,一时间路断人稀,一片萧条。
       商人是要做生意的,大码头老板们虽罹浩劫,仍挣扎复业,他们清点残存商品。另筹资金和利用原来业务往来关系争取货源,另起炉灶,惨淡经营。时逢附近农村丰收,购买力增强,市面活跃,各店业务均有起色,渐复旧观。迨至抗战中期,战局一度呈胶着状态,津市偏安一隅,偷得一时苟安。是时,豫、鄂、难民及四川湘北、湘南部分商人纷纷群聚津市,人口激增,造成畸形繁荣。当时,沙(市)宜(昌)沦陷,长江、洞庭湖布雷、水运中断,津市形成川、湘陆路运输的主要孔道,肩负了沟通前线和大后方物资交流、互通有无的桥梁中转任务。因此,川、湘道上人流如织,“到三斗坪去”,成了当时的口头禅。在这种经商热潮下,各地来津商人和本地商人,见状技痒,使出浑身解数,不择手段,大显神通,或囤积居奇,或长途贩运,或倒买倒卖,有的甚至走私资敌,浑水摸鱼,大发国难财。大码头焕发昔日青春,再现辉煌。各店生意红火,老板腰缠万贯,踌躇满志。街头行人摩肩接踵,更形拥挤。津市人常把人多的地方形容“跟大码头一样”,是亲历之谈。也是当时大码头的真实写照。
       八年抗战,是国运乖蹇、苦难深重的年代,但却是津市商业的黄金时期,暴发户不断涌现。大码头的老板们,虽各有机遇不同,但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暴利。福顺昌昆仲长袖善舞,在一次生意中盈利12万元;裕明百货店、杨鼎新纸庄在时局动荡中发展壮大,财力大增,很快成为各行业翘楚;就是1942年才挤进大码头的利隆盐号,原始资本仅食盐400担,后加入三斗坪运盐行列,几经周转,至抗战胜利前,股本已有食盐1200担。当时,这都还不算突出的事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当晚,《津市日报》收到中央社电讯,印发号外,广为散发。全市人民欢呼胜利,如痴如狂。大码头各店门首很快挂上汽灯、电灯,一时灯火辉煌,街上照耀得如同白昼。有的还在门首高悬国旗。庆祝离不开鸣放鞭炮,各店嫌零星鸣放不够热闹,便出动整批抢购,整箱放置在门首不远处,打开箱盖,用炭火引爆,一时火花飞溅,爆声震天。是日,鞭炮声彻夜未停,全市鞭炮店存货告罄。次日拂晓,大码头纸屑遍地,厚可没脚。鞭炮不拆封,整箱鸣放,这在津市尚属首次,大码头的人们以此抒发爱国热情、庆祝抗战胜利的方式,可称壮观。
       抗战胜利后,寄居津市的难民们复员回乡,大码头顿失几许热闹,老板们在兴奋之余,各作新的打算,筹谋在新的形势下业务更上一层楼。但策略未定,时局倏变,内战继起,货币不断贬值,物价逐日猛涨,经济面临崩溃。商人们见生意已不好做,退而缩小业务,小打小闹。临津市解放前夕,一些人深怀共产忧惧,为了保存既得利益,有的携资外逃,图在外地另谋发展:有的买房置地,留福子孙有的化商业资本为个人生活资金,仅留少量资金维持门面,采取静以待变的态势。
       津市解放后,国有经济逐步占领了津市市场,1951年,津市成立公私合营的企业公司,大码头资金较大的老板们连人带资金投入了这个公司。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至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占领整个市场。
       历史偏爱大码头,它虽历经沧桑,而容貌未改。津市解放后,混凝土代替了麻石路面,街道更为宽广平整;临岸轮运码头,客流络绎,客货畅流,水陆两便,形成交通枢纽;澧水大桥临空横跨南北,大桥东侧街头,百货大楼与工商银行大厦巍峨对峙。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商业步行街拓建,个体私营商业方兴未艾,数座大型超市耸立其间,临街门面鳞次栉比,因而再次被誉为津市商业的“金三角”。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1000-8_edit_58633206290391.jpg



640-1_edit_58466693969569.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7 16:4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后,商业步行街拓建,个体私营商业方兴未艾,数座大型超市耸立其间,临街门面鳞次栉比,因而再次被誉为津市商业的“金三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7 16: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偏爱大码头,它虽历经沧桑,而容貌未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7 16:5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兰津史,引人遐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7 17: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给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7 20: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8 15:3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知津史,点赞雷局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18:5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覃旺成 发表于 2023-3-27 16:46
改革开放后,商业步行街拓建,个体私营商业方兴未艾,数座大型超市耸立其间,临街门面鳞次栉比,因而再次被 ...

谢谢覃老师的首席关注与支持!遥祝老师平安健康,美好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19:0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3-3-27 16:52
历史偏爱大码头,它虽历经沧桑,而容貌未改。

谢谢版主邱老师的支持与佳评!遥祝老师平安健康,美好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3-28 19:0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3-3-27 16:52
历史偏爱大码头,它虽历经沧桑,而容貌未改。

谢谢版主邱老师给予“精华”图章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3:10 , Processed in 0.0498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