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薯情结
苏 国 才 从小生长在农村,家里十分贫穷,青黄不接的时候,常常揭不开锅。想买红薯充饥又没有钱。我那年长我5岁不到的姐姐很能干,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山里(也不是什么大山,就是丘陵地区,我们那里是澧阳平原,乡下习惯叫距离我们家5公里左右的丘陵地带叫做“山里”)捡红薯。好在那时候上学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周日我也跟着姐姐去捡过几次红薯,当时我11--12岁。早晨3—4点起床,吃点前一天晚上剩下的现饭,腌菜,背着袋子,扛着锄头就出发,走1个多小时就到了山里,早晨出工的社员正好出集体工。所谓的捡红薯就是在当地的生产队集体翻耕过的红薯地里继续深翻细找,小的、破的、遗漏的红薯就是我们的宝物。中午,就吃点自己捡到的生红薯。通常情况下可以捡到10几20斤红薯,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捡到30斤左右,一般下午2—3点钟就往回家的路上走,背几十斤东西,加上饥肠辘辘,那个疲惫劳累啊,苦不堪言! 那时候家里实在太穷。其实我很不喜欢吃红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吃了红薯就反胃嗝酸水,胃里磨的很难受,甚至很疼。但是没有办法,难吃也得吃啊。确实很饿啊! 那时候就想,一定要好好读书,力争将来走出农村,吃国家粮,不吃红薯。 后来参军来到了海军舰艇部队,海勤灶的伙食标准较高,生活大大改善,炊事班偶尔弄点红薯尝鲜,很多人都一哄而上的抢啊,我从来不抢红薯。为此还受到艇长的多次表扬,说我风格高,不抢红薯。可艇长哪里知道我内心的苦衷哦! 再后来考上军校,来到太行山上的山西省太原市,生活条件也很差。粗粮和细粮比例是7:3。粗粮主要是玉米面、小米、高粱面。这些粗粮都是陈旧多年的战备粮,很难吃。偶尔也弄些红薯填补,我依然是从来不抢红薯,宁愿吃一咬就掉渣的窝窝头(我给窝窝头取了个很雅致的名字“金字塔”),也不吃红薯。依然得到过学员队队长的多次表扬,说三班长我的风格就是高。其实我的内心世界是别有款曲哦! 时光进入二十世纪末期,生活好起来了。红薯饭是不用吃了。街上的烤红薯,即使闻着很香,但我依然不吃。炸红薯条风行一时,我依然只看不尝。随着食物学,营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人是需要杂食的,偏食、忌食是不科学的。我尝试着尝尝红薯的味道,几十年不尝,觉得味道还是很美的。据说红薯所含糖分营养很多,还有很多微量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而又是其他食物所不能代替的。所以,现在我又有一点点接受红薯的美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