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48|回复: 1

石门奇石放异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3 16: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3-5-3 16:19 编辑

石门奇石放异彩

    近年来,石门石正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出石门,飞向世界,和传统名石争奇、斗艳、比美。石门亦因石门石而锦上添花,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石之门。石文化亦和桔文化、茶文化同样,成为神奇石门、绿色石门的三大文化品牌。
    一、2001年金秋十月,在中国(湖南石门)首届柑橘子节兴办的日子里,在满街橘色红、满城橘飘香的氛围中,石门石首届奇石展闪亮登场。奇石展在规模上虽只是柑橘节的一个小型展览,然而“动人春色不须多”,她以卓尔不凡的特色,以独有的神奇光彩引吸着远朋近友、贵客佳宾。
    这次由柑橘节组委会主办,由石门县文联、石门县博物馆与石门县赏石协会联合承办的石展,以家庭藏石大联展的形式,分列四个展室,展出了826枚从近百户家庭藏石中遴选出的精品。由于场地及展柜的局限,展出以中小奇石为主。莫道有的体小如拳,却能包容万象:或叠山千重,或曲水万里;有的色彩鲜丽,或山花烂漫,或云蒸霞蔚;有的形状奇特,或如秦汉石雕古朴,或具罗丹作品神韵;有的大象无形,或如一幅现代抽象画,或像一首蒙胧诗……
    石展于10月13日正式开展,著名表演艺术家、赏石家蓝天野专程由北京赶来为开幕式剪彩,著名赏石家兼赏石理论家来层林、著名词作家余致迪会同县委、县政府领导田玉华、田秋山等人陪同剪彩。蓝天野、来层林两位鹤发童颜的专家饶有兴致地观看展览,在不少展品前驻足良久,潜心品味,激赏不绝。参观之后,这两位国内赏石界权威对奇石展以及石门石给予很高度评价。来老还当场赋诗一首礼赞:
    石门石友开石门,  奇石奇品现奇珍。
    石坛奇葩又一朵,  美妙纯真动山城。
    这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石艺美术家的大师在诗中一连用了五个“石”字、四个“奇”字,可谓是对石门石的由衷赞美。
    石展开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惊奇声亦萦耳不绝。不仅外地参观者惊奇不已,就是许多本乡本土的参观者也大吃一惊,真不敢相信自己身边竟会有这么精美的石头。建国之初投笔从戎、功至广州军区副司令的石门老乡文国庆中将,五十年代离石求学、官至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的袁荣贵,从政多年、无暇旁瞀的石门籍老领导覃正彦、吕定元等一批高干,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这次应邀回乡参加柑橘节,亦应邀参观石展,第一次见到家乡居然有这么多这么美的石头,止不住一阵阵激动与欢欣。时任常德市委副书记、颇有美术爱好与修养的莫道宏兴致勃勃地参观石展后,连声说:“大开眼界!”接着又道:“小小石头,大有可为!”言简意赅,似乎是既从政治经济又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道出了对石门石的评价与肯定。
    石展原拟展至10月20日,后根据观众要求,延至月底。最后又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石展长期留在博物馆展出至今,成了向外推介石门的一扇特色橱窗。
    二、四年之后,石门奇石展再度伴橘生辉,放射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2005中国(湖南石门)柑橘节奇石展可谓是第二届石门石奇石展,这次奇石与《神奇的石门》大型书画展同室展出。不言而喻,书画作品是平面的,而奇石则可谓是立体的书画。平面书画与立体“书画”同室展出,是一种创举,是一种艺术展出形式的尝试。书画附壁面悬挂,奇石则沿壁脚陈列,或置于横幅书画作品下部,或摆放条幅书画作品的隔隙,参差适度,错落有致,力求格调趋同,浑然一体,以达到平面书画与立体“书画”互相衬托、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互相诠释、相得益彰、充分展示二者神奇魅力之目的。
    为了更全面展示全县赏石藏石的整体水平,在选取展品上,组织者注重奇石的代表性、广泛性、情趣性,突出精品意识,重点推介在全国奇石界颇具特色、颇有声誉的石门红、渫水青、壶瓶雪、石燕飞、火山玉(九澧玉)、钟乳石等六大品种。其类型以画面石、象形石为主,适当选取纹理石、文字石、化石与矿物晶体石;既注重奇石的形、色、质、韵四要素,又注重展品的个性特色;坚持以质取石,把艺术品位、文化内涵与观赏价值作为选取标准,在全县范围内,优中选优,精心挑选出400件精品参展,其大者逾吨重,小者数克轻。在具体内容与布展方式,采取四个相结合:一是小组合与大整合相结合,按奇石画面或形态内容分成江山多娇、古今风流、日月同辉、天笔天书、百花吐艳、春光灿烂、秋色无边、吉祥如意、石禅一味、动物世界、石藏玄机、奇形怪状、岁寒三友、流光溢彩、冰雪天地、生命之歌、石上风云、远古遗存等十八个小组合,视内容多小,或一室一组合,或一室两三组合,相间一些内容抽象的展品,并参照书画作品的画幅大小与陈列位置,将奇石的大小、高低、竖横及色彩进行整合。二是亮点与看点相结合:每一展室突出一个亮点,将体形较大且有品位的展品摆在显要位置,力求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并注重雅看点与俗看点的合理布局,以消除审美疲劳,引起不同观赏层面的兴趣。三是奇石与根雕、盆景、花卉相结合,在确保突出奇石前提下,适当搭配些根雕、盆景、花卉,烘托氛围。四是评介短文与点评短语相结合:即对重点展品撰文评介,对一般展品皆写一两句点评短语,长则百余字,短则两三两言,期以引导观众、普及赏石知识。
    为了全面推介石门石文化,展前特意拍摄了十五分钟的专题片《话说石门石》,对石门的石资源、石文化、赏石活动作了绘声绘色有光有彩的介绍。开展之时,大厅里流水作业地播放着专题片,每一展室则有丝竹弦乐相伴,还有妙龄女郎嘤嘤婉转地对奇石与书画作品进行讲解,让参观者沉浸在一种高雅的艺术氛围中,赏心悦目地品石品画,流连忘返。
    2006年10月第六届柑橘节开幕之际,由组委会牵头,又摆开了一场奇石文化盛宴:由王中浩夫妻筹备了两年之久的璞谷奇石园正式开园,其开园式正式纳入柑橘节程序。市人大主任莫道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覃清香、著名藏石家、省石文化研究会会长黄金海、副会长朱新建、著名石评家李渔村夫妻出席了开园式,数百名参加“金秋石门采橘游”的宾客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该园陈列的近千枚石门石精品,大开眼界。璞谷开园,实际上成了石门第三届大型奇石展。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石门奇石正唱着一支由天籁之音组成的动听的歌、一支神奇的歌,撞开参观者的心扉,让古老的石文化提升着人们的品位、陶治着人们的性情。
    三、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厅无石不华,居无石不乐,这种观念渐已深入人心,并成为石门人亲近自然、崇尚艺术的一种新时尚。毋庸置疑,这种时尚已为石门石文化的兴起夯实了基础。
    一批退线退休的干部,成为石门最先的玩石族。他们舍弃方城对阵之娱、钓鱼饲鱼之乐、含饴弄孙之情、种草莳花之趣,如痴如醉地采石、赏石、玩石、藏石,亦把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工作经验有意无意地融会其中,转化为赏石文化。吴扬钦、闫双河、万先钧、周良玉等人,在长期玩石的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鉴赏、陈列、命名的理论,成为石门赏石文化先行。由县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便致力于玩石赏石艺术的吴扬钦同志,更是先行中的先行,不仅藏石精品日丰,理论修养日深,还出版了石门第一本个人奇石画册《扬钦藏石》,成为石门石文化的一个代表作。
    石门文化人紧随其后,加盟玩石一族,将其它门类的艺术素养注入石文化中,成为石门赏石文化的中坚力量。张天夫《奇石赋》的问世,很快引得赏石界的赞赏,其“与人交可得知己,与天交可得奇石”的名句,在石友与赏石界广为流传。张福裕、陈细彬等文人,亦写出了多篇赏石的文章,为推介石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第五届柑橘节组委会组织、杨代漳撰稿、盛中汉拍摄的电视专题片《话说石门石》,对石门石的资源、历史及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亦广受省内外行家与石友的好评。
    一些中青年玩石者,则是以充沛的活力与精力投入到石文化艺术的经营中,引起省内外赏石界的关注。藏石大家王中浩夫妻不仅抓住石机与商机,营造起规模宏大的璞谷奇石园,还根据自己采石玩石的心得体会,写出了《石门画面石鉴赏》、《山村拂晓》等赏析篇章;农民藏石家张道宏,自费建立起“石门石网站”,写出了《石话实说与社会诚信》等多篇文章,与天南地北的石友发生了广泛的卓有成效的联系,让石门石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与此同时,石门玩石族还十分注重石文化的交流。石门石友长期以石会友,相继将著名表演艺术家、赏石家兰天野、著名赏石家来层林、著名藏石家李观云、李道槐、著名石文化活动家九片石等人邀请到石门来,现场赏石鉴宝,为推动石门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助进作用。名重海内外的大作家、赏石家贾平凹虽未来过石门,但通过石友中介、书信往来、石照鉴赏,引得他对石门石青眼有加,特为王中浩的一枚题为“黄土高原”的藏石撰写石评,说“这块石头给我的印象是德,是仁,是宽博和浑然,让我吟起古人的话: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外,他还为石头主人的藏石之家题写了“璞谷”二字,书赠了“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的对联。虽说其是对石门个人藏石的评价,无疑是对石门石的点石成金之论。
    正是在这种多元的文化力量整合下,石门石文化正随着石产业的兴起而而兴起,方盛未艾;正以与奇石同辉的光彩,成为赏石天地一朵绽放的奇葩。

石门石文化的兴起,无疑是石门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侧面,是石门人精神层面的一种展示,是石门人文化品格的一种提升,亦是神奇石门一道新的亮丽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4 10: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自然馈赠许多好东西,欣赏欣赏,点赞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23:10 , Processed in 0.0325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