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7|回复: 2

《忆想津市那个叫窑坡渡的地方》(续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2 15:3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有人说故事——过去,津市的窑坡渡原名叫“窑货渡”,有100座窑。先前这里只烧瓷器,不烧砖瓦;烧瓷器又轻松又赚钱;烧砖瓦又累又不赚钱。有一次烧瓷匠和别人说窑货渡烧窑的多是多,毕竟没有100座窑吧。别人就和他打赌,他于是就站在窑顶上去数,数过来数过去只有99座,却忘了数自己脚底下站的这座窑,结果输了。人们罚他不再烧瓷,只能烧砖瓦!从此,这里再没有烧瓷器的窑了。“窑货渡”也就成为“窑坡渡”了。——民间“白话”,听一听,笑一笑,不必“盘经”。
         烧制瓷器的原料是高岭土,俗称“金刚泥巴”,据说窑坡渡在明初有窑百余座,产瓷器,也曾被列为贡品呢。这白话故事还是有点“巴边”的,可能是后来高岭土挖完了,人们改烧陶器和砖瓦,于是后来只剩有砖厂了。还有人居然敢说——“1973年修建津市市窑坡渡栈桥码头,因码头而名,故呼为窑坡渡。”——哈哈,显然,祖孙颠倒!这时间,是不是如同其思维一般太嫩了点啊!在津市人口里,说起窑坡渡这地方,有时说“窑坡渡”,有时又简化为“窑坡”,笔杆子们做公文,都曰“窑坡渡工区”;耍点文的人,也就说“工区”了。
        是啊,再加上“津市”、“窑坡渡”、“窑坡渡公社”、“窑坡乡”、“金鱼岭街办事处”这些行政色彩带来的时空变换,真叫人一下子难以说清其中变换与纠缠,这不仅仅是借用一个“三角恋爱”可以比喻得体的。
         我还是只集中说说“我的窑坡渡”、我的记忆和查找,那个一湾澧水的“窑坡渡街”吧。我记得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窑坡渡仍是只有两公里长,南边的“新洲”、北边的“津市襄阳街”,两边都是在垸子里的,只有窑坡渡哦,是临水而照影,没有堤垸围住的,傍山而倚居,年年要遭受洪水淹没、浸泡。临河的东边街房更是少些,只有一里多;厂房、门面大多在街的西侧。南至二米厂南侧的垸堤,上得堤坡,南边就是郊野田地;北端街口是阳由垸堤的南闸门,洪水期间关闭。从襄阳街来的公共汽车专线只开到三分之二处的丝绸厂前;到二米厂就得坐去新洲的车了,不然就得下车走一截。我三姨妈是二米厂职工,厂里有宿舍,临长山湖南岸,我走得多。从窑坡渡南端二米厂到北端闸门,马路西边,倚着长长山坡建设的厂房很多,大多是往西朝山里延展开去的,不怕水患。过了长山湖湖东水岸边,依次是航道站、印染厂、缫丝厂、绸厂进口(往西进去五百米左侧才是绸厂大门,它对门是绢纺厂大门;街末尾右山坡上是床单厂)、丝厂围墙、湖拖大门口(往西一路上坡,直至一公里远的坡上。(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12 16: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有人说故事——过去,津市的窑坡渡原名叫“窑货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12 21: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2:23 , Processed in 0.0333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