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50|回复: 7

【序录】拙著《善德鉴》两序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5 06: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9月10日,常德日报消息称:“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常务副会长毛先金的散文集《善德鉴》,被省委中心学习组确定为学习书目。《善德鉴》于2012年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散文集主要以善德文化为重点,讲求淡泊名利的官德文化,强调只有爱民如子的官员,自觉地做到廉政、勤政、善政,才能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行天下,和谐奋进。日前,市老干部网络宣传协会接到省委中心学习组的电话,订购70套毛先金的散文集《善德鉴》,发放给省委中心学习组成员阅读。据悉,目前,散文集《善德鉴》是我市唯一被省委中心学习组选用的书目。”
       十一年前出版的拙著《善德鉴》是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继《涔澧月》《荆楚风》出版的第三本博客散文集,26万字。2013年2月又印刷了5000册。由至高善卷、古德流芳、时贤风流三部分组成《善德鉴》,从古代高士善卷让王故事发笔,以倡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公畏慎勤、清俭和节、仁爱宽恕、淡静藏谨等古代官德修养为主线,赞赏和推崇了常德古代官吏和当代已故几位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善政和即时致政的善德精神。文章信手拈来,不拘长短,以小见大,借古鉴今,文字生动活泼,内容寄意深远,开卷兴味盎然,掩卷令人长思,融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既是一本善德文化实录专辑,又是一面人们修身养性的镜子。
      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主任郑昌华为之作序。



自  序



      这个集子,原本不在我的散文集出版系列。
      去年春天,我独自默默地琢磨着善德文化,窃以为善德文化的重点应该是淡泊名利的官德文化,而官德文化的精髓则又是民本意识,只有爱民如子的官员们自觉地廉政、勤政、善政和及时致政,才能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德行天下,和谐奋进。果不其然,我的这些观点,在几本尘封的《常德府志》和《直隶澧州志》中得到了充分印证。我这些不论不类的文章,就是在翻阅这几本方志时,即兴而录、有感而议,并陆续进入博客的。
      方志的作用,不仅是尘封形式的存史,而更重要的是资政和育人。正当打算搁笔这类文章的时候,恰逢中共常德市委作出了建设廉洁常德的决定,要求“教育崇廉、典型引廉、警示促廉”。我猛然觉得我的这些文章歪打正着,可以派上用场了。于是,就有了《善德鉴》这本继《涔澧月》《荆楚风》之后的第三本博客散文集。
      《善德鉴》的形式不拘一格,一旦对常德本土某人、某物、某事发生兴趣,就一个主题无拘无束地一气呵成,然后鼠标轻轻一击,就在博客上发表了。这种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文章长短不一,或叙事散文,或通讯,或报告文学,或议论小品,而更多的则是读史笔记,连自己也有不论不类、似是而非的感觉。在修改中,也感到较多的引文,让人看起来似乎累赘,读起来有点吃力,曾几次想拿掉那些古诗文。然而,我是从读史出发的,不是写廉政论文,更不是写廉政故事,其初衷是以史为鉴,研读古代常德官德文化,如果没有这些原文的佐证,似乎又有杜撰之嫌,所以就只有这样贻笑大方了。其实,即便读者不看引文,看懂文章也是没问题的。
      《善德鉴》的思想内容,也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赞赏,或反思,或讥笑,甚至嗤之以鼻。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历史,是古代官德史,尽管挂一漏万,但终究是一面难得的镜子。汉代荀悦讲“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李世民说得更具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何乐不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省则是修身的常课,只有不断地省察克治、反躬自问,才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
      德山苍苍,德流汤汤。
      既然我们已高扬善德大旗,既然我们要创建廉洁常德和文化强市,我们就没有丝毫理由不见贤思齐。
2012年9月



郑昌华序


      先金同志继《涔澧月》《荆楚风》之后,欲出版第三本博客散文集《善德鉴》,嘱我为之做序,让我有了对书稿先睹为快的机会。粗粗看过书中一些篇目,觉得有些感慨,愿与先金兄及阅读本书者交流。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古德流芳”部分,其中分为“廉政篇”、“勤政篇”、“善政篇”、“致政篇”和“附录”,林林总总共六十一篇文章。据先金兄介绍,这是他翻阅几本尘封的方志时,即兴而录、有感而议。正是因为“即兴”,所以这些文章信手拈来,不拘长短,文字生动活泼,开卷兴味盎然;也正是因为“有感”,所以这些文章以小见大,以古鉴今,内容寄意深远,掩卷令人长思。
      我阅读这些文稿后首先所想到的,是觉得应该为我们的先贤呈上一份敬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其实,历史上可以称之为“中国的脊梁”的,不仅有位高名重、世人皆知的包拯、海瑞、于成龙诸公,也有本书中的“些小吾曹”钟灵秀、王大猷、陈养元等人。这些湮没于僻乡方志的先贤,散布于历朝历代、东南西北,他们尽管官职不大,但一样勤勉为事,清白为官,也就是一样具有书中所说的“官德”,所以同样值得我们敬仰。先金兄将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让这些尘封的先贤展现在世人面前,实在是一桩有意义的事情。
      读了这些先贤的故事,还让我进一步思考,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具备并坚守着这种“官德”?要说当时的社会环境,虽然不少朝代都以严刑峻法对付贪腐,但“千里为官只为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仍然是官场普遍生态。而这些先贤在那种官场生态下,却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这该需要有何种强大的内在精神支撑!他们的精神支撑,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崇德”文化。这种“崇德”文化,体现在世代传说的善卷神话中,融汇在奉为圭臬的儒家经典中,隐含在褒贬分明的民间评说中。一个官员、甚至是一个普通的人,只要敬畏历史、贴近百姓,这种“崇德”文化就会贯注于他的血脉,内化为他的信念,支配着他的行为。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一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脊梁”,中华民族几千年历经磨难而始终让人充满希望,实在得益于中华文化的瑰宝“崇德”文化的滋养。难怪康德的一句话足以撼动我们的心灵: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深深感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我这大半辈子基本从事干部教育工作,可以说这些年来一直在学界和官场边缘游走。虽所谓级别至正厅,但我始终没认为自己是“官”,恐怕也没有人真正把我看作“官”。这就让我处在一个绝妙的风景观测角度,目睹耳闻了无数涉“官”的故事,这中间有多少故事令人感叹,令人扼腕,令人嘘唏。其中,当然还有一些令人不齿。以现时大家已具备的非同寻常的容忍程度还能令人所不齿,那给人的印象就是与“德”已完全绝缘了。由此可见,不管是封建时代的官吏,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只要官德不存,势必为官不仁,被时代抛弃,遭人们唾骂。做官德为先,这是亘古不变的真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读一读《善德鉴》,可能会大受裨益。
师兄所嘱,惶恐成篇;仓促之余,言不尽意;些微感慨,愿作共勉。
      2012年6月于岳麓山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15 08: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傅启芳 于 2023-5-15 16:13 编辑

对善卷的德行及其影响阐述很客观,重点是淡泊名利,这四个字无论是当老百姓或做官都是应具有的品德,有则昌,无则亡,古今皆然。这是此书的要义。所以,蒙赠佳作,常置案首,欣然读来,获益良多,真乃宝鉴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5 14: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启芳 发表于 2023-5-15 08:35
对善卷的德行阐述很客观,重点是淡泊名利,这四个字无论是当老百姓或做官都是应具有的品德,有则昌,无则亡 ...

谢谢先生谬赞!
第三位撰序者令我非常尴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15 16: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一本值得学习的好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16 14: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德鉴》是我们修身养性的一面好镜子,该文集的确承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0 18: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序录】拙著〈善德鉴〉三序言》,让人很有感慨!
这《善德鉴》之书,之所以被上级机关列为干部修身养性必读之书,是有其必要价值的!
虽然,它属“即兴而录、有感而议”,可有让人“如沐清风,如饮清茶,可以感受到为人应有的思想和品质”之效。
况且,凭此之书,可以收到一定好的效果。
因为,就如古人所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并且,以善为鉴者,智者也。
总之一句话,这《善德鉴》一书,不愧是我们修身养性的一面好镜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0 18: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内心出发,我是看好《善德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1 1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我们已高扬善德大旗,既然我们要创建廉洁常德和文化强市,我们就没有丝毫理由不见贤思齐。


      先金君说的有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5:48 , Processed in 0.0346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