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07|回复: 1

杨卓群:花岩溪里喝擂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4 1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 (11).jpg

深秋时节,几位摄友相邀,自驾驰往鼎城区风景胜地——花岩溪。常德市南去六十多公里,在平坦的柏油路上跑了个把小时,便进了气势雄伟,蟠龙翔凤的花岩溪牌坊;然后就是曲曲折折九十湾的、而且起伏窄狭的山间公路,小车艰难地行驶着,一直向誉传十里八乡的《周老倌擂茶馆》奔去。

周老倌擂茶馆坐落在清波荡漾的龙凤湖畔,三面环绕苍松翠竹的小山峰。一路颠簸,我们这些古稀老人的身骨几乎散架了。热情的茶馆服务员赶紧出来,把我们搀扶下车,牵扶进吊脚入湖、垂帘高卷的水榭。我们靠着软垫松木椅休息,享受着湖上凉风,品尝着杯中清茶,酸疼和疲劳一扫而净。于是打量起茶馆建筑来:青瓦白脊,翘檐拱斗,杉木壁柱隔成上下两层。板壁、木柱被滚热桐油刷过几次,显得油亮金黄;茶饭厅、娱乐室的楼板和地板,一尘不染,光亮可鉴。杉木桌、松木椅均雕刻着“梅兰菊竹”四君子,显得古色古香。我们从红尘滾滾、喧嚣阵阵、钢筋水泥四布的环境中来到这里,更觉得,恬静清幽别有天!

一会儿,擂茶摆上来了,桶装擂茶糊;壶盛擂茶汤。所谓糊,大多用粘米、生姜、茶叶、炒香的芝麻四味,放在擂钵內,用油茶木或姜梓木棰在钵内反复擂动,直到把四者擂成浆糊,用锅煮熟,再上桌待客。浓稠一碗,必须用嘴嘬,香醇可口;传统的做法是,用生米、生姜、生茶叶三味,擂成浆糊,即古人所说的“三生饮”。传说,汉代年迈体衰的马援请旨,率军奔波千里,征服五溪诸蛮。军马行至武陵郡,重重山雾涧瘴,致使将士浑身发冷,上呕下泻。马援慌忙四处求医,有隐者指出,可用“生米、生姜、生茶叶”制“三生饮”服之,其疫可除。马援照方实施,将士病愈。从此,“三生饮”流传下来,它便是擂茶的历史源头。日转月移,“三生饮”又派生出了擂茶汤。“汤”的内容就丰富得多了,它去掉了生米,加进了食盐、芝麻、绿豆、红豆、花生米等等。也是用棰和钵擂成“擂茶脚子”,然后用大碗盛着。按人们的“浓淡”爱好,用茶匙将适量的“脚子”挑进茶碗內,冲上刚烧的开水,喝上一口,滾烫烫,麻酥酥,惬意极了!

“搭茶”十分丰盛:辣萝卜、酸藠头香而可口;炒花生,爆黄豆脆而有味;炸麻它、油粑粑糯而不腻;还有用丝竹篾盘盛着的、酸酸甜甜的鸡爪果、山葡萄、八月楂……那满满一桌呀: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当然,还有盈溢口齿的香!

我们最爱喝的还是稀薄的擂茶汤。喝一口香喷喷的热擂茶,吃一根辣呼呼的萝卜条,还加上一个酸溜溜的老藠头,然后闭着眼晴回味,那一种滋味,那一分享受,啧,啧!真是人间难得有几回!此刻,喝得畅酣淋漓的人们,又“赌”起茶量来:那种可盛半斤水的青花瓷碗,你喝干三碗,我就喝干五碗。一时间,吵吵闹闹,嘻嘻哈哈,差不多“掀”翻了偌大的水榭!这一闹,一个个真的喝得口角溢水肚儿圆了。有一位摄友放下擂茶碗,趁兴填了一阕《西江月》,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兹录如下:

西江月·花岩溪饮擂茶

绿豆芝麻姜片,花生鲜叶山泉。
擂茶香绕密林间,竹韵松风满碗。
倒海翻江豪饮,行云流水频添。
清香满口肚儿圆,醉倒农家小院。

在灿灿夕阳下,车返常德了。我们笑谈着、回味着的是擂茶;不,是乡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8 16:5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5 05:29 , Processed in 0.0360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