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拍摄微电影《雕花的马鞍》,使一支躺在偏僻大山上保存完好的土家吊脚楼被作为场景地所选用。这吊脚楼位于闻名的湖南省石门县东山峰农林场北麓一个叫小竹园的山坡上,海拔约800米左右。屋后是无人居住的荒山,屋前是户主自行修建的一段土公路。从这里走小路登上东山峰山岭还有10多公里,走路到山脚有3公里多。这屋的主人叫卞照碧,今年将满73岁。
卞照碧与妻子覃云兰生育有两个儿子,那时还没有实行严历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当时来说,这属于一个十分值得骄傲的家庭,因为紧接着计划生育就管得很紧了,要想多生一胎那是十分不容易的。夫妻俩把两个儿子拉扯成人后,鉴于当地的条件比较差,交通不便,没有水田,山地就是几亩茶园,如果两个儿子都在本地成家,是很难养活这么多人的。于是,大儿子卞兴雄迁去了其妻子所在的东山峰北山三组落业,那里茶叶多,收入可观,但户口还留在老家,时不时回老家来关照父亲。小儿子则接去了本县所街成家立业。仅管如此,卞照碧夫妇俩守着几亩茶园,搞点家庭养殖,日子过得也算是可以的。但往往天不随人愿,2005年古历十月十八,卞照碧的妻子一觉睡得太沉没有醒来,自此偌大一支房子就只有卞照碧一人长住了,此时卞照碧还只有55岁。
失去老伴的卞照碧,有着土家人坚强的性格,决心后半辈子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过早地就成了后人的负担。于是他除了种好几亩茶园外,就自谋了一份打豆腐的副业,利用自家屋边一口甘甜的山泉水,打好豆腐串乡去卖,他从50多岁到现在已串乡快20年了。前些年乡里没有水泥路,有的地方甚至连土公路都没有,他就靠走路卖豆腐。附近十里八村他都要去,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他去的地方大多是镇上送货下乡的小商贩不愿去的地方,每次一天要跑上大几十里山路。七、八年以前,村组公路没有现在这样好,镇上送货下乡的小车子也不多,他一年要卖上400个左右的豆腐,那时的价格一个豆腐只能卖上40至48元(现在是64元),一年下来也能赚上个近万元。现在村组公路修的较好了,他的市场被镇上送货的小车抢占了一部分,一年下来就只能卖到200个左右了,但也还能赚上个几千元。当我问到他:“你现在年纪大了,儿子们给你打养身(指供养)吗”?他说:“我现在每年还存几千元,我只存钱,不取钱,搞不动了我还有存款可用”。当我问他:“一个豆腐只能卖到64元,还有成本,也就能赚30多元,你一天要跑大几十里山路,而且还要头一天就把豆腐做好,第二天才会有卖的。你这账是怎么算的”?他说:“我经济上赚不了多少钱,但我身体上赚了大钱。我自从串乡卖豆腐后,没有生过病,没有吃过药,这不就是赚了大钱吗”?看来这农民的学问大着呢! 第一次我随县里来拍微电影的剧组到卞照碧家,还只是听说他打豆腐卖,因一连几天他要为拍微电影的人服务,没有空打豆腐。第二次我们几个摄友去他家拍摄采风,见他已泡上黄豆正准备打豆腐。第三次即三八节这一天我们几位摄友下乡去采访一位百岁老人,正好就碰上了他串乡卖豆腐,于是就把他捎带上卖了几家,进一步证实他所言一句不假。我们不得不为这靠走路串乡卖豆腐近20年的老农民点赞,并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农村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