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照明 于 2023-6-29 13:02 编辑
西安也有一片“海”
李顺华
端午节晚饭后,女儿淑敏、女婿刘俊厚和外孙刘译泽陪我老两口游览了杜邑遗址公园,外孙刘译泽又缠着他爸爸要去海边玩……西安哪能有海?正当我纳闷时,女儿告诉我,有。就是灞河,西安人称之为“西安的后海”。我点击百度,查看灞河:“渭河的支流,古名滋水,全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581平方公里, 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潮源镇箭峪。秦汉时曾在潮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
约20多分钟车程,我们便驱车来到了灞河,果然,一片波涛滚滚的深蓝色水域横在我们面前。正赶上刮风,风推浪涌,朵朵白花拍击堤岸,水中救生快艇轰鸣着穿梭巡游,观“海”的人们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西安是地处西北的内陆城市。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也是城市的命脉。西安所以是千年古都,赖以生存的重要的地理条件就是渭河及其支流灞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域也是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陕西关中人的“母亲河”,西安市民就是喝着渭河水长大,喝着渭河水繁衍,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渭河冲击的关中平原,就没有秦皇汉武所继往开来的历朝历代,就没有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联想到我们常德,如果没有沅、澧水和洞庭湖极其丰富的水资源,就不会成为全国闻名的鱼米乡。如果没有柳叶湖一一全国最大的城市湖,就没有新型的旅游、卫生、宜居、文明的常德市。
我们紧随拥挤的人群从灞河西岸向灞桥缓缓移动。
灞桥,史书多有记载,我也时有耳闻,它不仅横跨灞河两岸,同时它也见证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兴衰、封建王朝的更替。公元前220多年,灞桥见证着强大的秦军从此处出发,进行统一六国的大业。同样是灞桥,当它再次看到浩浩荡荡的军队从城外开拔进来时,天下的主人却已经更换数位。先是秦始皇暴毙,公子扶苏被害死,秦二世登基,然后天下起义军蜂起,刘邦最先攻进咸阳,却“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来势汹汹,率领数十万大军驻扎在霸上附近的新丰鸿门,而著名的历史事件鸿门宴就发生在此地。刘邦听从张良建议,赴鸿门宴,最终死里逃生,并在此后一转攻势,打败了项羽。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成为天下之主,开创汉朝……
今晚来到霸桥,环顾左右,只见承载大桥桥面的金属缆索在灯光的照耀下象一排排斜纹状彩绘,显得无比壮观。桥的一侧建有观礼台,数不清的游客或眺望宽阔的河面,或摄影留念。我却睹物思史,从内心发出声声感叹:灞桥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古知今。翻开灞桥记载的历史,无不印证着历史上封建王朝跳不出去的周期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是的,新中国建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用民主的办法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了新生的红色政权,跳出了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除了持之以恒地运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民主”答案外,根据新时代新国情,又找到了治国安邦的第二个答案,那就是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据此,我们可以告慰灞挢:今非昔比,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望着这波涛起伏的灞河河面和慕名观“海”的川流不息人流,我想:在千年古都西安,-条很平凡的河流竞然说成了“海”,天天与水打交道的游人不惜车马劳顿赶来观水,这凸显的应当是当今人们日益增强的保护生态环境,爱水惜水的意识。(2023年6月22日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