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3-7-8 07:23 编辑
读曹操《龟虽寿》有感
在我工作过的蒋家嘴镇退休的“蒋挚情”微信群,刘南友老领导网名“得永年”,在“散文爱好者”微信群,我看到杨远新一篇谈长寿观的散文,引用了“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诗句。这两者均与曹操的抒情诗《龟虽寿》有关。不由得引发我重读《龟虽寿》的兴趣。
曹操的《龟虽寿》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的四言诗。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那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那个年代,由于生活、医疗条件的局限,这样的年纪已是将近暮年了。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曹公想到一统中国的远大理想尚未实现,联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暂,时不我待,那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不已!但是,从诗人流露的情感看,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龟虽寿》所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诗的开头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神龟虽有千百年之寿,其生命也有终结的时候;腾蛇虽能腾云驾雾,死后也将化为土灰。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树业,有所作为。
接着诗人诗人紧承上意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这种人生观无疑是积极向上的品格!“老骥伏枥”也成为人们赞扬暮年仍思进取的最美褒扬词,还是老年人表白自己愿意继续奋斗情怀的美词!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盈,是满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寿;缩,是亏的意思,可以引申为生命夭折;“永”,古义是指长。这就是说,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取决于天,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延年益寿的。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中的“养”,可理解为物质生活,“怡”,可理解为精神生活,“福”是结果。这当然包含科学的衣食住行和豁达乐观的心态。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重读曹老先生的《龟虽寿》,也令我感慨万千!一个近两千年前的古人,居然对能写出如此富有人生哲理,而又积极进取的美诗,实在是难能可贵!那种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颓废文字,在曹公笔下不见踪影。说句良心话,对今天的我们,又何尝没有激励作用呢?! 顺便说一下,《龟虽寿》不仅表述了正确的人生观,而且在文学创新上,也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先秦诸子散文、百家争鸣的气氛不见了。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而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成了凤毛麟角。此时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的《龟虽寿》无疑是当时文坛绽开的一朵璀璨奇葩,新诗创作的一面旗帜!汉献帝期间,以曹氏家族为主体创建的建安文学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曹操功不可没! 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总是激励着人们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