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云华 于 2023-7-15 16:50 编辑
(文/张云华 图/宋才华 娄德华 黄明高)今天早上7点多钟,大家整齐的坐在大巴上了,心情早已经飞到革命的摇篮洪湖圣地。 记得小时候,一部《洪湖赤卫队》电影在我们幼小心灵就打上了深深地烙印。特别是电影插曲《洪湖水浪打浪》成了家喻户晓的一首流行歌,大人们爱唱,也成了小朋友特别喜欢演唱的革命歌曲,她伴陪我们那一代人一起长大。洪湖之美扬名中外,在我心中也和大家一样仍然有一种无限的憧憬,她以无限的魅力一直吸引着我们…… 经过3个多小时车程,我们到达了洪湖岸边。洪湖位于鄂西南平原的北部,是长江中游的天然淡水湖泊,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洪湖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是洪湖景区的一大亮点。 大家乘坐游船直奔洪湖生态湿地公园,游船汽笛发出优美的笛声,劈波斩浪冲向远方。大家站在船的顶楼,任凭风儿吹拂,头发在空中飞扬展示,衣服在空中轻轻地摇曳。队友们三五成群情不自禁地表演起了《洞庭鱼米香》、《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女士们像美丽的蝴蝶般飞舞着身姿,男士们动作潇洒大方,一曲曲荡气回肠。 船儿在芦苇荡边驶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曾经英勇的红军战士与敌人战斗的激烈场面浮现在眼前。洪湖的气势是深沉的苍茫,沉淀了历史沧桑的大气。洪湖的灵魂是我们的烈士们用鲜血染成,她以博大精深的胸怀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在革命的历史长河上留下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洪湖之美,美自然天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遍地的荷花,五颜六色的荷花在水面上竞相开放,形态各异,千姿百态。那翠绿的荷叶中一束束花蕾争先绽放,宛若仙女。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激情怒放。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光彩溢目。真是“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江南美景画卷。 我们走过了曲径通幽的百米长廊;游遍了风光绮丽的荷花大观园。这里还有爱情传说中凄美动人的观荷桥;美丽、纯洁、善良的荷花仙子;乘坐仿古画舫船,游览芦苇八卦洲湿地项目和供游客欣赏地方民俗,“洪湖赤卫队”实景节目的表演区等景观和体验项目,都让人感觉置身于人间仙境。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有很多项目来不及体验,特别是“洪湖赤卫队”实景表演也遗憾的错过,但是我们还是通过一张张图片来感受红色根据地,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所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 这里还有距今500多年历史、集古建筑和革命旧址于一体的瞿家湾明清古街,是国内少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灰墙玄瓦、高垛翘脊,凤点头造型的飞檐伸向长空,徽派建筑特色鲜明。 这里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是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长征主力红二方面军的摇篮,至今完好地保存着39处革命旧址,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周逸群、贺龙、段德昌、关向应、谢觉哉、柳直荀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这里有他们的旧居。这里有曾经统率着近3万正规红军和50余县的红色政权。”当年,这里的一举一动,都曾关系和影响着整个湘鄂西的历史进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受到湘鄂西人民的关注。这里历史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挖掘常德鼎城将领在革命老区的足迹,我们走进每一个角落细心查找名录榜。以崇高的敬意驻足注目曾经在湘鄂西苏区战斗过的将领名录,一一轻声读出他们的名字。在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录中未找到鼎城藉的英烈,也许版面局限,牺牲的烈士太多了的缘故,所以我们不得不从资料中来寻找烈士们的足迹,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陈昌厚(常德渐安暴动领导人之一)所编《红军歌》在洪湖一带广为流传。1932年4月,敌军大举“围剿”洪湖苏区时,他率领一支地方武装,配合红军主力在瓦庙集抗击敌人,坚持战斗7个昼夜,最后中弹牺牲。鲁易(1900-1932),湖南常德人,1900年出生在沅水之滨一个“亦耕亦读”的家庭。他早年留学日本、法国、苏联,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1932年10月,在洪湖苏区反“围剿”的战斗中被俘牺牲。 瞿家湾,从土地革命到全国的农民运动,从年轻的革命战士到共和国的开国大将,从局部斗争到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洪湖人民在贺龙元帅以及柳直荀、周逸群等革命先辈的带领下闹革命、争自由的动人事迹永载千古。真正地诠释了“洪湖赤卫队”这张名片的内涵和价值,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徜徉在石板街上,心情凝重的注视旧址的每一角落,这里的每一份资料,每一份物件,无不在向世人陈述,那段腥风血雨与激情燃烧的岁月。 洪湖水呀浪打浪,每一朵浪花都是一首歌,每一朵浪花都是一种传说,美了洪湖心,迷了各路客,醉了我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