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4|回复: 8

生活饱含着诗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13 09: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军人10.jpg
    生活饱含着诗情


    诗是什么?这似乎是用三言两语难以回答圆满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每逢遇到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会从心底呼出:写几句诗吧!每当受到现实生活的触动,在岁月的激流中有了切身的感受与发现,也总是情不自禁,欣然命笔,留下火热与思辨的诗行。对于诗的定义能否熟练背诵,并不影响对于诗的本质的准确把握。


    对于诗,有人说它不过是分行的韵文罢了。乍听来,也许象是;细思量,就觉得粗浅了。如果把押上韵脚的句子断成几截,分行排列,就算成诗,那么一些顺口的酒令和咒语也该属于此类了,而那些无韵的佳篇及散文诗作都要摒除了。显然这种说法经不得推敲。


    讲到了诗,又有人推崇它为文学殿堂上女皇桂冠顶部镶嵌的明珠。粗粗听过,倒也形象;再加思考,略感不妥了。文学体裁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把诗歌比喻得较小说、散文、戏剧等都要耀眼,个人偏爱则可,作为科学的阐述就有些失之精当了。


    古往今来的诗歌大家和理论巨匠们都对诗歌发表过很精辟的看法。有人说诗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有人说诗是“热情、欣喜、绝望和呼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加以描绘,总是把诗歌与沸腾的客观世界以及内心的真情实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个门类,乃是作者对于生活进行艺术感受的结晶。


    人们写诗,主要是靠形象思维来进行这番艺术创作的。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叫做“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从而使读者有所感触,获得感知,受到感染,它不能象“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法”。(《别林斯基选集》四卷)。用艾青的话来说:“哲学粗象地思考着世界,诗则是具体表现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改造世界。”(《诗论》)诗歌作者的职责就在于寻求(包括观察、体验和捕捉)那些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图画式的东西,并注以生命,进行艺术概括,使得它们活跃起来,充满动人的力量。


    诗中的形象,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给粗象的思想找到一件美丽的外衣,比如飘动的旗帜代表什么,炽热的阳光代表什么,汹涌的海浪代表什么,嘶嘶的虫鸣代表什么……不应该有这种对等的僵死的套数。


    形象对于诗,就好像形体对于人,没了形体,那人还成个什么?形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积累,它是情(情趣)与景(意象)完美和谐的统一体,一直伴随作者从发展到表现的整个创作过错始终。


    初学写诗的人往往不能够或者不善于把握诗歌形象化的特点,他们总是急于自己站出来说话,而忽略“用形象和图画说话。”。这样,大量出现的毛病就是“空泛”和“浅露”:或者用空洞的诗句来发表主张和慨叹,或者以随手拈来的实物比附一个熟知的道理,让人读后觉得淡而无味,引不起美感。即便是生硬地搬用来一些形象,也常有雷同和失当等欠妥之处,缺少自然和谐、准确贴切。


    其实,诗的形象要富有人的活力,就必须带有创造性,要有作者自己的“发现”。


    有一首标题为《海上日出》的短诗:“多情的大海/印上一枚鲜红的邮戳/寄给我/一个飞满红晕的白天/我该怎样写好/今天——这封必须要复的回信”(原载《当代诗坛》1982.2作者蒋铄)诗中给我们捧出了一个十分雄厚的意境:朝阳在大海上冉冉升起,面对这幅壮丽的景色,作者更展开了奇妙的联想:自然界投递来一个印上红色邮戳的白天,我们应该怎样回复呢?


    同样是这一年,《星星》第9期刊发了作者郭未华的一首标题为《元旦》的短诗,确有异曲同工之妙。“黎明,白色的信封/盖着园的邮戳/——一个鲜红的太阳/收到时间老人赠送的礼物/一册365页没有字的书/扉页印着/两个烫金的字/创造”诗中同样将红色的太阳喻作红色的邮戳,但写的不是一天,而是一年,昭示着人们以不停的创造来度过它。全诗的意境同样是开阔的,带有作者的开掘。


    有的时候,即便是在多首诗作中共同捕捉到了某一个形象,但是都有创造性的劳动所在,所以不必担心“撞车”。以江河湖海上的航标灯为例:


    李瑛是这样表现的:“海象一簇簇绿色肥大的叶子,红标灯象一朵开不败的牡丹,一望无际的风劈雨砍,永远伫立,说着无声的语言。”


    梁上泉是这样表现的:“长江上橙红的灯标无数,闪烁吧,航线上的夜明珠!照着天,照着水,照着这江城的窗户,窗户里有个水手的新媳妇,夜夜在望着江轮驶进港的深处,每一个标灯都是她的一个盼望,每一个盼望都是一个平安的祝福……”


    雁翼又是这样表现的:“标灯食的是浪,喝的是风,却喷吐出奇异的光柱,照透了夜幕千层。”


    我们读起来,每一首诗都有新鲜感,尽管都写到了航标灯,但是都各自展开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


    诗的魅力集中表现在它的形象特征上。如果我们简括地回顾一下诗歌发展的历史,也不难发现,成功的诗作得以流传,总是与它能够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当地广大群众的情感意愿相关联着。


    诗歌要算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了。如果溯源,在原始公社制度较为成熟的时期,也就是旧石器时代的后期,便出现了最初的文学艺术活动:当原始人把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和音响,与含有一定意义的语言结合起来时,就产生了最早的诗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诗歌作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股洪流一直奔腾着。从两千多年前诞生的《诗经》算起,继楚辞和汉乐府之后,唐诗、宋词、元曲,都曾风靡文坛,成为当时朝代的代表文体。古典诗歌中形象极强的精彩篇章,还是在它刚刚问世的时候,便已迅速传播开去,弹唱于歌台舞榭之间,吟诵于市井乡野之上,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白居易就曾记述过他的亲历:“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与元九书》)


    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摆脱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吸收了民歌和古典诗词的有益营养,别开生面地实现了诗体大解放。我们读郭沫若的《女神》,的确能感到一股冲动的激情象烈马一样在奔腾,象狂瀑一样在倾泻,那挣开捆索的硕大自由者形象时时活跃在眼前。


    新诗在几十年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伴随人民大众一道,发挥独特的艺术功力。那些塑造了难以忘怀形象的诗人姓名,已经彪炳于现代文学史册。


    新中国成立以后,热情的颂歌,多彩的画卷,时不乏见。丙辰清明时期,广场上的片片诗页,正是颗颗射向“四人帮”的枪弹,敲响了这伙丑类垮台的丧钟。


    跨入到新世纪来,诗歌大声呼唤着回归真实,强调生活由真实和创作主题情思的真实是诗的生命;同时勇于探索新路,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大趋势。诗歌正在磨洗着自己的利管,为展示多姿多彩的心态和纷纭繁复的世情谱出更加美妙动人的乐章!


    几十年前,诗人何其芳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一文中,曾对诗歌的含义有个自己的概括,他将形象性进行了具体的剖析,结合自己的创造实践,对“诗是什么?”作出了回答:“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尽管还可以有另外的表述和归纳,但是总不能抛开它的形象特征吧:诗,毕竞是通过凝练的富于音乐性的语言,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八十年代,以湘军闻名文坛的湖南作家,曾崛起一个湖南新乡土诗群。东方有幸是其中分子之一。“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在一组又一组质朴、灵气、厚重、强悍的诗作,那就是对乡土的痴爱、痴恨和反思。新乡土诗之所以新,就在于诗人们摒弃了对乡土表层的扫描和琢磨,而对其进行手术的剖析,多角度地展开历史的、传统的、非传统的、大众的大规模侵袭,将自己的血肉和筋骨结构灌注其间,从而获得乡土的内核。”(陈惠芳《自然的沉淀》1989.2《科学诗刊》)新乡土诗群的领舞人物,多数进入诗刊《青春集》,成为我国新诗发展的一大亮点。


    生活中饱含着诗情,它们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与风貌被摄入诗的境界,这就要看诗歌作者本身对生活信息的接受能力与展示能力如何了。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仅仅十个字,便组合成一幅触目惊心的封建社会立体画。如果不是有切肤之痛的深刻感受,如果不是如此形象地展示,那该铺叙成多少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09: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什么?这似乎是用三言两语难以回答圆满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每逢遇到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会从心底呼出:写几句诗吧!每当受到现实生活的触动,在岁月的激流中有了切身的感受与发现,也总是情不自禁,欣然命笔,留下火热与思辨的诗行。对于诗的定义能否熟练背诵,并不影响对于诗的本质的准确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0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诗,有人说它不过是分行的韵文罢了。乍听来,也许象是;细思量,就觉得粗浅了。如果把押上韵脚的句子断成几截,分行排列,就算成诗,那么一些顺口的酒令和咒语也该属于此类了,而那些无韵的佳篇及散文诗作都要摒除了。显然这种说法经不得推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3 10:3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老师美文是一种文学享受哲理知识满满!为老师深度文学之美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10: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淑娥 发表于 2023-7-13 10:32
读老师美文是一种文学享受哲理知识满满!为老师深度文学之美赞美!

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3 11: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魏老师佳作,为美文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13: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3-7-13 11:54
欣赏学习魏老师佳作,为美文点赞!

谢谢关注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3 17: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正在磨洗着自己的利管,为展示多姿多彩的心态和纷纭繁复的世情谱出更加美妙动人的乐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17: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3-7-13 17:13
诗歌正在磨洗着自己的利管,为展示多姿多彩的心态和纷纭繁复的世情谱出更加美妙动人的乐章!

谢谢编辑精彩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13:57 , Processed in 0.0367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