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20|回复: 7

孙韬: 摩崖造像 太阳图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7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3-7-31 09:53 编辑

摩崖造像  太阳图腾
中国美术放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  孙韬

       我初识太阳山的摩崖石刻群,是在今年全国美展和壁画大展的组织过程中。那天我正为评委会整理作品图片,在当今众多模式化概念化的城市壁画中百无聊赖地翻阅,脑海里不停浮现着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中国壁画为什么在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壁画的辉煌之后,30年来没能再出现第二个高峰。突然一组完全与众不同的摩崖石雕吸引了我,它们和其他的壁画完全不同,有远古艺术的神秘,有民间艺术的朴拙,如果不是出现在展览的送件作品中,仅从送展的几张图片来看,我完全不会想到这是21世纪的石雕作品,它们绝对不同于当代壁画和雕塑的气质,使我产生了很大的疑问,这组摩崖石雕群规模到底多大,现场效果到底怎样,这位(群)神秘的作者到底是些什么人?
      带着这些问题我和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秘书长王长兴老师在展览结束4个月之后,终于来到了远在湖南常德的太阳山。
      一下飞机,一位精神矍铄的中年汉子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他内穿一件红色的绒质套头运动服,外披一件极普通的晴纶棉运动夹克,岁月给黑里透红的面颊上留下了几道石刻般的面痕。我迟疑着,这是我网上查到的那位神秘的作者吗?是那位曾做过常德市副书记、副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年近古稀的地方老领导——莫道宏吗?而此人从上到下透出的朴素气息,更像一位典型的村长或农民工头。      
      带着更多的疑问,我随他上了车,一路上莫道宏先生带着浓重的湖南话向我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常德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近些年的发展,攀谈中,我证实了我的判断,莫道宏先生果然是从基层的大队书记做起的,土生土长的地方干部,但他谈话中缜密的思维逻辑,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视角,对历史知识和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理解,让我开始对这位朴素的老领导肃然起敬。当然我还不能排除另一个疑问:这组石刻群作者队伍中是否有背后真正的高手?因为在近年来中国壁画、雕塑界,谁有本事谁接活儿,之后找抢手代劳,但接活儿的总是作者,这种现象太严重了。想到这里我试探着问起莫道宏先生的专业背景,他谦虚地承认并非专业出身,只是爱好,并拿出自己近年随兴创作集成的几本画集,不好意思地请我们指教,当我翻开画集,那个当代民间艺术家的莫道宏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他确实没有受过所谓的科班教育,所以他的作品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与章法,但也正因为此,莫道宏的作品可以说是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甚至是胆大妄为。这些作品让我确信那图片中摩崖石刻的主创精神,确实和莫道宏先生的艺术语境是一致的,也使我更加期待明天的太阳山之旅,揭开的到底是怎样的面纱?
       第二天,我们的行程是从常德的柳叶湖和沅江防洪大堤的诗墙开始的,这是莫道宏先生的精心安排,既向我们展示了他在位时为城市和百姓做的文化工程,又让我们了解了整个常德的地貌环境。参观中莫道宏先生向我们介绍:常德是一个依山傍水人杰地灵之地,东面紧邻洞庭湖,西面是山脉的发端,其中闻名遐迩的九寨沟距此也近在咫尺。在常德的市区就有5倍于杭州西湖的柳叶湖和?平方公里面积的太阳山。常德是古楚文化的中心,每天辛勤耕作的农民望着太阳从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升起,又隐秘在太阳山中,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太阳图腾,也形成了太阳文化。挖掘太阳文化的起源,将原始的图腾崇拜和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相结合,创造出城市的文化名片,成为文化旅游的新亮点,这也莫道宏先生最初提出此大胆设想的初衷。   
       攀谈中,不知不觉,车子已经开始上坡,太阳山到了,延盘山公路蜿蜒而行,车子越向里开,林子越茂盛,南方特有的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在冬季呈现出墨绿和暖棕色相交替的层次,层层叠叠、遮天蔽日、一望无际,偶尔露出的石岩已经经历了一亿三千万年的风化。莫道宏先生兴奋地说,这些石材就是他创作的原料和源泉。
       大约开了半小时,车子停在一片人工的小开阔地,一下车我便被第一组映入眼帘的石刻吸引了,这是一对石狮子,修在一个上山小路的两侧,狮子的造型既不采用中国各种传统的石狮模式,又没有西方写实狮子造型,完全是随石形而加工,只抓住了眼睛和胡须的形态,又利用石顶天然的茅草形成毛发。这对狮子告诉我们,摩崖石雕群不远了。
      车子又开了几分钟,停在道路旁几百米长的步行道上,远望去,道路两侧排列着一排似乎没有经过雕琢的怪石,仿佛北京明十三陵的石雕守墓道。走进一看,原来已经呈现出或牛或马,或猪或羊的形态,而这些天然巨石只是经过了少许雕凿,抓住了动物的五官特点,微微勾勒就栩栩如生。这种依石造像的写意手法使我想起陕西西安的霍去病墓,这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但现代雕塑家,有了写实的造型能力后,却丢失了这种应物象形的判断力,和概括把控大形态的意识,换句话说,就是只会造型不会造像,而非科班出身的莫道宏先生却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随意间把握到了“应物象形”的最高境界。莫道宏先生介绍说道路右侧是十二生肖相,而左侧是十二星座,这种将东西方文化符号并排陈列的方式代表了中国当代人的文化思维,同时也只有莫道宏这样无拘无束人才敢这样做。
       走过石雕廊,开始了一段望不到头的石壁,这道石壁延山路蜿蜒而上,有600余米长,平均30余米高,由于石壁起端雕凿了一个“似非而是”的龙头从而命名为飞龙篇,实际上这段现代摩崖石刻是一段包罗万象的图腾信息墙。摩崖石刻中既有佛经和佛像又有太极八卦;既有顶天立地的太阳神,又有月亮神阴阳相伴;既有孔子、老子坐像、历代文人赞美太阳山的诗篇,又有四大天王和福禄寿喜;既有西游记的师徒四人,又有红楼梦的金陵十六钗;既有盘古和蚩尤,又有神州飞船、名牌车标、和穿西服打手机的八仙。整个摩崖石刻不仅是这些杂而无序的内容惊得我们目瞪口呆,更在大布局上完全没有事先设计的章法,由于山石无序,石块大小不一,有的地方并不适宜雕凿,需要从山下选石运来堆砌,一切计划安排的设想几乎都是不可能,因此作者团队基本是随时现场创作,清理到哪、垒砌到哪,就创作到哪。莫道宏先生介绍它们只请了48个石匠,在它们具体的指导下开凿,而作者团队没有毕业于名牌美术院校的壁画和雕塑家,因此他们创作出的造型也完全无法,什么比例结构,什么起位高低,这些造型规律完全可以抛弃,所以太阳山摩崖石刻的造像手法不仅当代没有,在古代也极罕见,它没有云岗的西域古风,没有龙门的皇家豪气,却处处透着中国民间文化的质朴,和非洲木雕的浑拙一脉相承,仿佛是原始部落图腾玩偶造像的再现,又充满了民间面人中放大了的童趣,它在大雅和大素之间徘徊,在文化和世俗之间穿越。这样的摩崖石壁完全出乎我的想像,更打破了我对当代壁画的理解范畴,它是无法中的奇法,无道中的邪道,但无论世人是褒是贬,专家是批是赞,但它的存在已经不能不使人关注,它已经注定是中国乃至世界当代壁画中的一个奇葩。   
      我正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转过一道弯,前面豁然开朗,在一个大广场旁一尊巨大的盘古石像映入眼帘,这个盘古像我在图片中见过,但当来到现场后还是被他巨大的体量深深震撼了。这尊塑像长90多米,高近50米,仅盘古的头部就有25米左右高,他不是雕琢的而成的,而是用几万块太阳山亿年巨石垒砌而成。这种砌石造像的手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山石的原生形态,将塑像与山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盘古似乎是太阳山原有的山石风化而成,使塑像和山石浑然天成。但这种手法不能由碎石堆砌,只有用女娲补天的巨石垒砌张显自然的神力。因此作者团队满山寻觅巨石,仅80吨以上的巨石就有30多块,50吨以上的巨石就有60块,盘古的鼻子更是上一块百吨的巨石,而且空悬在半空。我也是一个壁画家,做过室外壁画,安装过巨石雕塑。不过吊装过最大一块雕塑石材也只有20吨,当时的吊装现场我也涅着一把汉。因此我深深知道这工程的难度和风险,而且我至今仍然无法完全理解象鼻子、耳朵、下巴那么多悬在空中的巨石,是如何解决结构问题的。此时莫道宏先生灵敏地在盘古的肩背上蹿下跳,兴奋地向我们介绍着当时的工地现场:看着他轻盈的身形,听者他洪亮的嗓音,此时我又糊涂了,这个作者到底是我眼中的“中年工头”还是那个年近古稀的老领导。不过转念一想,应该两者都是,如果不是老领导,他既没有这样的魄力,远见卓识,和艺术品位,更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机遇与天马行空的创作自由;但如果不是那个工头,不是4年来每天奔走在工地,他怎么在这样随兴的创作中随时调整把握自如,又怎么能在漫长和艰辛的工程创作中随时保持旺盛的活力和创作热情.......         
      上到盘古的肩头,进入盘古的脑后,这里原来是一个水泥铸成的空间,望着光滑浑源的水泥墙壁,我突发奇想,如果在这里做一幅小型全景画,将创作太阳山摩崖石刻群的工程现场用写实的手法还原并永久保存在太阳山盘古的头颅之中,供游人和后人欣赏,该
是多麽具有文化意义之事呀,也许那时才能给这组摩崖石刻画上圆满的句号。此时我仿佛看到:在那个太阳山的黎明时分,在为垒砌盘古而堆起的,30米高几十万立方米的夯土堆上,几十辆巨型的载重车在不停地上下穿梭;汽车的轰鸣声和人们的劳动号子声此起彼伏,几台百吨的吊车同时工作,随着巨石的缓缓移动,几十根手臂粗的钢缆同时绷紧,与此同时工地上所有人的心也跟着巨石提到了嗓子眼上,而一位矫健的中年工头在上万平方米的范围内上下翻飞,指挥着巨石最终吊装的位置……   
       此时一伦红日在天边冉冉升起,阳光从盘古的头顶一寸寸地扩大,很快整个盘古像、整个工地瞬间光芒万丈。就这样,盘古翻开了世纪的新篇章,太阳神再次降临到太阳山,降临到湖南常德,降临到整个中华大地。

       (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2015年2月首次前来常德太阳山考察时为艺委秘书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7 07:4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拜读!谢谢老师好帖!进一步了解常德历史和美丽!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8 07:4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人以身临其境般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8 07:4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人以身临其境般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8 07: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30 15: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淑娥 发表于 2023-7-27 07:46
好文拜读!谢谢老师好帖!进一步了解常德历史和美丽!伟大!

诚谢彭老师!暑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30 15: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惠凡 发表于 2023-7-28 07:50
欣赏佳作,学习,点赞👍。

杨老师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30 15: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舒中一 发表于 2023-7-28 07:43
给人以身临其境般感受。

舒老师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15:55 , Processed in 0.0349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