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杨远新 于 2023-8-17 15:52 编辑
咱当兵的梦(散文) 作者:杨远新
杨远新着装照 咱,是长江以北地区对我的习惯称谓,而在我的家乡西洞庭湖畔,对我的习惯称呼为俺。我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几乎从未用过咱,用的不是俺,就是我。今天则一返往常,此文标题中,特别委派“咱”领头率队。这是因为一首《咱当兵的人》,深深融入了我的骨血: 咱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头枕着边关的明月, 身披着雨雪风霜。 咱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为了国家安宁, 我们紧握手中枪 …… 别说唱起他,就连想想他,都会浑身热血沸腾。恨不得提枪跃马,驰向疆场。可见我对当兵是多么的向往。 我看上去就属于一个当兵的人,无论初相识的朋友,还是相交多年的老友,对我的印象都是当过兵的人。譬如我在武汉大学的同学牛晓露,每年的八一建军节都会给我或打电话,或写信,或发短信,或发微信,向我致以节日的问候。三十多年来,年年如此。
2017年八一建军节问候图 2021年八一建军节问候图
2022年八一建军节问候图
如今我虽老矣,生活中依然要时常回答这样的提问:“你是从部队转业到公安的吧?”我反问:“何以见得?”答曰:“一看你就是当兵出身!”我高兴耶,痛苦耶,我自豪耶,我郁闷耶,兼而有之。因为当兵于我而言,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自我稍稍明白事理的时候开始,我就有了当兵的梦想。家乡有句俗语:好女要拿针,好男要当兵。当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是我从小的梦想。我的祖母也深知我这个梦想。因为我的一举一动,她是看在眼里的。普天之下,没有谁比得上她了解我。我是睡在她怀里长大的。我年幼时,看到叔伯舅舅李承银抗美援朝归来,虽然右手负伤残疾,但那一身戎装,实在令我眼馋。我就抱着他,不肯让他离开我家。他捧着我的脸说:“你快点长大,长到我的肩膀高了,我就把你接到部队去。”我把他的话记在了心里。他走后,我缠着祖母给我制作解放军的帽子,给我制作手枪,给我制作皮带。祖母满足了我所有的要求。于是,我一天到晚端着枪冲冲杀杀,要鸡呀,要猫呀,要狗呀,甚至要水里的鱼虾,等等,缴枪不杀。等我稍稍长大了,我求母亲向李承银舅舅开口,给我要回真正的军帽、军服,逢八一、国庆,我便穿了,威武地行走在碧莲河堤上。 那时,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祖母:“为什么我爹爹没有去当兵?”她总是笑笑,回答:“他长得丑,人家不要他。他要长得像你这么乖,早就当兵去哒。”我半信半疑。因为我的爹爹长的并不比我差,浓眉,大眼,长方脸,满头黑发倔强向上,他算得上英俊男子汉。如果他穿上军装,会显得更加英武豪迈。我也曾经多次问父亲:“伯伯你为什么没有去当兵?”他总是笑而不答。我们兄弟姐妹都为父亲没有去当兵感到遗憾。我的小弟更是埋怨:“伯伯你要是去当兵,南征北战,抗美援朝,我们做你的儿子,脸上也有光。”我父亲听多了,则说:“你们兄弟长大了,我送你们都去当兵,那样不仅你们脸上有光,我和你恩妈当军属户,脸上也沾光。” 父亲说这话是认真的。我们兄弟三个听这话也是认真的。 我17岁那年,即将高中毕业,适逢全国开展冬季征兵工作。我非常兴奋,豪不犹豫的报名应征。参加体检时,医生夸我身体素质好,是块当兵的料。我听了这话,感觉自己已经走进了军营,浑身都是劲。回家的路上,我昂首挺胸,健步如飞,嘴里吟诵: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我满以为当兵已无悬念,只等着换装了。然而,当大队民兵营长领着新兵到公社武装部换装时,却没有通知我。一时间我急了,赶紧追了去。我得到的回答是:“你身体有毛病,不能去当兵。” 我问:“我有什么毛病?” 民兵营长说:“你患有肝肿大。” 这真是晴天霹雳。我去找体检医生,可人家早已回到县城。我直接找到聂家桥公社党委书记兼武装部长郭志才,拍着胸脯说:“我这身体比铁还硬,比钢还强,郭书记你要主持公道,送我去当兵。”郭书记拍着我的肩膀说:“你人还年轻,从今天开始,把身体锻炼得更加强壮,明年去当兵也不迟嘛!” 我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只好求其次地反问:“郭书记你保证明年送我去当兵?” 郭志才书记回答:“你根红苗正,只要身体条件合格,就没有半点问题。” 欢送新兵的那天,我的心情很是复杂,既为我的表弟罗上林、同学刘国仪、邓德良、曾宪金等顺利入伍而高兴,也为自己未能去当兵而苦恼、而遗憾。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日记本,送给表弟罗上林。他翻开,看了看上面我抄录的一首诗: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他拉着我的手说:“哥哥你放心,我到部队一定好好干。你也别难过,今年过了有明年,我在部队等你,我们兄弟一起建功立业。” 送走新兵一个月后,我便高中毕业,回到生产队务农。没几天,大队党支部书记邓应林上门通知我:经支委会研究决定,安排我担任熊家铺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部副书记并负责日常工作。他问我愿意不愿意。我当然愿意。他笑着补充:“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仍然由你担任队长,过年前排练几个新节目,过年时到全大队12个生产队巡回演出一遍。” 我全身心的投入新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当兵的追求。我把治好肝肿大摆到了头等重要的位置。经了解,除开平时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外,每天早晚各喝一杯红糖水,能收到奇效。那个年代,红糖是紧俏物资,凭票供应。我请求老渡口供销分社经理李祥信给我特殊照顾,满足我对红糖的需求。李经理满口答应:“你为的是当兵保家卫国,我应该做你的坚强后盾。”他当即吩咐门市售货的一位年轻职工,售给我两斤红糖。我付款时,这位职工朝我诡异地笑了笑。我没往心里放。 当天傍晚,我从学校回家吃晚饭,看见这位职工在我家院门前的排灌渠堤上来回走动。隔老远看见我,便朝我迎上来,问道:“你参加征兵体检的那天,你奶奶是不是在渠堤上哭着对路人说,她舍不得让你去当兵?” 我回答:“有这回事。那又怎么啦?” 他说:“你还蒙在鼓里吧!有人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因为当兵都要本着自愿的原则。你奶奶哭哭啼啼不让你去当兵,如果你去当兵了,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顶替你去当兵的,是民兵营长的亲戚。其实你没有肝肿大。” 我连连摇头,绝不相信这是真的。我强调民兵营长一直都对我特别的好,他称我母亲姐姐,我称他舅舅。他怎么会不让我去当兵呢?再说,他如果不让我去当兵,在支委会上就不会同意选我担任民办教师和大队团支部副书记。我对他说:“这是有人故意挑拨,你千万别相信。” 他见我这种态度,边摇头,边离去。 我看着他的背影,怀疑他是不想供应我的红糖。 我尽管不相信这事是真的,但我心里则对奶奶有了怨气。我走进家门,奶奶像往常一样笑吟吟地迎接我。我则火气冲冲地责怪她不该在我当兵的关键时刻,向别人哭诉舍不得我去当兵。这是我一生中唯一对奶奶动过的一次肝火。 奶奶并不计较,依然笑呵呵地对我,把好吃的,好喝的,一起摆到我面前。 没改变自己的既定目标,每天照样锻炼身体,每天照样喝两次红糖水。我想,我只要不放弃,当兵的梦想就能实现。我为了激励自己,特意在床头贴了一首唐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我在床尾贴的是:提高警惕,加强战备,保卫祖国,准备打仗。 我要求自己首先当好一名合格的基干民兵,苦练枪法,每次打靶,都是优秀。 我恨不得一天天早点过去,盼望新的征兵季节早点到来。就这样过了三个月,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聂家桥中学的戴月英老师突然来到了我家,见面她就从包里取出一本《鲁迅全集》第四卷,递到我手上,说:“我晓得你崇拜鲁迅,特意为你谋来的。你读完了这一本,我再想法为你弄下一本。”我被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我就读高中的两年时光里,她倾全力支持我读书学习,鼓励我写作练笔。我虽然离开了学校,她对我的关怀则有增无减。 她坐下来,没有像往常那样谈学习和写作,而是问我:“你还在为肝肿大而苦恼吧?” 我如实回答:“因为肝肿大,没有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校,的确很苦恼。但是请您放心,我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我要治好肝肿大,为来年征兵作好一切准备,以实现自己当兵的梦想。” 她则对我说:“你身体素质很好,你没有肝肿大。” 我内心感到惊讶,连我最尊敬的人也这样说,难道真的是因为我奶奶在渠堤上对人哭诉舍不得我去当兵,而取消了我的当兵资格?不待我问出口,只听戴老师又说:“其实是邓应林书记想把你留下来,培养你做他的接班人。你想想,你刚刚毕业回来,他就把几副担子交给你来挑。这不正是对你的培养吗?” 我听了这话,心情很复杂。我说:“戴老师!我做梦都是当兵。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实现这一愿望。” 戴月英老师说:“邓书记是为你好,为全大队好。你要实现当兵的梦想,你得争取到他的支持。你对他不能有怨气,更不能有怨言。他要是不觉得你是个人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我记住了戴月英老师的话,自那以后,我对邓应林书记又多了几分敬重。但我始终没有勇气对他谈起我要当兵的事。我没有盼来再次征兵,就被录用为汉寿县革命文化站(现在的文化馆)的群众文化专干,具体担任《工农兵文艺》的编辑。 我依然想的要当兵。新的征兵季开始,我向领导提出当兵的要求,得到的回答是:“你应该像雷锋同志那样,学会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党把你安排在哪里,你就在哪里生根。”从此,我再也不敢提出当兵的要求。我只能发狠地写作和编刊。 所幸,我虽然当兵的梦想没有变成现实,但上苍毕竟还是眷顾我,让我当上了人民警察。也算警营一兵吧!这也许是我祖母在阴曹地府所起的作用吧! 总之,人生有梦想,总比没有的好。哪怕这梦一时难以实现,还是要一直坚持做下去。做梦的人总是幸福的。 近日得悉,我们国家宣布从2023年8月1日起,要给800万民兵配发21式作战服。我想申请加入到这个行列,真正圆我的当兵梦。我除了不再年轻,其他方面的条件似乎更加成熟。我在少年和青年时代,几度水上遇险,都化险为夷,也因此练出了一身好水性。近年来,由于在外漂泊,驾驭过迈阿密的海浪,经受过基伟斯特的风暴,也曾潜水古巴猪儿湾,也曾在多米尼加海滩冲浪,特别是自2004年至今,我对日本海峡、朝鲜海峡和台湾海峡的潮汐起落作过细致的观察和一定的研究,几时起,几时落,心里有数。2009年8月,我考察台湾,警察大学友人赠送我一幅台湾地图,我当即写了一首打油诗: 观台湾地图 状如红苕胜蜜甜, 碧玉盘中尽欢颜。 连山连水连大陆, 同脉同根同祖先。 浑身奔涌炎黄血, 遍地吟诵李杜篇。 保疆护域剑在手, 两弹一星灭狼烟。 现今,一旦国家有关方面接受我的申请,我将立马佩戴上21式全套装备,义无反顾地列队800万基干民兵当中,征战疆场,英勇冲锋。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气概,与敌人斗智斗勇,直到笑迎宝岛回归祖国怀抱的那一刻。 此时,为了我的梦,为了我当兵的梦,我心里吟唱: 咱当兵的梦, 就是不一样, 遥望着美丽的台湾, 随时要收回故乡。 咱当兵的梦, 就是不一样, 为了祖国统一, 永远紧握手中枪 …… 2023年8月1日深夜草于布普雷536号 2023年8月16日19时31分改于科克兰德18195号
【作者简介】:杨远新,湖南汉寿县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18卷本《杨远新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春柳湖》(全四部)《爱海恨涯》《红颜贪官》《惊天牛案》《百变神探》,儿童长篇小说《欢笑的碧莲河》《险走洞庭湖》《雾过洞庭湖》《孤胆邱克》,长篇报告文学《内地刑警与香港警方联合大行动》《创造奇迹的人们》《奇人帅孟奇》《县委书记的15个日日夜夜》,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湖南首届文艺创作奖等。散文《我的祖母》被编入大学教材。《春柳湖》入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杨远新、陈双娥夫妇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