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06|回复: 0

初进皇姑山下的澧县一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8 17: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进皇姑山下的澧县一中





毕承福


image.png
(一九七五年元月澧县一中高二十班毕业合影,背景为当时的教学楼)
那是一九七二年末,冰天雪地,从未离过家的、村办初中毕业的我们,每人背着一床棉被徒步六七里,到一个陌生的周家港中学参加中考,无所谓紧张,也无所谓不紧张,特别自然,考取了就读书,考不取就务农,天经地义,别无选择。

录取通知书是开过年得到的,三月开学。初进皇姑山下的澧县一中,感觉就是进了一个绿色的天堂,树林阴翳,鸟语花香,偌大一片校园,完全被茂盛的森林覆盖,无论是坦荡的大道还是通幽的曲径,全程被道旁的女贞子林陪伴,幽深,宁静,格外清新。

学校中央是教学区,共两幢大楼,右边是高二的科教馆,左边是我们新生的教学楼,共有一十八个班级,那时不叫班,叫排。高二是毕业排,从十排到十七排,我们高一从十八排到二十七排,其中二十六二十七是文体两个特长排,是我们普通排的羡慕嫉妒恨,学校开运动会,冠军全归二十六,文艺汇演,优胜都是二十七,我们基本是看客,和通讯组成员。

所有教室的装备都是一致的,都装着特别牛逼的日光灯,早晚自习灯火通明,与煤油灯武装起来的初中比较真是天上人间。作息的信号是电铃,布满了整个校园,到哪里都可以听到,很神奇,不像我们初中时用的那个犁头尖,看着敲得厉害,声音却很斯文。

教学楼前,是一排水泥乒乓球台,那是我们下课后冲锋陷阵的目标,我们排的田功学,就因为乒乓球打得好,半途中调入体育排,谁不想?乒乓球台外是一排高大的杉树,好像是专为庇荫教学楼而生的,永远只高出楼顶一点点。

同学鲁礼高,特别会爬树,一日和我打赌,我从教学楼口出发,他在树下开爬,如果我挨到了他的脚,就给我买一根麻花,不就二三十米么?一发令我就跑,能抓不住他?结果,我耗了两分钱,给他买了一根麻花,不过他也没有吃独食,还是给我分了一半。但他没有被调入体育排,可能那不是竞技项目。

教学楼前的一片水域是汤家湖的一角,水很清澈,虽然纪律禁止我们下水,但偶尔口渴难耐还是会去偷偷牛饮。汤家湖对面是我们的大礼堂兼食堂,对食堂记忆最牢的是粉丝里面的几星肉末,特别可口,总是小心翼翼地将其移在一隅,几大口把饭吃完,然后细细品味肉末的美味,至今仍然津津有味。

记忆中还有一味尤深,红薯饭,米里面夹杂着红薯末,总觉得一口霉味,因为我们的饭碗都是固定并且编了号的,每次跑进食堂就找我的864号,但若那天中午是红薯饭,我会把864带进寝室,加一大把自己带的米在碗里,再放入食堂的蒸笼,晚上填补中午的饥饿。

食堂右侧是大操场,大得能装下我们初中学校的所有,单杠双杠各种球场沙坑,一应俱全,最不能忘记的是李晓凤老师的单臂大回环,他居然可以单手握杆,然后全身绕横杆旋转,看得我们目瞪口呆,胳膊生疼。不曾想,我们排的王俭平鲁礼高等同学,几个月后,也能用胳膊夹着单杠大回环,不过要达到李老师的难度还是有不小的距离。

操场是全校的最低处,东面是水,西南是山,北面是教学工作区,呈阶梯状层层上升,沿操场司令台上去,首先是学校图书馆,一幢南北走向的两层楼,下面是学生寝室,上面是阅览室,在那里,我们知道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接识了《青年近卫军》,认识了了高尔基的《母亲》,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到我们的先辈怎样《保卫延安》……

图书馆的北面就是科教馆,楼上是高二教室,楼下是我们的实验室和学校办公室。楼后随一条小路上去,仿佛进入一个树林编制而成的遮天蔽日的甬道,特别幽静,甬道尽头是教工宿舍区,每次给老师交作业,都是一番“曲径通幽”的体验。

教工宿舍东,是我们的校办五七工厂,当时生产的“多用旋转仪”,几乎可以完成中学阶段所有的物理教学实验,影响遍及全国,人民日报也有报道。我们一学期有一个星期是厂里的工人,铸型,打磨,抛光,组装,都有参与,而且通过老师的指导,最后都能独立工作。

五七工厂后面是我们新生的寝室,寝室前面是一块水稻基地,与学校西南的一片山坡构成我们的学校农场。我们一学期有一周时间安排学农,我们种植过芋头,包白菜,红薯,满校园的桃树不要我们培管,但我们参与过采摘,桃子又大又红,清脆可口,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垂涎欲滴。

印象中的农场管理员叫周启星,单瘦,有点像袁隆平,常年赤足,一只裤管挽至膝盖,另一只随意,只是有一个传说,他的数学解题能力特别强,没有谁能证实,只是传说而已。

虽然我们读书反对成名成家,但特别在乎数理化,单记得我们的数学老师是程光义,语言和我们差异比较大,很多同学听不懂,几次晚自习,他让我带着大家复习当天的内容,恢复高考后,他去了湘潭大学当教授。

化学老师是郭祖科,第一个告诉我们化学就是花学,不仅变化多端,而且花样百出。由于他颇有学术权威的气魄,被我们同学中的一位反潮流英雄口诛笔伐,但他是不思悔改的主,不知他是怎么化解这场风波的,不过我们还是很爱戴他。

物理科的三大名师是力学彭湘云,电学肖铁柱,光学戴志荣,都是三十多岁,意气风发,肖铁柱老师上课,常常目光向上,但语言精炼,戴志荣老师特别憨厚,不苟言笑,教学严谨,彭湘云老师是主管我们年级的领导,我们称彭主任,常与我们打成一片,记得一次晚自习前,他进我们教室教了我们一首歌,《争做时代的新闯将》,此时仍能情景重现,他的作业批改特别用心,常能和作文评改媲美。

虽然当时发生了张玉琴事件,否定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我们还是受到了英语名师徐顺之老师的教诲,这是一位年龄稍长的老师,慈眉善目,学识渊博,传说曾是外交部一名翻译,我们的外语没有学好,是对他最大的愧疚。

一中两年,虽然批林批孔,反潮流写大字报耗去了我们不少时间,但历炼了我们的人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是我们受益永远的重要经历,也是我们回首往事时的不可逾越的浓笔重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3:05 , Processed in 0.0339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