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3|回复: 0

记得家家户户广播响的年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8 17: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家家户户广播响的年代


毕承福

image.png


如果要问,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梦是什么?我告诉你,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细想起来,这些梦最早实现的是电话。说起最早的电话,我们称它为黑老蛙,估计是因为外形有点像一个蹲着的加大号牛蛙,不过颜色是黑的。这样的电话,一个大队好像只有一部,一般就安装在大队部的办公室里。

我们的大队部在大石桥大阍头的那段大堤上,当时是一幢高大巍峨的青砖大瓦房。那时的大队部很亲民,外墙周围都有民房倚靠着搭成,以节省一面山墙。比我们稍大的玩伴荒巴的,就是倚墙而居的,他父亲益伯是老贫协代表,估计是这个原因,大队部没有人值班时,他们就把电话移到靠近益伯家的那个窗口边,如果有电话,就叫他们呼叫一下。因此,荒巴的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每天傍晚的时候,在电话听筒里可以听新闻,听京剧,听歌!于是,我们这班人早
早地吃了晚饭就往大队部跑,划拳决定听的先后次序,一人听一曲,听得眉开眼笑,有人还边听边唱,唱着唱着就你一句我一句接上了,最后搞成大合唱。正当我们玩得十分上瘾的时候,大队又传出了一个更大的喜讯,全大队社员家家户户都要免费安广播了!

那个速度是真快,说着说着,就有几个人开始架线了,而且,两三天时间就开始安广播了!

不过,那个广播很奇怪,一点都不像津市大街上的大喇叭那么硕大,声音也没有那么响亮。我们的广播是一个和炖钵差不多大小的圆盘,中间陷入成一个倒圆椎体模样,安装的师傅说,这是舌黄喇叭。我不喜欢打听,只是默默地跟着他们看得很用心,看着看着,就能给他们搭把手了,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埋地线。

要户主给我一把铲子,在喇叭线接地的地方挖出一个碗口大小的坑,将地线连在一个横铁上,埋入地底,浇水,杵紧就算完工。安装完毕,有的户主还给师傅打三个荷包蛋犒劳一下,
有时我也能享受同等待遇。特别巧的是,广播安好不久,就收听到了最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而且在天空播放人们最爱唱的歌《东方红》!不久,又收听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极其一切走狗》的“五二零声明”,尤其喜欢模仿的是那句“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把那“纸老虎”三个字念得一字一顿,拳头一举一举,仿佛一拳就将纸老虎捅得粉碎。

从此,田间地头劳动的人们,口中的谈资就不再局限在各种亘古不变的段子里了,人造卫星,印度支那,田中角荣,珍宝岛事件都成了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每天早中晚的三次广播时间,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为的是在各种谈论中,不让自己显得孤陋寡闻。每天广播结束前的天气预报,更是大家的重点倾听。

广播走入千家万户,大大的拓展了社员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心胸,对于扫盲甚至提高全民素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可是,过去不久,就有人很焦急地来问我,“我家的广播声音有时候好小,是不是坏了?”要我去看看,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但他们认为我懂,因为安装广播的时候我就在数。

只得前去装模作样地东看看西看看,最后拉拉地线,原来是接口松了,可以随意滑动,于是,我将其缠紧,又将地线处浇点水,果然,声音就恢复了!于是,大家把我捧成了广播专家。

为了不辜负“专家”的美誉,我有事没事对着我家的广播看,正面看反面看,看了外面看里面,最后看出了广播发声是因为舌黄膜的震动,链接舌黄膜让它震动的是一根“7”字拐状的针。

后来有人找我修喇叭的时候,我一看地线,二看各个接头处,三看舌黄膜和“7”字拐的针,你还别说,就这三下,生产队里所有广播的问题我都解决了。

最初是因为有人说,他家的广播,声音嘶哑,我猜是那个牵引针和舌黄膜的焊接处松了,于是我用点我父亲胡琴上的松香,用火柴烧熔,滴在焊接处,那个效果是立竿见影,但不能保持多久,于是,又将一根断截的钢锯条在煤油灯上烧红,然后点击原来的焊锡将它们重新焊接,就达到了一劳永逸的效果。

记不清舌黄喇叭究竟兴盛了几年,只是后来,我们大堤的那一弯到处都有了津市大街上一样的大喇叭,舌黄喇叭就彻底消失了……
image.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2:45 , Processed in 0.0329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