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2|回复: 0

邓德佳:《春柳湖》勾起我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0 19: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3-9-20 19:25 编辑

《春柳湖》勾起我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散文)

邓德佳


微信图片_20230920191500.jpg

《春柳湖》全四部



       长篇小说《春柳湖》(全四部),为我高中同班同学,又是同一个村的杨远新所写。本来读初中时,我高他两届,我是初34班,他是初48班。是我领着他走进汉寿二中阅览室、图书借阅室。他那时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报刊、图书。他只要有时间,就走进那片天地像牛吃草一样的狂啃,凡有不懂的地方,就谦虚地向我请教。他称我学姐。后来读高中,老三届的初中生都汇到了一个年级,我和他成了同班同学。学校需要写什么,就叫我俩一起考察,编写。他历来就是夜猫子一个。这一晃就50多年过去了。
        我从媒体得知他和家人创作的《春柳湖》出版,便从网上购买了一套。常德市里正下大雪,尽管寒意袭人,但我一坐一个多小时,一口气就看了20多页。他笔下写的都是家乡生活,而且用的家乡话,我看得笑出声来。
       看了他的这部作品,使我大开眼界,爱不释手。因为视力不太好,好久不看大部头了。但读《春柳湖》则不想起身,思绪回到年青的时代,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杨远新笔下的屈原故里沧港,是我上汉寿二中、汉寿一中的必经之路。那时的沧港很美。他作品中的沧港更美,预想不到的美。为了这部宝贝作品,我想他们一家三口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熬了多少夜。
        当我看到《春柳湖》第一部171页时,作家写到:“他大步走进县委机关。县委传达室的李师傅热情地把他迎进会客室,又泡茶,又递烟。黄春江连连谢过,他表示要见县委严书记,就不知严书记是在‘四清’工作队,还是回到了县委会。李师傅朝他神秘地笑了笑,拉着他的手,把他带进了严东华的办公室。”
       县委传达室李师傅,这人我认识:他是俺在汉寿二中34班就读时的同学李贵兰的爹,他中等身材,工作尽职尽责,好像是南下老干部,就因文化少了点儿,在县委养过猪,种过菜,守过门。他女儿上初中时不太懂事,还以为她爹是普通职工。哪知是位老革命。李贵兰的妈妈长相很精致,一头乌黑的齐耳短发,收拾打扮也很得体。李贵兰长得像她妈妈。但性格比她妈妈开朗活泼,她爱唱歌跳舞,在学校演艺舞台上是形象绝佳的节目主持人,当时称报幕员。我为李贵兰老同学代买了一套《春柳湖》。她收读后,颇有感慨——
德佳:
    晚上好!杨远新我认得,比较熟悉。他会写。读他的《春柳湖》,勾起了我对父母亲的回忆。感谢你和你的同学杨远新还记得我的老父亲、老母亲。但杨远新对我父亲还不完全了解,看到的只是一点点表面的东西,没有看到实质性的东西,没有了解真正的他。我父亲确实是离休老革命,享受离休老干的待遇,工资拿百分之百,就医全免费,什么补贴都有。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我老了不靠你们,我有组织,有政府。”也确实如此,政府对他非常关照。我父亲养猪,种菜,种花,但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完全是兼职。为机关节约。他离休没离岗。继续上班,搞收发,守传达,兼售饭菜票,帮食堂打豆腐,制冰水等等……什么都干,离休后还整整工作了8年,直到68岁才离开岗位。他1960年就到县委行政组管后勤。我当时以为父亲是一位勤杂工。他累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回忆起来真的泪奔。我后来才知道他养猪是为了改善机关干部职工的生活,种菜是给猪吃,种花是美化环境。都是他自己没事找事做。不光养猪,他还学着杀猪,为了替公家节约二元五角钱一头的杀猪费。如今讲起来别人都不会相信。

    ……
      读罢李贵兰的信,我就想:《春柳湖》背后,不知还隐藏着多少感人的故事。对这么好的精神食粮,我每天坚持细细品味。
       还有我汉寿二中初中老同学、曾经的县政府官员,将《走向》发表的【沅澧古韵】《杨远新:汉寿吟(外二篇)》转发到同学微信群里,供大家欣赏品鉴,也可见杨远新在汉寿县政界、文化界的威望和影响有多牛。
       《春柳湖》中写到的百年名校熊家铺小学,那可是我们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勾起了我对那里的美好记忆。我和杨远新一起在熊家铺小学任教的日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我们一起办小报。他编辑,刻钢板,油印,出报,我只投了点稿而已。他每天看书学习到深夜。那时就立志要当大作家。我与杨远新相比,自愧弗如。不如他学习的蛮劲、韧劲,不如他待人的热情、大方,不如他工作上的拼劲、巧劲。
       那段生活,真可以写一本散文集。我可以帮助他回忆一些细节和素材。记得我们在熊家铺小学任教期间,一天上午早操后,校长训话。我发现男生邓振邦脸色惨白,我就对高德贵老师(在部队当过卫生员)说了此事,我们都觉得这孩子有病了。后来我告诉他家长,并建议尽快上医院检查。结果是早期白血病。由于及时治疗,邓振邦痊愈,现成为鲁班传承人,远近有名的基建承包人。她妈每见到我都表示感谢。
       熊家铺小学历史悠久,在整个聂家桥乡的小学中鹤立鸡群,操坪宽敞,周围有高高的的木栅栏。正面有高大漂亮的朝门。坪内有爬杆,跳远沙坑,秋千等设施。教室高大明亮,课桌整齐划一,每个教室配有一间舒适的房间,供老师们休息和办公。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北面有菜地,水池,竹山……就连配备的老师都是极有水平的。反正我爱那曾经学习和工作过多年的学校。如果不因修筑太阳堤,拆除熊家铺小学,那长长的龙形状的校舍留存至今,就成了文物保护对象了。
       韩之恕老师是我恩师。大约在1963年大年二十九,韩老师去当时在顶岗铺的二婚老公张履云老师家过年,留下年幼的女儿韩一兰在家看屋。恩师就叫我陪她女儿过夜。第二天起床一看,大雪白茫茫足有膝关节高。大过年的,一家人要吃团圆饭呀!不管三七二十一,脱下鞋袜,卷起裤筒就赶回家。哪知到家,腿脚被冻得通红麻木。还好,恰逢我那当军医的大幺回家,说不要用滾水烫,只能在被窝里慢慢捂热……
       韩老师教学水平一流,她歌声嘹亮,音乐课时配以风琴,有时挥手打拍子,整个教室情绪都被调动。她语文教得特好,她送我们上初中,升学率高。记得那年我班升上汉寿一中和二中的有7个同学。除了我,还有邓连珍、邓振松、邓善杰、彭晋斌……我感觉自己现在能用上的词汇,大多是韩老师所教。当然除了韩老师还有算术老师刘大赞功不可没。每当我静下心来思念故乡时,必定想到我的恩师韩老师在讲台上那温和而睿智的感人形象。我读了《春柳湖》,特意回了一趟熊家铺村,乡亲们正在忙春耕,一派兴旺景象。那乡村美化工程让人眼前一亮,路灯一排排比城里漂亮,村里宣传走廊修得比城里更时尚,因为手艺人就在乡里。穿村而过的太阳堤将加宽,与汉德路联通,两旁栽满了桂花树和红叶树……村里人都感到很幸福。熊家铺村宣传走廊为杨远新出了专刊,我为他感到高兴和自豪。一部作品能够勾起读者对往事的不尽回忆,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称得上成功之作了。《春柳湖》这部书写得好,我周围爱读的人很多。祝我的这位老同学越活越年轻,作品越出越多!


微信图片_20230920191520.jpg
邓德佳近照

      【作者简介】:邓德佳,女,高级教师、高级狱警,培养了三个优秀的女儿,一个教授,一个狱警,一个社区工作者。退休后热心参与多项公益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03:11 , Processed in 0.0347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