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写此文立意五年,今天如愿,首先得感谢我的两位大学同班同学、酃县谭忠诚先生和石门县何丽琴女士。8月上旬,经王杰同学(湖南省作家)联系,何丽琴女士为我传来何老自述26天亲历佐证朱毛红军会师时间的手稿;1998年11月21日《常德日报》刊发的周碧华同志的《毛泽东任命的赤卫队长》。 同时有幸在孔网上淘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加上历年积累的《党史纵横》《湘潮》《湘东文化》期刊和株洲史志网的8篇文章,经过近两个月的研读并考证,终于在国庆节之前完成初稿。何丽琴女士阅读后,通过微信陆续发给我十多段文字。10月初,又经成晓辉同学(湖南工业大学教授)联系湘东历史文化研究所,访到了谭忠诚先生。谭先生非常热情地、及时地、不厌其烦地为我查找并传来酃县有关部门访问何老的原始资料共10份71页、谭先生本人和有关作者撰写的文章6篇67页。这些珍贵资料,不仅为我写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真实史料,而且免除了奔波劳碌的大量时间。 在此,向谭忠诚先生、何丽琴女士,王杰和成晓辉两位同学,表示诚挚的谢意!
毛泽东任命的赤卫大队长 何国诚落籍石门县半个世纪 ——毛泽东主席的常德情怀(10) (2023年8月初稿 2024年11月修改)
1998年11月,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粮食局离休干部何国诚病逝,享年94岁。 在常德市、即便在石门县,少有人知这位老人的传奇人生。 何老前辈是酃县(今炎陵县)人,人们熟知的林彪和他是黄埔军校四期同学,毛泽东任命他当赤卫大队长,而且张平化(中共湖南省委原书记)是他搭档。在井冈山他曾经带领赤卫大队杀敌人、守哨口、建政权,护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但他历经坎坷,从1945年开始却生活工作在常德市石门县,尽管历史政治原因而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屡受冲击,但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当好基层粮库的保管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终于享受离休待遇,当选县政协常委。
1927年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省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以及井冈山,湖南省的茶陵、酃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为策应湘南全面起义,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18日到达酃县中村圩,住周家祠。中共酃县特别区委书记刘寅生和酃县各地暴动队也从各地赶来。何国诚同何史良、周介甫3月17日晚前往水口迎接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也于18日清早抵达中村与第一团会合。
毛泽东在听取刘寅生关于酃县三月起义情况汇报,充分肯定暴动成功后,当即批准成立酃县赤卫大队。在商讨领导人时,他说:“何国诚是黄埔的学生,懂军事,就让他任大队长,你们看行不行?”大家一致赞同。为增强赤卫队的军事干部,毛泽东派已在工农革命军的酃县人戴奇担任县赤卫大队党代表。几天后,酃县特别区委从各路暴动队中挑选130多名精壮队员,在中村墟召开赤卫大队(团)成立大会,何国诚任赤卫大队长。戴寿凯带来一支马枪,何国诚向邓光岳借来一支驳壳枪,毛泽东送了八支枪。毛泽东到会祝贺酃县暴动的胜利,祝贺酃县有了自己的革命武装。他说:“我们送枪,是送的好枪,每一支枪要配上几排子弹,没有子弹不行。有了枪杆子,才能夺取政权。枪杆子是我们穷人的命根子,枪千万不能被敌人搞走了,要从敌人的手里夺取更多的武器来武装自己。”他希望赤卫大队刻苦训练,多打胜仗,不断扩大队伍,保护自己的政权。毛泽东对何国诚说:“你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搞军事,你是‘科班’出身,是你的拿手好戏。“
毛泽东是五个月前在水口才知道何国诚的。去年10月12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酃县水口,在水口桥头江家,省农运特派员、酃县农民协会领导人何健础向毛泽东汇报了酃县县情和革命斗争等情况,毛泽东听后要求他们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农民武装,举行农民起义,问有没有懂军事的人。何健础当即介绍了何国诚、何史良。毛泽东听了很满意。几天后,当何国诚等三人赶到水口时,毛泽东已率部开拔遂川。 何国诚是酃县中村龙塘(现名龙潭)人,1904年出生,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第二团第八连学生,毕业后在广州市公安局工作,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在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一团一营任政治指导员。北伐军进攻至杨州时,正值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何国诚因有共产党嫌疑而赶快跑到武汉,找到北伐军政治部重新分配到河南遂平县办农运训练班任教官。汪蒋合流后,何国诚受邓寅达派遣回到老家酃县,与何健楚、周介甫、周传义等开展农民运动,组织暴动。为了夺取枪枝,何国诚受命打进南乡挨户团当上了指导员,这个挨户团因收留了国民党军队逃跑的一支人马,有四十多条长枪。后因叛徒告密何国诚身份暴露而计划失败。 中村龙塘何氏是望族。何国诚堂兄何孟雄1920年加入陈独秀创立的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方早期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1931年2月7日因领导工人运动被反动派在上海龙华残酷杀害,是著名的“龙华24烈士”之一,其妻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何国诚的叔父何炳麟是长沙岳云中学的创始人,闻名湖湘的学者、教育家。何国诚一腔热血,1925年7月,岳云中学没毕业就上北京找堂兄何孟雄,在何孟雄的建议和鼓励下,他考取黄埔军校。
工农革命军在中村驻十天,打土豪,分田地,部队进行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赤卫队员一同参加听课和军训。毛泽东闻讯朱德部在湘南起义失败,并遭敌人南北夹击,毛泽东随即部署。3月28日,他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向桂东、汝城县进发,由何长工、袁文才率第二团插向彭公庙方向,迎接和掩护朱德部队上井冈山。毛泽东指示赤卫大队跟着工农革命军去锻炼,何国诚率领的赤卫大队跟随工农革命军转战桂东、汝城等地,沿途现场观摩了战斗场面,既锻炼了胆量,又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军事常识。行军途中的会议,何国诚列席参加。在沙田,赤卫大队在山上观看对面工农革命军和挨户团打仗,战斗结束后即刻打扫战场,捡枪、捡子弹。在寒岭界,工农革命军与盘踞在汝城的何其朗反动武装进行激战,将其赶至广东乐昌。由于江西、广东敌人又包围上来,毛泽东带着部队和赤卫大队又回到酃县,这时反动派第八军也包围上来。毛泽东下令第一团团长迅速分兵占领城郊的天和仙、湘山寺、接龙桥一带,布下口袋阵,获得大捷,赤卫大队缴获获步枪30支。酃县大捷后,赤卫大队又跟着毛泽东由十都转到宁冈与朱德会师。
谭忠诚《何国诚——一位被被遗漏的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黄埔生》截图
上山后,赤卫大队先在拿山、罗浮进行短暂修整,之后奉命驻扎大井、小井一带。朱德与毛泽东的两军会合后,井冈山军事根据地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红四军分配酃县赤卫队的任务主要是修筑工事、守卫哨口、运输粮食,少数人到红军医院做勤务兵。井冈山四面环山,道路崎岖,队员克服困难,从永新等地肩挑背扛将货物送到大小五井,还担负起九曲水粮库的保卫工作。赤卫大队还和红四军一道修筑哨口工事,担负责双马石哨口防守任务,警戒可能从酃县大院、荆竹山方向前来进攻的湘敌。期间,何国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毛泽东调入红四军三十二团特务连当排长。 因酃县机关遭到破坏,县委书记刘寅生等同志牺牲,5月底,毛泽东指示在红军中的酃县籍李却非、黎育教等同志回酃县重组县委。毛泽东召集在边界工作和在部队工作的酃县籍同志在慎公祠开会,讲形势,讲斗争策略,宣布重建酃县县委,李却非任书记,赤卫团随县委回酃县闹革命。毛泽东对何国诚说:“如今你们有了枪,打仗也有了经验,应回到酃县去闹革命。”
酃县县委重组后,何国诚担任县委委员、宣传科长,继任赤卫大队(团)长,带领赤卫大队积极协助县委发动群众,扩大组织,先后成立了青石冈、大院、桃源、石门岭、东丁坑5个乡工农兵政府。酃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何国诚担任党团书记、军事主席。7月,赤卫大队改为赤卫总队辖3个中队,300多人130多支枪。这些枪,赤卫队缴获40余支,朱德发给8支,其余的毛泽东陆续发给。何国诚尽管职务变了,但他仍然坚守在赤卫队里,和队员们浴血奋战。五都周树帜率挨户团前来攻击,赤卫大队将周树帜击毙,处决了叛徒林立卓。九都青石坪反动民团袁子平抓捕了30多名革命群众,赤卫大队立即将其歼灭,处决了袁子平,营救了革命群众,缴获20多支枪、2门土炮。赤卫大队还端掉了盘踞在石门岭的靖卫团,并协助成立石门岭区委和政府,使遂川的红色区域与酃县连成一片。 因当时酃县党政机关设在井冈山的荆竹山,赤卫队的活动主要在那一带,毛泽东曾多次向何国诚了解酃县赤卫队的情况,勉励何国诚为建设好根据地不懈努力。1928年7月,朱德率部队住在大汾圩,何国诚的赤卫总队住在石门岭,这时反动派切断了大汾圩与石门岭的道路,企图各个击破,形势危急,毛委员命令何国诚的赤卫队由石门岭开到大院转驻下井。 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将赤卫队等地方武装视为革命武装的一支基本力量。他在阐述“军事问题”时提到: “地方武装有赤卫队和工农暴动队。……赤卫队的武器主要是五响枪,也有九响和单响枪。各县枪数:宁冈百四十,永新二百二十,莲花四十三,茶陵五十,酃县九十,遂川百三十,万安十,共六百八十三。大部是红军发给的,小部是自己从敌人夺取的。各县赤卫队大都经常地和豪绅的保安队、挨户团作战,战斗力日益增强。”酃县赤卫队位居第四。 酃县赤卫大队是酃县的主力军,除了担负发展和巩固当地苏区的任务外,必要时集中配合红军作战。酃县赤卫大队自1928年成立至1938年参加抗战十年时间里,前后经历了15次重大战斗,其中何国诚负责时的赤卫队的10个月时间里参与了接龙桥战斗、虎爪战斗、黄洋界保卫战,以及掩护红五军的撤退等多次战斗,发挥了地方革命武装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黄洋界保卫战以及掩护红五军的撤退的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了主力红军交付的任务 一是上文提到的接龙桥战斗。1928年4月中旬,毛泽东在湘南得知朱德率部已离开湘南向井冈山方向转移了,于是率部从资兴经水口于4月19日来到酃县城,团部设在洣泉书院。湘敌吴尚第八军张敬兮团和罗定的攸县、茶陵两县挨护团,为阻止上井冈山会合,向酃县方向尾追而来。21日张子清、宛希先在书院部署,扼守城西接龙桥两翼的湘山寺、天河仙高地,控制入城的唯一大道。战斗一整天,打退敌人20多次进攻,把敌人打回到茶陵,胜利地完成了掩护部队的任务。此次战斗,酃县赤卫大队为后备队,他们打扫战场、背枪、背子弹、背伤员、抬担架,带路向垅溪、石洲、十都转移。 二是虎爪战斗。1928年5月下旬,湘敌3个团从茶陵向宁冈推进,前锋一个团抵达酃县。6月上旬,赣敌5个团从吉安向永新移动。红四军采取对赣敌取攻势,对湘敌取守势,相机打破两省“会剿”的方针。决定佯攻酃县,把部队大张旗鼓地向湖南推进之势,稳住湘敌,从而引出赣敌,然后再杀回马枪,一举歼灭赣敌。在此次战斗中,酃县赤卫大队被分配与红军第三营联合作战,进攻虎爪,对付敌前卫连。虎爪山下一条大河,敌军气焰嚣张,战备松懈,枪一响,敌人乱作一团,死伤无数。率红一、二营端了敌团部,立即班师回山,赤卫大队随红军回师宁冈,一起投入龙源口大战。 三是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位列五大哨口(黄洋界、八面山、朱砂冲、双马石、桐木岭)之首,居于井冈山的北面,海拔1700多米。山上悬崖绝壁,陡峭难行,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向山顶。1928年8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到湘南去迎接二十八、二十九团。湘赣敌人出动7个团的兵力“会剿”井冈山。酃县赤卫大队和宁冈赤卫大队各3个中队与三十一团一营一、三连把守黄洋界哨口。何国诚带领的酃县赤卫大队迅速按部署进入指定位置,并赶制松树炮、土地雷,军民一起插竹钉、抬石头、木头,挖壕沟。一个晚上,哨口工事全部加固修筑完毕。8月30日, 指挥员将三十一团官兵部署在黄洋界的中间位置,赤卫队员安排在两侧山头。在军民共同努力下,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1982年,78岁的何国诚详尽地追忆了1928年3月17日至4月23日他率赤卫大队跟随毛泽东工农革命军的全程活动,有些活动还回忆得很具体,并以此佐证朱毛红军会师时间在4月下旬。 3月17日何国诚前往水口迎接工农革命军第二团,18日与毛泽东率领的第一团在中村回合,担任赤卫大队长。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和酃县赤卫大队于3月28日离开中村,4月22日回到宁冈大陇,共26天时间内赤卫大队仅4月8、9、10日与工农革命军分别执行任务。手稿特别指出,4月13日,毛泽东与朱德相距300里,不可能会师,会师在四月下旬。
何国诚的口述手稿共19页5400多字,没有打印,我边拜读边用手机做了部分原文节录。 1928年3月18日,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命军抵达中村后,指示我酃县暴动队改编为酃县赤卫大队。毛委员异常关怀我县赤卫大队的成长,认为酃县赤卫大队武器少,不能自卫,没有抵抗力量,若留在酃县进行革命活动,就有被土豪劣绅反动武装挨户团消灭的危险,毛委员指示酃县赤卫大队跟随他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接受教育锻练。因此,我将赤卫大队1928年3月至4月追随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命军张子清第一团由由宁冈进攻酃县经桂东县境内挺进汝城县,会师途中沙田敌驻有重兵布防,绕道资兴县境内仍经酃县返回宁冈,时间、地点、战斗,我们是参战者见证人之一。 3月17日晚,我与何史良、周介甫前往水口迎接工农革命军党代表何长工、团长袁文才率领的第二团,于18日早抵达中村与毛委员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会合。毛委员当即召见中共酃县特别区委书记刘寅生,批准特别区委扩大为中共酃县县委,仍以刘寅生为书记。并奉毛委员指示,将酃县暴动队改为赤卫大队,派张平化为党代表(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和株洲市相关文章以及戴寿凯烈士生平,记载的都是戴寿凯。何老后来的回忆录也为戴寿凯),派何国诚为大队长。组成酃县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万达才为团委书记,组织少年先锋队及儿童团。 3月19日,工农革命军第第二团由党代表何长工、团长袁文才率领进攻彭公庙,乘胜挺进资兴县城。我率领赤卫大队前往大塘捕捉叛徒刘兴爵,因畏罪早已潜逃,向其父亲刘茂明勒令,交出叛徒儿刘兴爵,因顽固抗拒,遂将刘茂明捆绑带回中村。 3月20日据革命群众密报,中村龙下邓光岳家中有驳壳枪一支,我当即写信函吿邓光岳,请将他家中驳壳枪送交我借用——邓光岳将驳壳枪交我赤卫大队。据何建础编写的回忆录邓光岳已被我们接收为共产党员。 3月25日在中村圩头南端沙坪坟前,搭了大会台,召开数千人群众大会,根据群众要求,宣判刘茂明死刑,以平民愤。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和酃县赤卫大队于3月28日离开中村,4月22日回到宁冈大陇,共26天时间内赤卫大队仅4月8、9、10日与工农革命军分别执行任务。 3月28日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军第一师第一团及酃县赤卫大队离开中村到达桂东县境内四都圩暖水。 3月29日桂东县赤卫大队由队长刘雄率领赶到四都圩,与毛委员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合。毛委员在暖水做了一天的群众工作,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动员参加赤卫队以武装夺取争取政权。 3月30日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桂东县赤卫大队带路,进攻上七下八大峪岭。桂东县反动土豪劣绅武装挨户团由何鑑、何一开等人率领设寨扎营。工农革命军发动猛烈进攻,挨户团大败,狼狈逃窜。我军乘胜飞跃大峪岭,挺进沙田圩。毛委员在沙田圩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打土豪分田地,参加赤卫队,壮大人民力量武装夺取政权。 4月3日上午在沙田圩一丘稻田中,广大工农革命军荷枪实弹昂头挺胸站在稻田里。沙田一带少年先锋队及桂东县赤卫大队与我酃县赤卫大队分别站在两旁及后面,听毛委员颁发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4月6日,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命军离开沙田下汝城。寒岭界层峦叠嶂,横跨十余里,左有老虎垅右有和洞坳,中间凉亭坳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汝城,地势十分险要。当时汝城县的国民党武装宣武团团长何其朗率领千余人,分别在凉亭坳、老虎垅、和洞坳三处要地构筑工事,日夜防守。同时在寒界岭南端、石坳、白沙坳、开山,也有挨户团防守。在毛委员及张子清团长亲自指挥下,在桂东县赤卫大队工农革命军配合下,分三路进击包围敌人。一营二连担任右翼,从和洞坳包围敌人。营长袁任民率领一营一连和三连进攻老虎垅,进行左翼包抄。担任主力由营长伍中豪率领第三营直取凉亭坳。清早七时左右大雾弥漫,敌人正用早餐。我前方部队隐蔽近敌,俘敌哨兵,发出进攻信号。我军三路猛攻敌人,敌见我左右包抄,立即放弃制高点,仓惶逃走,溃不成军。我乘胜追击,会师开山,直捣汝城。何其朗匪及地主武装挨户团致命打击,逃亡广东乐昌县。这是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首战告捷,我军士气高涨,军威大振。毛委员指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由党代表何长工、团长袁文才率领全团进攻彭公庙,乘胜收复资兴县;毛委员亲帅张子清第一团挺进汝城县,掩护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保存以来的部队和湖南农军顺利由郴州经永兴、耒阳、安仁、茶陵县境内的界首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酃县沔渡转移。 我赤卫大队与李却非仍旧在沙田继续革命活动。4月8日下午两时,桂东县地主武装挨户团突然向我赤卫大队袭击进攻,张平化用一支武汉造步枪回击抵抗,迫使挨户团不敢向我追击。我赤卫大队从沙田向西南撤退。4月9日我赤卫大队抵达汝城县南洞宿营。4月10日抵达汝城县田庄宿营。 4月11日酃县赤卫大队到达汝城县城与毛主席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又一次回合。4月13日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又一次抵达寒岭界高山,下午三时撤退到南洞宿营。
口述手稿特别指出,4月13日,毛泽东与朱德相距300里,不可能会师,会师时间是在四月下旬。
4月12日毛委员正从罗霄山脉南端汝城县向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回师。 4月13日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及酃县赤卫大队抵达桂汝两县交界的寒岭界高山,侦查沙田圩敌有重兵布防。在此停留将近8个小时。此时朱德同志率领的部队及湘南农军4月13日在酃县沔渡,至酃县城40华里,寒岭界距酃县城240华里,朱毛相距近300百里。 4月14日毛委员从南洞率领我们绕道宜兴县境,爬了一天高山密林后(后听说叫剪刀手)抵龙著洞入营,这天晚上接到肖克部队。4月15日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与肖克部队及我赤卫大队抵达宜兴县境内青腰圩住宿营。4月16日抵达彭公庙住宿营。4月17日抵达中村龙塘宿营。4月18日抵达酃县水口宿营。 4月19日,毛委员又从水口率领各部队再次开到酃县,酃县人民欢欣鼓舞,冒雨赶到城外画眉桥欢迎毛委员,迎接亲人工农革命军。4月20日,湖南敌军吴尚第八军张晋兮一个团和罗定的保安团从茶陵向酃县城进攻。我军在酃县西城外湘山寺、天鹤山西处均派有排哨,警戒瞭望,发现敌情向我猛攻,我哨当即鸣枪穿信,奋勇抵抗,毛委员及张子清在湘山寺地方武装及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打得敌人仓惶向茶陵方向逃窜。我军乘胜追击,消灭了一部分敌人,缴获了一部分武器。不幸我英勇善战的张子清团长腿部负重伤。为了防止敌人反攻,当日下午四时从酃县撤退,经瓦铺到六都田螺寨宿营。4月21日,经九都抵十都宿营。4月22日,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命军及肖克部队与酃县赤卫大队从酃县十都圩回到宁冈大陇。 4月23日毛委员指示我酃县赤卫大队到靠井冈山东麓永新县拿山驻扎约半个月后,移驻井冈山的下井,靠近我酃县的大院及东西坑,并指示我赤卫大队派一个分队在下井站岗放哨。以后除非到大井或茨坪开会方可见到毛委员。 1929年1月, 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敌军调集了六个旅十八个团,兵分五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猛扑而来。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红军兵分两路予以抗击。一路实行“围魏救赵”的作战计划,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主力部队3600多人,分别从茨坪和小行州出发,向赣南游击,从侧后打击敌人。另一路则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以红五军为主力在井冈山阻击“会剿”的敌军。为协助红五军作战,湘赣边界特委将宁冈、酃县、遂川等县的赤卫队调上了井冈山。 1929年元月底,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在井冈山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与数十倍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在湘赣敌军的轮番轰炸下,黄洋界哨口于1月29日晚被敌人攻陷;30日晨,守卫在八面山哨口的100多红军指战员,与敌鏖战三天三夜。最后弹尽粮绝,工事全被敌人摧毁,全部壮烈牺牲。继黄洋界、八面山失守之后,桐木岭、白泥湖一带也被赣敌占领。敌军乘势而进,威逼根据地中心——茨坪。如不立即突围,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此时遇上罕见大雪天气。突围队伍在遂川县赤卫队第三中队的带领下,从冰雪中艰难行进。酃县赤卫大队和遂川县赤卫大队第二中队负责断后,防止敌人尾追。部队历经艰险开到遂川县大汾圩,红五军成功突围。酃县赤卫大队未能突围出去,只好折返酃县大院。何国诚和县团委书记万达才带领赤卫队转移,途中多次遭敌人袭击。在一次遭遇战中,何国诚左腿受伤,他忍痛将队伍从下村带到平乐,当到达中村的罗浮江后,再也不能前进了。于是,嘱咐万达才带队继续前进。 何国诚躲在腰子评一个篾匠家里。七八天后,听闻县赤卫大队在澎溪遭遇重创,悲愤不已。后来化妆成樵夫,趁夜走小路逃往老家。但老家到处张贴着敌人悬赏抓他的告示,何国诚不得已拖着受伤的腿,翻过八面山,经桂东、汝城到了广州。在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店里暂时落脚。白色笼罩下的广州,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何国诚始终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广州形势日渐吃紧,朋友劝他暂避风头。5月间,何国诚跟着一群劳工远到印尼一个锡矿山当工人。1932年回到广东,他多次想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均未能如愿,只得在陈济棠部当兵,改名何建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工作。1938年10月27日,武汉临近失陷时最后撤离武汉,前往重庆组建中共中央南方机构的周恩来,抵达长沙与叶剑英等住在寿星街2号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内,在此工作了29天。这期间,何国诚找到其驻地,汇报了个人经历及归队要求,但由于当时政治环境依然复杂,周恩来、叶剑英答复他待南方局成立后再找南方局联系。何国诚因顾虑南方局何时成立,又考虑到已经国共合作,于是就到中央各军校毕生调查处登记,被介绍到张治中部下军官大队当学院兵。学习3个月期满后何国诚被安排在澧慈师管区任新兵大队长,佩中校军衔,负责招募新兵补充抗日前线。 1945年何国诚与石门籍女子汤翠云结婚。淮海战役时起义投诚并随之退伍。
1950年3月,为安排工作,何国诚给酃县老乡、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郭春涛写信,郭春涛回信他也可去北京见面,因其妻身体原因而未成行。在湖南省委统战部的协调下,1950年6月何国诚被安排在石门县粮食部门工作,先后在石门县第一仓库、新铺、袁公渡、白洋湖、县城关粮库等地工作。他长期将自已井冈山时期的光荣革命经历埋在心底,默默地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何国庆对党的信仰始终如一,也曾几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恢复自己的党员身份,但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未能如愿以偿。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何国诚受到冲击,“文革”中被关押、批斗、抄家,上“五七”干校。1971年10月被清理出干部队伍,每月仅发9元生活费。两个女儿读书、工作都受到影响。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政府革命人员00028号证明书: “兹有何国诚同志系湖南省酃县人,于一九五零年六月参加革命工作, 现在本县第一仓库工作,希当地政府按照优待条件予以优待。特此证明。 发给家属何炳铨收执。县长康日新一九五一年四月六日。”
七十年代何国诚与两个女儿(后排)、侄女、外孙女合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何国诚的各项待遇陆续落实,他享受了处级离休干部待遇,连续二次当选为石门县政协委员和常委。他参加了湖南黄埔同学会,陆续与全国各地同学、亲友取得联系。他撰写了回忆录《毛委员关心地方武装》《毛委员叫我当赤卫队长》、《革命烈士王尔琢》,他还向县委、县政府积极献言献策,提合理化建议,发挥自己的余热。
政协石门县委员会首届一次常委会合影,从左至右第六位为何国诚
1998年11月,何国诚病逝,享年94岁。 新中国成立时,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73名黄埔生幸存10人,其中6人被授予军衔,如林彪元帅、唐天际中将,不少人因此为何国诚叹惋。何国诚在井冈山斗争中有功不可没,对比成千上万的先烈,还是万幸的。他虽然历经坎坷和委屈,但最终享受离休待遇,当上了政协常委,活了94岁,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当年虽然赤卫大队没有突围出去,但红五军突围中也有部分红军被打散甚至牺牲,军参谋长王展程就是在与部队失去联系后惨遭挨户团杀害的。王展程是石门人,也是黄埔四期。黄埔四期共2665名学生,其中石门县21名,全国解放时幸存无几,在1990年11月编印的《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通讯录》中竟然找不到一人了。
何国诚生育了两个女儿。大女何美琴在粮站退休,她先生石门县氮肥厂退休,大儿子毕业于国防科大,就职于北京市政管委会,小儿子就职于石门县。小女何丽琴在石门县人民医院退休返聘7年后于2013年离开工作岗位,她先生也于同年在县气象局纪检书记岗位上退休,女儿人大研究生毕业现担任花旗银行北方区总裁,女婿北航博士毕业现任中国能源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任主任。 何国诚1981年全家福:女儿女婿外孙、侄子(后排中)
上述初稿形成后,9月23日晚我发给何丽琴女士,并通过微信和她聊起了她父亲工作经历及其家庭现状。她陆续发来十多段文字,深切缅怀了父亲工作简历和敬业精神,并用她的晚年幸福告慰父亲,感恩党和国家。整理如后。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五年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因父亲人生转折,1952年“肃反”,1957年“反右”,特别是“文革”时期,都受到了冲击。“文革”中,父亲被关押、批斗,不定时地戴上高帽子游街,胸前挂着“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的木牌子。造反派抄家连灶都挖了,真是人心惶惶。还将我们赶出职工宿舍,被安排在一间又黑又潮湿仅10平米的屋里,母亲因此犯上了严重的关节炎。1968年父亲也去了五七干校,姐姐也因父亲的问题工作被解雇,同我下放到杨坪公社。1971年10月,父亲从五七干校回家,被清除出干部队伍,每月仅九元的生活费。因父亲的问题,姐姐工作被解雇,我连续两年三次招工都因政审通不过而未招上。我想,如果父亲不在突围时受伤,跟着红军成功突围,也许就没有后面这么多委屈,也不会挨整。父亲忠诚党的初心始终没有变,他终生为没有把党的事业进行到底而深感内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终于得到组织的信任,享受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待遇,并且健康活到94岁。
我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粮食部门工作了几十年,一直担任粮仓保管员,也没能任什么职务。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保障粮食收购质量,一丝不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65年父亲从粮食部门退休后,县总工会主席请他负责修建总工会宿舍,为了保证建房的质量,父亲日以继夜的在工地上,人都累病了。因此,父亲成为被人们尊敬的何老。他工作的白洋湖粮库是石门县最大的,保管质量全县数第一。时任石门县委书记覃正彦去检查工作,在我父亲的住处看到了他的水杯上有“何国诚”的名字,他才知道省委书记张平化是他的战友。张平化书记曾到石门打听过我父亲,但一直没打听到,得知我父亲在白洋湖后,后来石门县时,把我父亲请县委招待所,两位老战友谈了几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分手。 我母亲没有工作,因眼睛不好,在文革期间,因父亲去了五七干校,我和姐姐下放农村,母亲病重于1971年病逝。我和姐姐下放到杨坪公社昂头大队,这一去就是5年。多次招工因父亲的问题没能招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和姐姐给张平化书记写了一封信,我被推荐到常德卫校医生班读书,1975年毕业分配到石门县人民医院。农村知青虽苦,但自己得到了锻炼,首先能自强自立,学会了很多农活,体会到农民们的艰辛,以致对后面当医生后能体谅到病人的痛苦,怎么样做人,家务活什么都能干,成长了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何丽琴在天安门前的全家福
父亲一生简朴,工作勤奋,为人厚道,既使自己遭遇再大的困难,也不麻烦组织,这给我们后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就是叮嘱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也是按照他的宗旨去做的。我在县人民医院2006年退休后返聘7年,2013年正式离开工作岗位,同年我先生在县气象局退休。我女儿2006年人大研究生毕业一直在北京,就职于美国的花旗银行,现担任北方区的总裁。女婿是北航的博士毕业,在中国能源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任主任。2013年退休后,我们就去北京女儿家带孩子,随之我俩老的户口也迁移至北京市西城区。因为孩子大了,今年我们可以往返石门与北京之间了。姐姐大儿子毕业于国防科大,在北京市市政管委会工作,小儿子在石门县工作。姐姐姐夫一个粮站退休,一个氮肥厂退休。 我先生是石门维新镇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姐弟五人都非常优秀。姐姐县建行退休,儿子是清华大学NBA研究生毕业,媳妇人大毕业,孙女今年又考上了北大。老三在县移动公司退休,儿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老四县财政局退休,儿子在县环保局工作。老五在省建行英年早逝, 女儿在湖南师大读博,明年毕业。 看到我们晚年幸福,父亲一定会含笑九泉!
何丽琴微信截图(3)
何丽琴女士对我说,1984年父亲回炎陵县后,她去接父亲在炎陵住了两天,遗憾没有去中村龙潭父亲老家。老家还有同辈份的两个哥哥和几个侄女侄子。她准备有生之年一定去老家看看乡亲,踏寻父亲战斗过的足迹。
资料来源: 1、逄先知、金及冲:《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2、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3、谭忠诚:《黄洋界保卫战中的酃县赤卫大队》(《湘东文化》2012年第三期);谭忠诚:《何国诚——一位被被遗漏的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黄埔生》(《湘东文化》2015年第四期) 4、酃县毛泽东在酃县革命活动纪念馆:1975年5月《酃县赤卫队革命活动》《自传》《何国诚谈酃县赤卫队活动情况》;1980年6月《何国诚谈中村诉苦大会和县区委情况》;1981年8月《何国诚谈酃县早期革命斗争及井冈山斗争情况》《何国诚谈酃县赤卫大队建立、发展及活动情况》;1985年7月《何国诚拜访记录》 5、何国诚1982年7月1日自述手稿(何丽琴提供) 6、周碧华:《毛泽东任命的赤卫队长》(常德日报1998年11月21日) 7、刘少云、刘才武:《酃县赤卫大队》(《湘潮》2009年第五期) 8、朱荣兰:《鲜为人知的井岗黄埔生》(《党史纵横》2011年第八期) 9、胡启亚、张吉全:《何国诚:毛泽东亲自任命的赤卫队长》(《湘潮》2012年第四期)
2024年7月16日记载:此文在《武陵古今》2024年第一期全文刊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