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的百货业 清末民初津市有百货店16家,其牌号及经理人如次:春泰(贺春阶)、春源(贺家祥)、成章(罗云卿)、厚记(宋兴太)、光明斋(胡普生)、新新,正康祥(刘子楚)、荣新没(李寿庭)、华新(谭海清)、德昌祥(王德洪)、李大兴(汤维元)、亿丰(邵仁臣)、刘昌记(刘耀庭)、徐信义(徐镇武)、亚中(王美中)、裕丰(饶宜之)、亚新(魏玉成),百货店主要集中在观音桥正街,新码头正街、关庙街、祁家巷正街,上述店子除光明斋及新新专营零售以外,其他均为批零兼售。 百货业主要经营口杯、面盆、袜子、汗衫、背心、毛巾、胶鞋等日用工业品,其商品多由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经汉口、长沙输入津市。故早期百货店又称“京货铺”(商品来自南京)或称“广货铺”(商品来自广州,且品种多)百货业又称“苏广业”。民国十年(1921)后,方逐步以其品种繁多衍称“百货店”或“百货号”。 民国十年(1921)以后,刘昌记收束,荣兴美改牌裕民(经理徐声扬),李大兴改牌民强(经理毛玉坤)。另新来社罗义泰(经理罗智刚)、同兴益、吴荣记(经理吴必庆)振昌、大和昌(经理辜尊福)、周兴同(经理周孝炽),百货店共增至19家,并稳定至抗战前夕。 抗战时期湖北人流入津市,多开百货店和摆百货摊,百货店由19家增至29家,另有百货摊30个以上。 抗战时(1937-1945)津市百货店一览表 牌号 | 经理人 | 组织形式 | 经营方式 | 店址 | 备注 | 华新 | 谭凯瑞 | 独资 | 专营零售 | 祁家巷正街 | 后改大庆 | 杨明记 | 杨明远 | 独资 | 专营零售 | 新码头正街 |
| 光明斋 | 胡普生 | 独资 | 专营零售 | 新码头正街 |
| 精华 | 岳辉云 | 独资 | 专营零售 | 观音桥正街 |
| 新昌 | 谭维新 | 独资 | 专营零售 | 万寿宫正街 |
| 许汉记 | 许广权 | 独资 | 专营零售 | 新建坊新街 |
| 蒋万新 |
| 独资 | 专营零售 | 新建坊新街 |
| 许變记 | 许权玉 | 独资 | 专营零售 | 祁家巷正街 |
| 杨名记 | 杨名西 | 独资 | 专营零售 | 祁家巷正街 |
| 毕仁记 | 毕家仁 | 独资 | 专营零售 | 城隍庙街 |
| 雷庆记 | 雷维庆 | 独资 | 专营零售 | 新建坊正街 |
| 裕兴 | 刘玉祥 |
| 货郎担批发 | 后街 |
| 合兴 | 龚成章 |
| 货郎担批发 | 后街 |
| 民强 | 毛玉坤 | 合资 | 批零兼售 | 观音桥正街 | 后改有和 | 荣和昌 | 辜尊朴 | 合资 | 批零兼售 | 大码头正街 | 后改大和昌 | 亿丰 | 邵仁臣 | 合资 | 批零兼售 | 观音桥正街 |
| 协丰 | 赵昌斌 | 独资 | 批零兼售 | 观音桥正街 |
| 益新 | 聂筱珊 | 独资 | 批零兼售 | 新码头正街 |
| 周同兴 | 周友典 | 合资 | 批零兼售 | 拐子巷正街 |
| 同力 | 郑昌玺 | 合资 | 批零兼售 | 新码头正街 |
| 有和 | 毛玉坤 | 独资 | 批零兼售 | 观音桥正街 |
| 裕大 | 陈宪章 | 独资 |
|
|
| 吴荣记 | 吴必庆 | 独资 | 批发为主兼零售 | 祁家巷正街 | 后改新云和 | 正康祥 | 刘子楚 | 合资 | 批发为主兼零售 | 祁家巷正街 | 后改祥兴 | 裕民 | 徐声扬 | 独资 | 批发为主兼零售 | 新码头正街 | 后改益大昌 | 徐信义 | 徐镇武 | 独资 | 批发为主兼零售 | 关庙街 | 后改五义恭 | 达人 | 邬国珍 | 独资 | 批发为主兼零售 | 观音桥正街 |
| 秦美厚 | 秦长发 | 独资 | 零售百货兼织袜 | 新建坊正街 |
| 德昌祥 | 汪德范 | 独资 | 零售百货兼织袜 | 关庙街 |
| 褚福太 | 褚东之 | 独资 | 零售百货兼织袜 | 万寿宫正街 |
| 华丰 | 黎季冬 | 合资 | 批发为主兼零售 | 新码头正街 |
|
抗战胜利(1945年)后,裕兴、合兴迁回湖北,协丰、许變记收束,其余二十三家继续经营,但部分店更改牌名(见上表)。协丰收束后,徐声扬顶其门面,组设成美百货店,许變记收束后,刘育万顶其门面设裕太百货店,此外又有唐修培合资开设永康于新码头正街,朱锦华独资开设荣丰于大码头横街,汤铭川合资开设新丰于新码头正街,王裕兴线铺兼营百货,百货店增至29家之多。1950年工商登记时,百货店尚有25家,资金82,780万元(旧人民币)。1953年增至29户,1956年对私改造时,有百货店25个,百货摊39个。 清末民初百货主要来自汉口、湘潭、长沙等地。铁路通车后,以长沙进货为主,少部分货直接从广州购进。百货店一般在长沙设庄,兹将主要百货店设庄情况列表如下: 店名 | 庄客 | 设庄地点 | 店名 | 庄客 | 设庄地点 | 裕民 | 丁伯鹤 | 长沙 | 亿丰 | 邓国璋 | 长沙 | 正康祥 | 肖迈生 | 长沙 | 协丰 | 熊永斌 | 长沙 | 吴荣记 | 吴馥庆 | 长沙 | 周同兴 | 沈至宽 | 长沙 | 民强 | 毛玉春 | 长沙 | 美成 | 熊永斌 杜仲甫 | 上海、汉口、长沙。 | 荣和昌 | 丁世昌 | 长沙 | 华丰 | 陈世荣 李仲甫 | 上海、汉口、长沙。 | 徐信义 | 刘维则 周炼云 | 长沙 |
|
|
|
庄客一般佃屋居住,可带家眷,伙食及招待费如实向店报销,年底回津,同行各店设宴款待,以示慰劳。专庄不取庄费,商店支付薪水,代庄则取手续费,一般按购货额提取百分之一,也有高于此比例者,无统一规定。 津市百货批发销大庸、慈利、临澧、南县、华容、澧县、湖北公安、松滋、石首等地。抗战时,四川、万县也来津进货。凡批发购货者,备有办货清单,上写品名数量,当面议价,然后成交,清点商品,品牌名产不必一一过目,新产品则要仔细挑选。付款方式,采用赊欠往来,所欠货款,账上记载,无须欠条,下次购货付清欠款,再进新货或到期派员索回,批发生意成交额大,历为各店重视。如裕民百货店为争取小河来的生意,在小河船停靠处天主堂河边,专设接待站,备有电话,生意谈妥,打电话回店,准备酒席,热情款待。 百货零售生意,亦以农村顾客为主,尤其是秋收后,为娶亲嫁女购买聘礼和嫁妆的顾客,则常采用期货销售,生意颇为可观,百货零售习惯喊价还价,有“喊价齐天、还价齐地”之说,价值一元的商品总要喊成一元二以至更高,则开始在某两种商品上有意少价,使顾客尝到“甜头”,然后又在其它商品上加价收回。故经营百货,利率较高,一般在20%左右,而且各类商品悬殊较大。 百货交易中为便于同行议价,其价目均用暗码代数,以“丁、元、台、罗、吾、交、花、分、旭、针”十个字分别代替一直十个数目字。此暗码在九澧百货业通用,此外各店另有自定暗码,如华丰用“告星共北斗高照九南”。吴荣记用“仁义而已牟何必曰利”。将暗码价写在货物的封皮上,做到心中有数,在遇到顾客讨价还价时,店员可用暗码当着顾客的面与其他店员商议。 百货畅销商品,根据季节,各有不同,春季以丝纱袜、毛巾、头巾、头夹、胶鞋、套鞋为主,夏季畅销汗衫、背心、香水、香皂、爽身粉、澡巾、肥皂、草席、芭蕉扇等:秋季则积极筹备镜子、插屏、花瓶、瓷坛、脸盆、台灯;冬季主要销冬帽、围巾、棉袜、毛毯、雪花膏、哈利油、生发油、生发膏等。 大型百货店均批零兼营,小店则为专营零售,零售店除综合商店外,也有专营店,如达人专营益阳细纱袜,周同兴以经营颜料为主,德昌祥以织袜为主兼营小百货,杨明远主营眼镜,光明斋专营玉器、眼睛、湘绣及高档化妆品等。 百货店一般农历腊月二十八日盘底,并按股金8%提取股息。次年正月初四,各股东、店员聚集会餐,称谓吃“红帐酒”。初十以前开股东会,商议提红,利润分配,按利润总额提取20%作为红利,红利中50%分给经理、副经理、管事、管账、庄客,其余50%分给店员、伙计,一般店员可分得30-40元(银圆),学徒15-20元。部分得力人员分红后尚可得到老板暗里的奉送,多少不定。独资店红利分配由老板自定。 百货店人员,大店一般20人左右,其中管事一人,管账一人,管钱一人,坐柜收款一人,庄客1-2人,跑街收钱一人,炊事二人,店员8-10人,学徒3-4人。中等店15人左右,小店7-8人不等。店员工资一般每月7-8(银圆,下同)次之6元,能力较强者10元左右,最高15元,庄客20元左右,病事假不扣工资,药费自理。抗战中期开始,货币贬值,以米计算,一般2-3担米一月,庄客4-5担米一月,学徒仅有饭吃,没有工资。 担任津市百货业同业工会会长、理事长的自国民初年起至1956年全行公私合营止,先后有罗云卿、王美中、邵仁臣、唐修培、周友典。同业工会原无固定地址,谁是负责人,就在谁的家里商议同业工会议价、行情、捐款摊派、调解纠纷等事宜,自后业务扩大,往来增多,即将会址固定在华丰楼上,有办公人员二人,茶房一人。建国前,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一次财神会,吃酒看戏,耗费颇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