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王明富的风云一生
宋先熙 朱振
王明富,祖籍江西,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八日在津市出生,1981年2月22日因患脑溢血不治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王明富之父王炳亭,于清光绪年间在澧县经营染坊,因蚀本迁居津市,母亲阮氏,生子五人。王明富七岁丧父,其母因度日维艰,在城谋生不易,遂携儿带女去常德周家店娘家从事纺织苦度岁月。王明富八岁入村塾启蒙,历四年,因姐姐出嫁津市,又随同返津定居。 1909年,王母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托人荐介王明富到达遵三花行学徒,满师后在津市帮贸十二年之久。王明富克勤克俭,艰苦自持,这期间除赡养母亲,完成婚配后,尚存积蓄铜元三百串,乃与姐夫郁子混合资经营怡大利盐号,任副经理。 从此,王明富踏入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行列。王经营盐店四年颇有发展,1925年拆伙,以资金铜元二千串独自经营德和大南货号,但本小利微,无大起色。 是年,王明富乘澧水流域各县自然灾害之机,从事粮食买卖,获利达四千银元,适津市亿芳斋南货店亏损歇业,王承顶迁会仙桥营业,并积极扩充业务,前店后厂,增设了酱园、豆豉、糕点作坊,业务迅速扩展到澧水上游各县和鄂西一带,该店生产的酱瓜尤具特色,由于选料严、制作精,甜脆爽口,为夏令佳品,深受群众欢迎。 抗战期间,地方恶势力时有勒索,王明富一方面与津市政界某些人物接触,依靠封建会门庇护。先后参加了乾坤红帮、同善社,以乱中图生存;一方面热心地方公益,为修建津市西郊大石桥慷慨解囊,因而在商界深孚众望。 抗战期间,津市商业畸形发展,德和大生意兴隆,但好景不长,1943年日本侵略军进犯津市前夕,王明富举家避难在外,存店货物被日军掠洗一空,损失殆尽,劫后归来,满屋狼藉,遂售卖金银首饰,收回外账,继续经营,不久渐复旧观,直至津市解放。 王明富为人正派,善于挑难解纷,在津市商界颇有影响。1932年选为南货业理事,后历任旧商会理事、监事、常务理事、南货业理事长、津市师益小学校长。津市解放前夕,王明富在地下党工作人员的宣传影响下,与部分工商界同仁一道,秘密投身于迎解工作,为津市和平解放出力,受到党“迎解有功人员”的光荣称号。 1949年10月,津市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王明富以工商界代表身份参加,听取和讨论了建设津市的大政方针,被选为津市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的协商委员。 其后,民间修街委员会成立,不要国家投资,修整津市主要街道,王兼任该会材料部长,倡导工商界人士亲身参加采石修路,以表达对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 这时,王已年过半百,但精神铄矍,每天统率工商界采石队伍,跋涉二十余里,远到澧县黄沙湾搬运卵石,开津市工商业者参加劳动之先河。 后来,王明富紧跟共产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行公债,率先认购;抗美援朝,带头捐献;土地改革积极拥护;公私合营,行动最快,各项工作均身先士卒,赢得了工商界的拥戴和政府的信赖。 王于1954年被选为省、市人民代表和湖南省工商联执委、常委、市工商联主任,1956年选任津市市人民政府第二副市长、津市市政协副主席,1955年和1964年两次参加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1962年,王明富在湖南省政治学校学习四月,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十年动乱中,王明富备受冲击,“四人帮”垮台后,他欢欣鼓舞。 翌年,高兴地出席了省人民代表大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对原工商者的政策,王心情激荡,不能自已,1980年虽身患偏瘫,辗转床褥,仍在床阅读报刊,关心国家大事,撰写对台宣传材料,切盼国家早日统一,津市市政协召开三届一次会议时,王年过八十,被人扶持,抱病出席会议受到了与会委员的热烈欢迎,王病重期间,谆谆训勉子孙要坚信党的领导。爱国守法,努力工作,并嘱从简办理他的后事,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