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3-10-8 08:29 编辑
闪光的答卷(散文)
陈全华
一个人一生,曾去过许多地方,但再一次被提起时,大多是脑海里一片空白。而一年前的今天,我去过的朱家铺镇断堤村,却使我难以忘怀,勾引我再次从宽敞的六车道大街的喧嚣和刺鼻的烟气味中逃离出来,跨进阡陌纵横的绿野。 这是一条10公里左右的福马大渠,笔直的乡村两车道水泥公路伴渠而行,把我从毛家滩牛路村的“三样树”,引入了断堤村。还是在7时前的清晨,下中巴车时,水泥大道上还是清静的,淡淡的朝阳从树隙间洒下一些光团,将早起赶集的小贩及随行的板车、三轮车和农产品、蛇皮袋等淡化成游动的影子,投到路边的乡墅墙上,如同生动的黑白电影。 专程赶来接我的老友、村党支部书记黄爱秋,轻轻地推开车门,微笑着牵着我的手说:“这回想看点什么呢?”“受领导所托,想家门实户地走走,看看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实况。在丰田轿车的轻轻颤抖中,我郑重地回答。 一进入传说中称为“凤凰窝”的村部,首先映入眼球的是这个村5年来扶贫成果公示墙:全村由原断堤、凤凰、福寿3村合并而成,2014年评定为贫困村。村民总户数666户,总人口2712人,村民小组28个;贫困户有187户,285人,分别占28%、11%;5年扶贫攻坚,硬化通向贫困户的公路2000余米,硬化专为贫困户灌溉用的沟渠2600m; 电力整改投入100万余元,安装路灯102盏;维修山塘8口、小二型水库4座;危房改造60余户,贫困户异地搬迁17户65人,人平2万元搬迁费…… 这一组组闪光的数字,深刻地折射出了断堤村党支部一班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坚强毅力,分明让我看见了一个团队的汗水和辛劳。 走进散布在丘陵山峦中的各个村民小组,让人更加感到震惊:贫困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水泥红砖房;都有了彩电、冰箱,虽小点但十分实用;三餐不离荤,严冬酷暑有设备保障;小户韵足幸福味,日有三饭两茶,芝麻绿豆姜盐茶,让老人们悠闲地托在手中,幸福感溢满脸庞。实实在在地达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人平收入十足地超过了5000元;吃、穿不愁,玩乐有加;住房、助学、医疗保障样样到位。 有个叫陈云华的老人深情地说:“我们这批贫困户,每天只忙三饭两茶了。”“这个日子真幸福!共产党讲的都做到了!” 一份份脱贫成绩单,展示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美好现实。特别是断堤村一班人,在助学方面,全面加大党员、老板、社会“三帮一”力度,40余学子,每人年助学达1000元,省外学子年交通补贴400元,省内学子年交通补贴200元。 来到灵宝组的向伟福家,得知其女向梦幻考上大学时,无一分钱去上学。黄书记闻讯,立即找老板王利华筹得2000元,向村内承包工程的王工头筹得1000元,又帮助联系市建设局档案馆馆长李勇军筹得的3000元,其中馆内30名员工每人赞助100元。同时,落实每年资助一个学期的长期计划,直到毕业。黄书记还亲自开车送向梦幻到大学报到。 来到尿毒症患者向业先家时,向业先早就在禾场边的树荫下迎接我们了。向业先乐呵呵地告诉我:“现在的政策可好啦,我们三个尿毒症患者都已是晚期,透析时不用花钱,还每周透析三次呢!”“其他人的小病小灾还都报销90%!” 喝擂茶和几个村民闲聊时,我有意问到:“也有不愿搞危房改造的吗?”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当然有啰,像向伟福,实在缺钱不肯维修的情况下,黄书记带人反复做工作,并帮助申请解决8万元维修资金,才强行将一家4口人100多平方的房屋维修下来。” 另有人插话说:“村里还确保了所有贫困户通上自来水,并且安装、用水不收一分钱。”“还为贫困户专门改造维修了4座危桥,总投入估计超过了100万元”。 晚霞中,我坐上老同学“鲁座”的顺风车,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县城,心情却长久不能平静—— 是啊,不到断堤村不能体会到“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到断堤村不知脱贫攻坚任务如此之大,不到断堤村不知村支两委一班人“牢记嘱托守初心,勇担使命抓落实”的答卷如此美丽、闪亮!亲眼看到弱势群体同步过上了幸福生活,真让人感到由衷的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