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62|回复: 2

旧津市的药业(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14: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津市的药业(三)
                                                                                                                ⊙黄友义
(接上页)1945年抗战胜利后,长沙、武汉、沙市等地市面恢复,药材业务转回武汉、湘潭,13家药材行相继迁移或歇业,津市药材市场开始恢复抗战前的状态。尔后,解放的消息自北而南,不少资本家怕共产,偷偷抽走资金,如源远长一次用20万(银圆)资金换成桐油、棉花等物资运往长沙。协和生也抽走大部资金在长沙买房子,囤积药材,作好退路准备。津市药业的一度繁荣从此渐衰。
                附:津市的几家著名药店
       聂隆盛
        创设于清顺治元年(1644),为津市开设最早的一家药店,也是津市药帮历史悠久的药店。该店专营咀片,祖传8代, 均兼医营药。虽后衰微,但一直维持到解放后,招牌没有变,兼医营药没有变,店铺地址没有变(五通庙河街)。
        津市聂姓开店均系由该店分支出来,如聂隆升、聂济康。后扩展到安乡的聂仁安、聂九安,亦是聂姓在九澧一带开药店的始祖。1921年,由其后人聂之萌主持店务,并沿袭祖辈衣钵,医理高明、 待人和蔼、平易近人,因而被称为“聂家三爹”,尤以对儿科病擅长,小儿麻疹,药到病除。是以当时药帮内小孩生病,都请“聂家三爹”,随请随到。市上有名声人去请,则雇轿接送,诊金1元(银圆),然贫困户上门求医, 不仅不收诊金,连药费也不取分文,可见医德正直,以济世救人为本,深得众人信赖,难能可贵。聂尚恒死后,由其子聂詠丰接替,仍秉着祖传医术,服务社会。后调到津市市中医院担任副院长,并为内科主治医生。
       饶同仁
        创立于清乾隆六年(1741),坐落于新码头正街(原人民路神州药房),经营批发、咀片业务。并经营雄黄和地产药材外销。前期曾和郑、傅二姓合伙改牌为同仁昌。清宜统以前, 业务鼎盛。民初郑、傅姓下股,恢复饶同仁原牌。店主饶伯明主持。因资力削弱,兼之扩修街道,租肖姓屋后垫资修建石库门面亦耗去不少资金。乃以咀片门市为主,兼营小批发。仍经营一定数量雄黄和其他地产药材。因经营有方,业务日益扩大。
        1943年是津市药材市场的最盛期, 药材行店家林立,货源充足。湘潭沦陷后,其长子瑾昆携资来津, 次子本纲亦回津, 他利用人力财力的优势, 重振旗鼓,恢复批发业务,由于招牌较老,信誉犹在。经过一番努力,业务大振。加上人员大部是亲戚,更为卖力, 不到2年资力即渐雄厚。
        饶同仁经营200余年中,自己独创一套经营作风。一是批发商品认真,保持经常,使顾客信得过, 石门一带药店是该号老主顾。二是重视药品质量。 举凡丸散膏丹的配料用原件亘货投料, 不用下脚货,饮片遵古法炮制,因此饶同仁的信誉与日俱增。参照古方精制的参桂鹿茸丸、虎骨追风药酒、防疫济生丹、附桂膏药等近百种, 行销九澧、湖北公安、松滋一带。三是扩大宣传,如店堂内养活虎,欢迎参观,并备玻璃大镜框刊载各种丸散膏丹品名, 供顾客选购、扩大影响,以广招徕。
        饶同仁是津市药业历史较久的第二家药店,虽经几度兴衰起伏,但该号在经营上信守诺言,因而在群众中有较高信誉,一代传一代。1951年,药店将经营资金和人员投入公私合营的津市企业公司药材部。1952年饶伯明去世,由其妻陈玉英任经理。1956年1月,药材部资材人员转入全行业公私合营,从此走上新的道路。
        隆兴和
        创设于清光绪四年(1878),原牌为聂隆升, 坐落在水府庙正街(现人民路望江广场),经营批发咀片业务,因经营不善以致亏损,无法维持,处于关闭状态。
1912年由澧县吕裕和药号资助与聂姓合伙, 资金各半,改牌为隆兴和,由聂春华主持店务。聂擅长交际,尤善于经营,曾任津市商会常务,颇有声望。由于资力增加,人员充实,从此老牌焕发青春,业务大振,成为津市药业的佼校者。1921年聂春华去世,由吕裕和老板吕君伟(大股东)引荐黄缓来主持店务,黄缓来是该店学徒,出师后勤奋工作, 得到老板器重, 也得到同行的尊敬。
        由于老板多,且坐吃不做,隆兴和至1936年黄缓来负债累累,经多方周旋,才了清经手债务而告退,由聂锡桂接管时, 已是奄奄一息。适值抗战时期,津市药材市场进入鼎盛之时, 隆兴和得以起死回生。津市解放后,1951年,由聂锡桂组织津市5家大药号申请投入公私合营津市企业公司, 聂锡桂任药材部经理。 见弟锡兰、锡梅也同时加入。
        协和生
        1921年由陈伟臣与李澄湘、 杨霭清3人合伙开设,资金陈占百分之五十,李、杨各占25%,由陈伟臣主持店务。协和生租芦姓房屋开石库门面, 坐落在当时繁华之地观音桥正街,经营批发兼咀片业务,同时着重雄黄等地产药材外销,因经营有方,业务日趋发展。1930年,购买新码头正街黄麟阁房屋,由杨汇川负责监修,1938年迁入新址,业务更加兴旺。抗战初期, 资力亦日益雄厚,后来居上,批零业务冠于全行业。1945年津市药材市场是南北药材集散地,货源不愁,吞吐量大,是药材的大受主,行家宁愿贱卖给协和生,一笔兑现,货主满意。协和生当时大量收购龟板、雄黄等, 经三斗坪转运重庆,运回当归、黄连、川芎、天麻等川货至津销售。
        1943年11月,津市曾一度短期沦陷。 各商店迁避一空;协和生大部分货物疏散到新洲荷花堰(陈在此置田50亩)。日本侵略军撤出津市后,市面又恢复正常。协和生由于货物未遭受损失,又能及时运回供应, 发挥了“人无我有”的优势,财源滚滚而来。
        协和生店主陈伟臣为人冷静沉着,深谋远虑。合伙股东李、杨每年坐享其成,陈实为不甘。1946年春,正式谈判按照股份比例分货,帮工也占一份,停业5个月,由于当时货币贬值,反而得利。拆伙后改牌为协和堂,石库门面原协和生招牌,
是江西名人所书,毁掉可惜,当时由黄友义模仿字体将“生”字去掉换成“堂”字,
成为完整招牌,可算鱼目混珠。分伙后资力有所减少,然业务不减,2年后又恢复原有资金65万元(银圆)。
       1948年, 协和堂资金逐步开始转移至长沙,由其婿卢永庆囤积药材外运,又花5000元(银圆)买房2栋,其妾胡运华迁长居住。1951年在津全部资金(除房产)35000元投入公私合营津市企业公司,陈本人因近花甲,未随企业转入。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2 18: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0:1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蒋会长的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21:13 , Processed in 0.0323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