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17-1-17 17:10 编辑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汉寿精神
汉寿县老干部网宣协会 李光学
一个充满拼搏精神的人生,肯定是一个精彩的人生;一个书写斗争历史的地方,也注定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汉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雄辈出。一批名垂青史的古今人杰,用斗志,打造了红色老区;用生命,染透了红色江山;用情丝,编织了红色云锦;用浓墨,谱写了红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片片红色酿就了汉寿人的独特风貌,在沧浪文化、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中迸发出斑斓璀璨的火花。 在这里,有农民起义的领袖。 汉寿县为湘北重地,控扼水陆要冲,史称“西楚唇齿,云贵门户”,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曾多次爆发农民起义和农民革命战争。三国时,吴、蜀争有其地,吴将潘承明入境驻军;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分兵扼守;红巾军饮马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部过境;李自成鏖战城郊。真可谓是各朝代的军事要塞。 更为突出的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勤劳勇敢的汉寿人民,与反动统治阶级进行了长期英勇的斗争。1127年9月,南宋著名农民英雄杨幺在祝家岗率众起义,并与钟相起义军汇合,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坚持陆耕水战,杀官抗敌,卫家护民,将起义军扩大到二十余万,攻占了七洲十九县,杨幺被各路义军推为“大圣天王”,威震大江南北,动摇了宋朝江山。后来因多方主客观因素,起义军被血洗而告失败,但却谱写了一曲“人民历史人民写,血染碧水气势煌”的悲壮颂歌。1641年冬,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率军入境,在汉寿人民的支持下,一举攻克县城。1854年6月,太平天国义军曾天养部乘舰十艘,占领龙阳,龙阳人民鼎力相助,配合义军击退了清军的多次进攻。1871年4月,哥老会首领何春台、刘风仪等在军山铺揭竿而起,配合川黔义军打官劫富,将其收缴财物分发给饥寒交迫的劳苦大众,深受人民拥护。这些农民起义领袖对推动历史前进都起过重大作用。 在这里,有辛亥革命的志士。 古往今来,有句名言,叫做“无湘不成军”,汉寿县首当属此范围。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一批汉寿进步青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为国民革命奔走呼号,参军参战,在汉寿播下了民主革命的种子。他们之中: 有功徳俱荣的革命志士袁汉民。他不仅参加过辛亥革命,而且又投入了讨袁护国战争。后来,分别担任过汉寿县自治会会长、湖南省议会议员、湖南都督府秘书官、武陵道,管辖岳阳、常德、大庸等15个县。因品德高尚,为官清廉,荣获了孙中山“博爱”题词牌匾,还曾得到黄兴赠送的“仲连自为天下士,李白岂是蓬蒿人”堂联相励。能得到两位历史伟人的题词赠联,实属罕见。 有志立民主的和平功臣曾毅。他追随孙中山闹革命,成为同盟会成员,参加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受宋教仁委托,先后主办《民国日报》、《中华新报》宣传革命,后编有《中国文学史》,被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府作为教本。解放前夕担任过县参议会议长。解放汉寿时,他凭借本人德高望重的身份和地位,说服当时汉寿县长唐克强,并组织各界人士,欢迎解放军进城,为汉寿县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克强曾多次对众宣传赞扬:“曾议长为人公正,最能代表民意,及时帮助我认清大局,走上正道。” 有战功显赫的陆军中将李亚杰。作为同盟会评议员的李亚杰,参加过辛亥革命,并随同蔡锷将军参与倒袁讨伐战。先后担任过湖南新军第五混成旅第三梯团司令、纵队梯团司令部总指挥、陆军总司令部各部参谋长、湘军招讨使署参军、湖南省第二师少将参谋兼剿抚司令、南北调和首席编遗委员、中华西南护法军第江道区司令部参军兼湖南总司令部参军、中华建国湘军湖西督办署参军兼川东边防军新编第一混成旅参谋长等职务。因功勋卓著,被孙中山致电晋升为陆军中将,并授予嘉禾、白虎、白鹰勋章。 在这里,有老区革命的先驱。 汉寿县是革命老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块红色的土地,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有在陈独秀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汉口地委书记、汉冶萍工会委员长、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湖北工人运动讲习所所长、中共马列学院编译部长、中共中央出版局秘书长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等职,被称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忠实的革命战士”的许之桢;有在李大钊的指引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北京地委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共北京农业大学特别支部书记、北京大学生联合会农民部长、中共汉寿县委第一任书记、汉寿县工农自卫军总指挥、中共益阳特委委员、中共湘西特委常务委员等职,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人志不可夺”,慷慨就义,头悬城门的詹乐贫;有第一届中共汉寿县委委员、历任中共长江局秘书处机要秘书、中共江苏省为妇女部长、中共湖南省工委秘书长、省委委员、中共常益中心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农委秘书、陕甘宁边区政府党委委员、中央妇女委员、秘书长、代理书记、全国妇联常委、组织部长、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被誉为“党内楷模,女中豪杰”的帅孟奇;有创建和发展汉寿县党组织、领导工农大革命运动、为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陈刚、向贤肸、毛觉民、熊琼仙、曾鹤皋;有在县内工人中发展的第一个党员、汉寿县工人纠察队队长,后被派住彭德怀独立团、以彭德怀马弁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兵运工作,参与发动平江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历任红五军党委委员、第七团第九连连长、第三大队中队长、第十总队九大队大队长等职,1929年在井冈山突围中英勇献身的李年华;有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担任中共汉寿支部书记、创建汉(寿)、益(阳)、沅(江)联区苏维埃政府,任苏维埃政府主席,为开辟革命根据地英勇牺牲的戴春生;还有戴武孝、周伯诚、罗汉荣、邹克廉等一大批长期坚持地下斗争,为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顽强奋斗的共产党人。这些革命先驱,是汉寿人民的骄傲。他们在对敌斗争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千古流芳,他们为后辈树立的历史丰碑时代永垂。 在这里,有保家卫国的英模。 在抗日战争中,汉寿县一批在白色恐怖下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当时,戴武孝、帅孟奇、毛碧云、罗汉荣、曾玉庭等地下党员先后恢复组建了13个支部、党员达150多人,出面发动组织了“抗日救亡理事会”、“抗日运动委员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各界抗敌后援会”、“抗日救国团”、“征兵协会”等团体,大力开展游行示威、宣传教育、捐款捐物、征兵扩员、罢工罢课、惩除汉奸,后勤援助等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汉寿县涌现出不少战斗英雄。志愿军战士戴笃伯在战斗中顶着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负伤战友,自己不幸身负重伤,两眼几乎失明。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爱的人》的丛书中,对他大力进行歌颂。戴笃伯从部队转业回县后,身残志坚,在平凡的岗位上又创造了惊人的事迹,被誉为“战场上的英雄,财贸战线上的模范,学习中的标兵,艰苦朴素的榜样,活着的雷锋”,他多次被评为全省和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光明日报》以“更比当年雄赳赳”为题,大力宣传了他的英雄模范事迹。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汉寿县大批爱国青年踊跃报名参军,自告奋勇地投身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其中有76名指战员为国捐躯。战斗英雄徐跃龙在一次战斗中,面对越军高坡暗堡密集炮火轰击,我军抢占阵地受阻,前两名爆破手执行爆炸任务牺牲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抱着炸药包接近暗堡时,也不幸多处中弹,仍坚持将炸药包塞进暗堡,却被顽抗的敌人将炸药包又推了出来。在炸药即将爆炸的千钧一发时刻,徐跃龙高喊着“祖国胜利万岁”的口号,连人带炸药包一道滚进了暗堡口。徐跃龙壮烈牺牲了,战友们趁势抢夺了阵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解放军报》以“爆破能手建奇功”为题,对这个黄继光式的英雄战士高度进行颂扬。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最终凝结成“人民为大,天下为公,事业为重,奉献为荣”的沧浪文化内核与精髓,也逐步形成了“汉寿精神”的主弦。我们要索红色文化之源,扬“汉寿精神”之魂,继承和发扬仁人志士、革命前辈、当代楷模那种“爱国爱民的赤胆忠心,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爱憎分明的革命情怀,无私奉献的高贵品德”,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积极投身二次创业、大众创业、为“打开沅澧大门,建设滨湖强县”尽心尽力,增砖添瓦,把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打造出来的这个红色老区,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和谐、文明、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