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5|回复: 6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三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8 20:5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11-8 20:55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三十)

k蟞龐 2023-07-01 10.16_1_edit_238041641205912.jpg

第五章  城市转型

第三节  全民兴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从1950年到1960年十年间,津市工业经历了生产自救、合作化、“大跃进”三个阶段。生产自救,解决了大批就业,树立了新政权在贫民阶层的影响力。合作化运动是一种集小成大,积弱为强的排列组合,以将个体生产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适应现代工业、国营市场,且生存能力强的群体。“大跃进”是一个应时的产物,劳民伤财,若是辩证地看,还是有些欣慰的亮点,如日后成为津市工业骨干的蚊香厂、造漆厂,就是在这一时期发萌的。
    一、生产自救
    据1950年12月的统计,全市失业及半失业人数已达1278人,这其中大多是手工业者。政府一方面通过市国营贸易公司给这些失业者低价配售粮食以解当前之困,另一方面就是积极采取以工代赈、生产自救的措施。如:1950年开始兴建南岸粮食仓库、开展荆江分洪工程等,都是以工代赈的形式进行。并先后办起了贫民自救染织厂、军烈属工厂、洗棉厂、回民织布厂、工联生产自救织布厂等简易工厂,同时鼓励各私营手工作坊及个体户复工开业。
    1950年底,津市手工业有17个行业959户陆续恢复生产。其中最大的行业是染织、针织两业,有114户。1952年9月,市供销社在制索行业率先组织起境内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先是接受订单,联组领料,分户生产,分别结算。后逐步改为集中生产,统一结算。后又增加了统购包销的方式。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市场日趋繁荣,手工业也有了发展,多行业逐一接受加工订单业务,重点扶持的染织、针织生产自救组织发展到219户,从业人员570人。
    1953年12月,全国第三次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和目标。1954年9月,市政府增设手工业管理科,负责组织现有生产,整顿已建合作社,作筹建新社准备。11月,市成立工作组,配合手工业管理科发展新社(组),按照“生产有原料,产品有销路,发展有前途”的行业先行组织的原则,年底建成蔑器、缝纫2个生产合作社,竹器、圆木、棕索、纸伞、牙刷、铁器等9个供销小组。由于得到国家扶持和国营商业的帮助,如来料加工、产品包销等,较个体单干具明显优势。1955年8月,手工业合作社(组)产值按人头计算,比个体户平均高出20%到30%,成本低于10%到20%,收入亦较单干为丰。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既得利益为日后的手工业全面合作化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化
    个体手工业者 1955年后,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3月,中共市委公布《津市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层社示范章程》和《津市市手工业供销生产小组组织简则》。随后市人民委员会调派干部对全市重点手工业行业进行调整,举办“津市手工业互助合作业余短期训练班”。11月初,市手工业劳动者协会成立,协会会员占全市手工业者总数的90%以上。继后家属培训班、积极分子培训班、财会人员培训班举办多次。至年末共新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2个,供销、生产合作小组23个,入社(组)手工业者1343人(其中社员766人),占全市手工业者总数的46.92%。大势所趋下,大多数手工业者纷纷申请组织合作社组。1956年2月,全市手工业共组成36个生产合作社,29个生产、供销小组,入社社(组)员2457人,占全市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9.27%(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入社对象、主要是手工业工人和手工业独立劳动者,手工业资本主参加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至此,全市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宣告完成。
    私营工厂 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全市列入改造的私营工厂24户,从业人员546人,其中在职资方95人,职工461人,有资金18.03万元。按行业统计有:日用五金1户;砖瓦2户;陶器2户;造纸1户;染织、针织3户;肥皂1户;制伞1户;猪鬃6户;印刷2户;榨油2户;机修1户;碾米1户;木器1户。私改中,对这些户主做如下处理:一是直接进入国营企业的有5户,即砖瓦2户合并到国营建新砖瓦厂,印刷2户合并到国营人民印刷厂,机修1户合并到国营新华工厂;二是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有10户,如新湘针织厂、津联肥皂厂、五三蜡纸厂、猪鬃加工厂及九一陶器厂;三是并入原有的公私合营企业的有3户,即新新电池厂并入新津五金螺丝厂、榨油2户8棚并入澧东机制油厂;四是转入手工业合作化改造的3户,即协昌染织厂、勤益染织厂和利民木器号;五是与粮食局米厂合并1户,即合力加工米厂并入津市人民米厂;六是淘汰成本高、质量差、发展无前途的2户,即新公益伞厂和新中瓷厂。至此,全市私有工业企业改造完成。常德专署为扶持这些新生工业,特拨给私改经费2万元,作为国家投资。
    手工业合作化后,生产明显得到发展,据1957年资料统计:合作社(组)年生产总值为419.29万元,比合作化前的86.26万元增长了3.48倍,劳动生产率为1328元,比合作化前的507元增长1.62 倍。
    三、大跃进
    195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开始的一年,中央提出全党办工业、全民办工业的方针。市政府为响应号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原工业交通科改组为轻工业局、重工业局、基建局。二是拔苗助长,不合实际地升级,最典型的是将那些才成立不久的手工业合作社撤社建厂,共有25个,占工业企业总数33个的75%。随后全市工交系统办起轻工业“卫星厂”77个,达到所谓“遍地开花”,这些“卫星厂”因无办厂条件,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1958初,全市手工业有63个社组,职工2404人。其中:合作社40个,职工2073人;集中生产小组11个,职工130人。供销生产小组12个,职工201人。按行业性质过渡到29个工厂:服装厂10个;铁工厂2个;五金、机械、针织、农具、木器、制索、竹作、制革、牙刷、染织、锯板、湘绣、衡器、雨具、镜器、线带、制帽各1个;铁工、五金、机械4个厂划归重工业局领导。其余25个厂划归于轻工业局。
    1958年8月,市场出现小商品脱销。市政府抓住时机,成立手工业局,恢复了31个小商品生产,并新增了21个品种,有铁笔蜡纸、刀剪、剃刀、皮箱零件、水桶、相镜、戽斗、脚马子、泥刀、粉笔、茶勺、茶炉、烟斗等,在市场畅销。
    随着“大跃进”的进行,全市相继建起5个炼钢厂、282座炼钢炉,15个水泥厂、52座水泥窑,动员6700多人进行生产,所出产品均为废品。一些工厂出产的新产品,如拉丝机、车床、钻床、离心鼓风机等,大多也是废品。由于盲目的“大干快上”,造成生产大起大落。新津螺丝厂日产量由2000多罗,有时下降到只有600多罗。新华厂的铸铁件返废率高达58.33%。企业浮夸成风,致使决策失误,生产陷入困境。1960年,工业总产值为4411万元,1961年减为2205万元。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05:0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从1950年到1960年十年间,津市工业经历了生产自救、合作化、“大跃进”三个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05:06: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产自救,解决了大批就业,树立了新政权在贫民阶层的影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05:0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合作化运动是一种集小成大,积弱为强的排列组合,以将个体生产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适应现代工业、国营市场,且生存能力强的群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9 05:0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跃进”是一个应时的产物,劳民伤财,若是辩证地看,还是有些欣慰的亮点,如日后成为津市工业骨干的蚊香厂、造漆厂,就是在这一时期发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9 18: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你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2 14: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为雷老师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0:16 , Processed in 0.0427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