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11-11 18:09 编辑
老六队的彭姓人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生产队(建置多次变革,此文权且称之为“老六队”)有三户姓彭的人家,住甘家圩子,即彭国斌和当时称呼“彭家十满嗲”和“彭家满嗲”的。大跃进时期彭国斌一家搬到干堤上来了,就剩下“彭家十满嗲”和“彭家满嗲”两户,园田化时,这两家划离老六队,并入十五队了。六合垸的彭家湾的彭姓人家,都是从江西迁入的,安乡始祖可查,为彭绪斗。“老六队”的彭姓人家却是另外一支,是从益阳迁入,有两个分支,一支是彭根清和姚氏夫妇的后人,三个儿子:大儿子失考,其子彭国保,传彭华平,无后,绝嗣;二儿子彭汉军,即“彭家十满嗲”;三儿子彭汉军,即“彭家满嗲”。另一支是彭耀先和陈氏夫妇,两个儿子即彭国斌和彭国栋,彭国栋留一样老家,彭国斌迁六合垸,繁衍后代。彭根清和彭耀先同辈,共几代先祖本文无考。 “彭家十满嗲”一家 先说“彭家十满嗲”,从位置来说,他家住在我们生产队的顶东南端,和“彭家满嗲”的房子还隔一条东西向的小沟。人民公社搞村庄化小集中时“彭家满嗲”一家“北上”搬到我家合住,好像“彭家十满嗲”家没搬。我记得“彭家十满嗲”家的房子大,家里还有碾米的碾子,有一次我父亲把推子推好的糙米挑到他家碾,我负责看碾子,即看着蒙着眼睛的牛拖着石盘在碾槽里转,去掉米皮,糙米变熟米。我家南面台子上的“汤家四嗲”家也有碾子,当时可能忙,有人在用。 “彭家十满嗲”的父亲母亲我没见着,父亲彭根清,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被土匪杀害的;母亲姚氏,人称“彭家二娭”。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彭国保的父亲,名字不详,彭国保的儿子叫彭华平,大概是1949年生人,未婚,得肝病早故。二儿子彭学军,人称“十满嗲”,夫人周再珍,都出生清光绪年间,生卒不详。三儿子彭汉军,下文将介绍。彭学军夫妇生有四个儿子: 大儿子彭春荣(1931—2000).夫人程玉珍(1931—2005)。有儿子,早故。三个女儿:彭雪梅(1963—)、彭竹英(1965—)、彭幺元(1969—)。
老二彭喜四(1935—),夫人王春秀(1936—2005)。彭喜四,大家习惯称呼他彭四喜,我以为他就叫这个名字,张慎国主任再三核实他叫彭喜四。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彭桂华(1964—)和彭再华(1968—),儿子彭秋华(1970—)。今年3月17日,我回老家参加表兄彭逢淼的丧葬,见到彭喜四老人,已经是快九十岁的高寿老人,他热情地喊我“应老师”,让我拍照留念。
彭喜四(1933—)于老家,2023年3月笔者拍摄。
老三彭运六(1941—),夫人蒋凤英(1945—2015)。有三个女儿:彭爱华、彭菊华、彭妹华。我喊他运六哥,因为我们年龄相近,走得也近。他年轻搞集体时就看鸭子,后来搞农村责任制时私人也看芽子。我在六合学校教书,有时看见他看鸭子,我还和他聊聊看鸭子的事情,他告诉我鸭子有下蛋季节,称蛋季。春节过后就要迎接蛋季,要喂食,催蛋。什么时候喂饲料,有科学。另外,生蛋率,行话是几成蛋。
最小的儿子彭寿泉,好像是1950年前后生人,单身。他有过一段婚姻。是1970年从湖北搬到六合15队居住的彭春生的夫人熊福元介绍,彭寿泉到湖北闸口招郎,女方姓李,叫玉兰。后来,因为性格不合离异了,彭寿泉又回到老家来了。彭春生和熊福元夫妇和大儿子彭桂香及女儿彭桂英迁来六合垸,因为和十五队的彭家是共先祖的本族,当时15队在当地生产条件还算好,先进生产队;另外熊福元老家西河,是大队书记熊元香的远房妹妹,有亲戚关系。小儿子彭桂华一家没来。1975年,种种原因,举家又搬回湖北去了。
彭桂英迁住六合,曾在我任教的班级读书,她回忆:“我家住在大队部的后面,隔彭逢祥家只有十来米远。我大哥彭桂香,我父彭春生。大队部前面住的彭逢奇,那时小学只有五年半,半年就到大队部读了,初中也就在那,我隔得近,每天出早工后去上学,放学后,还回队出一歇工,那时靠工分呷饭。父母年岁高了,家庭条件不好,哥不同意我上学,那时候徐冬菊下放在我们队,后来她当老师了,就跟爸妈讲,要让我读书,没文化不行,后来才让我去。”
彭桂英,随父母迁移六合十五队后,曾在六合学校读初中。
彭学军、周再珍生有两个女儿:彭淑珍,远嫁黑龙江;彭玉梅,嫁南县九百弓。
彭汉军夫妇,左李满秀(1913—2002),右彭汉军(1912——1971)
“彭家满嗲”,即彭汉军(或汉钧,1912—1971),妻子李满秀(1913—2002)。彭家满嗲会木工,大人又称他“彭满木匠”,曾经和二队的刘梓成(人称“六木匠”)给我们家做了一条船。彭汉军有四个儿子,长子彭子泉(1936—1986),结过婚,有两个儿子,都不幸被淹死。其中有一个儿子是1956年冬天,就被淹死在我家的水桥旁边。1954年老家倒垸,年底退水后只是搭一个简易的草棚过日子。1955年、1956年连续两年丰收,1956年我家新建房子,两间一磨角。乡亲帮忙,我和小孩们在水桥边玩,彭子泉的小孩落水了,没抢救过来。有人说夫妻离异与此有关。
第二个儿子彭子习(1938—2016),妻钟瑞兰(1941—2014),丁家渡人。彭子习,我习惯称呼他“优武哥(音)”,身材魁梧,不仅有力气,而且很会做事,不仅农活能干,还会泥工。搞集体时,15队因为有彭氏兄弟,农活总是走在前面,是先进受表扬的生产队。彭子习夫妇老年在渔湖养鱼。我每次回老家到渔湖看望老乡,总要去看看二老,我问他“耐得何吗?”,他回答我“没问题,有点事情做好!”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彭元华(1973—),女儿彭桃华(1965—)和彭金华(1968—)。“优武哥”老伴去世后,耐不住寂寞和思念之苦,据说是投水身亡。
彭汉军的第三个儿子彭福泉(1942—1993),夫人周桂英(1942—2016)。人民公社时期。一度搞村庄化,开始是大集中,我家都被迁到虎渡河边的周裕瑶家挤住在一起。隔河渡水,实在不方便生产,不久又搬回老屋。改为“小集中”,生产队南端的彭汉军及彭国斌都往北面赶,彭汉军一家住在我家里。那时彭福泉刚结婚不久。我记得他的新婚妻子叫“周冬秀”,我喊“冬姐”,记忆有误,这次张主任告诉我是叫“周桂英”。因为和彭福泉一家曾共住一栋房子,我们算有缘了,比较关注。我知道他在六家渡农中毕业后,和廖志高等青年到县渔场养过鱼。我从部队当兵回家,他是大队的人才,有名的生产队队长,好像调了几个生产队任队长。我在六合学校教书,他在农科队负责,我所教高中班紧靠农科队,我们有机会谈天说地。再后来,到了九十年代就听说他患癌症,去世了。他们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老大是女儿彭凤华(1966—),女婿周德富,丁家渡村,现在合村都是六合垸村人了。第二个是儿子彭良华(1968—),妻子彭淑君;小儿子彭秋华(1977—)。
彭汉军的第四个儿子彭兴泉(1957—),又名彭志元,夫人刘应珍(1956—)。有两个儿子彭军华(1977—),在深圳工作,妻周子元(1977—);小儿子彭林华(1980—),大学毕业后,先在桃源县三阳镇中学教书,现在西洞庭第一中学教书,妻唐国群(1978)。 彭汉军和李满秀夫妇有两个女儿,彭莲元,嫁南县荷花嘴,现在在湘潭;彭三元,嫁五福桥。
彭国斌的夫人文芝元(1924—2006)
上世纪五十年代,自我懂事起,就知道生产队的甘家圩子有三户人家姓彭,“彭家十满嗲”“彭家满嗲”和彭国斌,是兄弟,“自己屋里”。借写《老家六合垸》,张慎国主任帮忙,总算搞清楚了:他们都是从益阳搬来安乡的,因为相比彭家湾的彭氏家族,势单力薄,相互称兄道弟,喊亲了。远祖是一家,据有人查家谱,“分派已经13代了!”囿于精力,我没有继续追查。
彭国斌家搬来安乡,彭德安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有一年彭国斌还在私塾读书,被抓了壮丁,急坏了母亲陈氏。陈氏娘家有个亲戚在长沙警备司令部是一个官。她到长沙城,找这个亲戚闹,要他无论如何放人。这个亲戚了解到彭国斌已经从益阳开发,到长沙来了,觉得放人是不可能了。劝陈氏变通,就让彭国斌到警备司令部来当兵。陈氏不答应,当兵就要打仗,就会死人,无论如何不行。那个亲戚无奈,就说只有出点钱,临时“买壮丁”,——已经开拔了,再买壮丁,是给了很大的面子。彭国斌换回来后,害怕再被抓壮丁,搬到安乡来的。记得是2012年我回老家,到渔湖看望彭德安夫妇,我问到五十年代有一年五六月份,雨季,彭国斌被大队治安主任曾友德捆了一绳子,传说是因为他参加了土匪。彭德安解释说不是这回事,是渍水大,彭国斌顾全大局,在自己田头破口分洪,减轻大面积的洪水压力,邻居有意见,曾友德不分青红皂白,说彭国斌搞破坏,是彭德安到喻家渡的乡公所找到李松清才放人,曾友德挨了批评。彭德安和我约定,再找机会告诉我他家庭情况,可惜我们再也没有找到机会。彭国斌有文化,毛笔字写得特别好,我们生产队神龛上的“天地国亲师位”牌子都是他写的。等我懂得收藏后迟了。彭德安告诉我,五十年代,县区乡政府都曾请彭国斌当过书记员,整理档案,或许县档案馆找得到彭国斌的墨迹。 彭国斌的父亲彭耀先,上世纪六十年代去世,葬六合垸;母妻陈氏,生卒年不详。彭耀先夫妇有两个儿子彭国斌和彭国栋,三个女儿,即彭慧芳、彭某某,彭腊梅。彭国斌(1916—1973),大家称呼“彭家年嗲”,去世时只有57岁。去世的那年双抢,还和我一起给生产队晒谷,晒谷对于一个还是壮劳力的人是照顾性的工作。“彭家年嗲”对我们说他有病,晒谷都吃不消。年底,突发疾病,腔内出血,剖开肚子没有处理就缝上,抬回家还在路上就去世了。五十年代,彭国斌和我父亲是一个互助组的,走得近,彭德安来我家报告噩耗,双腿跪地,哭着说的!
2021年10月,樊彩云(右一)在长沙女婿邓合年、 女儿彭淑珍(左一)家过中秋节。
彭国斌有两次婚姻,前妻留下一个儿子,即彭德安(1937—2017),娶妻樊彩云(1943—),南县麻河口人。彭德安的乳名叫“圣宝”。上世纪六十年代,彭国斌一家和我家是邻居,他家就在我家的西边靠着小港搭建一间茅草房居住,彭德安结婚还是我家让出的正房的半间做婚房。彭德安有文化,有一年乘凉,我还听他说写作文要有技巧,要学会“前后照应”。彭德安的腿有些瘸。因为有文化,年轻时就在村里做些事情。1961年就是他安排我到张九台慰问移堤的民工。后来长时间在村里作工程员。老年仍和夫人承包鱼塘养鱼,住渔湖,直到病危才搬离渔湖。我曾劝他休息,他说两老开销不小,仅自己一个人一天就要一包烟,两包壳子(槟榔),至少半斤酒,不能增加儿女的负担。 彭德安和樊彩云夫妇有6个孩子,5个女儿,1个儿子:彭淑纯(1962—),嫁南县曹家铺,不幸养有两个先天残疾女儿,有政府照顾,社会支助;彭淑芳(1965—),嫁金家垱,夫妇在北京打工,一个儿子在浙江就业,并成家;彭淑珍(1969—),嫁本村邓合年,夫妇做生意,落脚长沙,儿子大学毕业后在省电信实业公司工作;彭叔兰(1972—),嫁给本村,爱人泥工,家庭殷实;彭叔明(1978—),先嫁邻乡,有一个女儿,读大学;再嫁长沙望城;儿子彭银春(1974—),老家务农。
2021年10月18日,彭定中在益阳被诊断为肝癌晚期,
彭国斌续娶文芝元(1924—2006),老家也是益阳,夫妇生有二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彭定中(1949—),妻杨青莲。彭定中,高小文化,长时间在生产队当队长,在大队养鱼,后来自己挖鱼塘养鱼。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小儿子彭旭东(1958—),初中文化,妻倪桃秀,有两个子女,儿子彭利强(1984—),在深圳工作,女儿彭莉红(1983—)。有两个女儿彭碧桃(1954—)、彭碧元,都嫁安尤肖公嘴。
彭国斌的两个女儿彭碧桃、彭碧元(2017年2月)。
【书名题字:徐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