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0|回复: 3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三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6 10:30: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11-16 10:35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三十五)

k蟞龐 2023-07-01 10.16_1_edit_238041641205912.jpg

第六章  工业立市

第一节 工业门类及主要产品

三、机械电子
    1.机械
    津市机械行业基础由来薄弱,在1949年以前仅有一家弹棉机修造厂和一个翻砂个体户,以及一些银器、锡铁匠人。1951年,新华制造弹棉机器工厂改为国营新华农业机械厂,生产人力弹花机和畜力轧花机。1954年,私营商业向工业转移,津市企业公司(公私合营性质)争取省五金公司支持,自筹资金9万元创办公私合营新津五金螺丝厂,年底竣工投产,次年“金钢钻”牌木螺钉年产达230万件,填补省内空白。1955年,“新华”创始人之一的吴新元接任新华农机厂厂长。吴深谙机械,技艺精湛,其为主设计的多功位组合机床为该厂重要传统设备。上任后旋即组织力量开拓新品,同年试制打稻机成功,次年批量生产,年产达3404台。
    1957年,螺丝厂转为地方国营,正式纳入国家生产计划。次年,两厂在窑坡渡另辟新厂,新华农机厂试产排灌动力120型煤气机,1960年年产365台,产值达298万元,获利25万元。同年螺钉产量亦达5698万件,为1955年的25倍。1958-1960年大办工业热潮中,津市机械行业新增新华机械修理厂、轻工机械厂、砂轮厂、闸门厂等企业,未几因基础薄弱停办。1963年,新华农机厂并入澧县农机修配厂,留下部分设备、人员迁回原址,改称地方国营津市机械厂,主营轧花机。次年,改进版80型轧花机问世,在全省棉机评比会上夺魁,1965年被省机械局批准为定型产品。1969年,市机械厂分为机械、机床、机修三厂。机床厂主产920型车床、612型磨床等,机修厂次年改称津市油泵电机厂,生产汽车机油泵配套用微电机。
    津市螺钉厂于1954年建厂,时为中南地区第一家螺钉生产企业,也是市属工业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张名片,历年来是中央、省部级领导以及国际友人来津参访的一家招牌企业。
    1970年,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为落实毛泽东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指示,以澧县农机修配厂(厂址在津市窑坡渡)为基础,合并省农机厂设备人员,筹建湖南拖拉机制造厂。当年动工,至1975年5月,累计完成投资1654万元,计30多个单项工程,近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上千台机器设备。该企业主打产品-拖拉机后因诸多原因下马,但以其通用设施和设备,最终成功转产,以生产汽车车桥为主,并成功地被中联重科收购,成为我市的机械行业领头羊,由数十家企业组成的汽配产业链得以生存和发展。
    另有三家原隶属津市二轻系统的铁工厂、五金厂、轻工机械厂,在完成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后,以生产夯土机、皮革机械以及汽车半轴,先后步入津市机械行业。1990年,全市重要机械工业企业有7家,固定资产总值5000多万元,职工近4000人,年产10吨半挂车341辆。轧花机916台,耕整机3000台,油泵电机及分马力电机21191台,夯土机734台,木螺钉及标准件1.12亿件,元钉元丝2770吨,汽车后半轴 14306根,200吨皮革机械158台。实现工业总产值4014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10.8%。
    1991-1994年是津市机械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机械行业投资3500余万元完成技改项目9个,分别为3吨车桥、轻型车底盘生产线、汽车驱动齿轮生产线以及电工合金、微电机、密炼机、汽车半轴、油泵电机等。湖南鑫源(涔澹农场)缸套生产规模达25万只;津市油泵电机厂兼并机床厂后扩大规模,更名为津市油泵电机总厂,由市二职校创办的特种油泵厂,成为市油泵第二大生产厂家;市汽车锻造厂、东风汽配厂两厂专业生产汽车半轴,均为东风汽车配件供货商;市洞庭机械厂与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共同投资联合开发压路机,产品试制成功并通过省级鉴定;新华厂成立津市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多品种多规格的化工耐腐泵;市供销机械厂更名为润滑设备厂,兼并破产后的无线电标准件厂,与外资合作成立拓奇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00年后,机械行业除汽配产业外,其他基本上处于下滑态势,相比其他行业来说生产仍在维持。实施产权置换后,新华厂重组为新华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油泵电机总厂重组为精士油泵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洞庭工程机械厂重组为洞庭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建华皮革机械厂重组为皮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泰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重组为长沙高程公司津市汽配厂。其后,汽配民营企业先后有嘉诚、泰安、定升、超华、致远等一批年产值上千万的企业涌现。
    2.电子
    1964年,螺钉厂在四机部的资助下,试制小标准紧固件,并纳入国家生产计划,是为我市电子工业之萌芽。1969年10月,四机部批准并投资兴建津市电子管厂,次年初破土动工。按“小三线”建设“靠山、隐蔽、分散”的选点原则,厂址选定南郊古大同山峪。规划生产中小功率发射管30万只,小陶瓷管20000只,超高频电子管5000只,首期投资420万元。迨至1971年4月,先后试制成功Fu-5、 Fu-7 玻璃发射管和Fu-100F金属陶瓷管,次年7月均成线批量生产。同期,市无线电厂以原“毛主席敬仰馆”为基础改建告竣,主产广播电视设备,当年生产275瓦、150瓦、40瓦3种规格扩大机300余台。
    1970年代初,全国兴起“电子热”,津市专门成立电子工业办公室,由于缺少国家投资,加之条件有限,多带有应时行为,倒是一些底能产品、绩效不好的单位想趁此出人头地而积极性特高,所谓“矮子里面拔将军”,在试制的众多电子产品中,唯有服装厂二极管车间的年轻人研制成功WB-50型立式半导体冰箱,开辟半导体深度致冷新路,并投入小批量生产。1976年,螺钉厂划小标准件车间另组无线电标准件厂,至此,津市已有电子生产厂4家,小有规模。
    在此后的三十年里,津市的电子行业一直进展不顺,电子管厂在正常运行不足十年后,因产品滞后,加之“三线热”早已过去,企业处于自谋出路的境地,在历经磨难后,最终在黑白显像管这一产品上勉强站稳脚跟。无线电厂因产品特殊,销售对象是国家电力部门,倒能维系基本生存。
    1992年4月,无线电标准件厂申请破产,于次年3月破产程序终结,作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标准件厂,其破产属省内国有企业第二例。1993年,电子管厂在省内首次开发生产小英寸黑白显像管成功,翌年与深圳中陆有限公司签订联合经营协议,中陆公司出资100万元,省内3家电视机厂拆借1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企业扩大生产,年产量在76000到100000只,与此同时开发日用节能灯生产,其中显像管一直维系到2003年。1995年,无线电三厂更名为石油化工仪器厂,1996年,企业内部改制,由厂长江湘津等人控股。2000年,公有企业改制,无线电厂重组为电力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电子管的显像管生产线由辛绪伦个人承包,是年,主要产品产量为:载波通信设备331部,显像管30000只,石化分析仪 265台。公有企业改制后,津市电子工业仅剩石油化工仪器厂一家。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6 19: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6 20:0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蒋新建 发表于 2023-11-16 19:48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谢谢蒋会长的首赞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6 20:09: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0:14 , Processed in 0.0362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