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69|回复: 0

“迷路的羔羊” 友好的使者(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7 12: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迷路的羔羊” 友好的使者(一)
                                                                                                                                                                                                        文/韩川
        2013年我去上海,住徐汇区,离万国公墓不远。公墓四周绿水环绕,一座小桥通往铁门,铁门上有“薤露园万国公墓”字样。园内芳草萋萋,路旁参天大树,绿荫掩映,游人稀少,庄严肃穆。这里葬有605位外籍人士,中芬人民的友好使者苏布伦先生的墓或许就在这里,只因行程仓促,无暇详细考证。
        苏布伦又名石约翰,1874年12月6日在芬兰出生。他在大学取得哲学学士和神学学士学位。1901年他被派往中国传教,是第一位将西方文化带到澧水流域的芬兰人,是第一位用镜头和文字详细记载晚清津市的西方人,是一位不该被遗忘的人。
        苏布伦为什么会来到津市,还得从1859年说起。芬兰信义会在非洲纳米比亚传教,那里人烟稀少,气候炎热,传教费用昂贵,信义会工作多年,收效甚微。19世纪末,教会小有积蓄,于是把目光投向远东,希望寻找一块新的传教地,一个气候适宜、交通方便、生活费用较低的地方。中国的西藏、新疆、蒙古都符合条件,只是游牧民族不是传教的对象。西伯利亚铁路开通后,满洲里也不错,可那是宗主国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至于华北,那里有太多的西方教会。有人提出川西和甘肃,但交通不便是硬伤。长江流域交通方便,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1901年10月15日,苏布伦携夫人从美国抵达上海,向内地会领袖范约翰请教,范氏指出只有湖南的传教士最少,所以他们便选择湘西作为芬兰的传教地。
        很快他们就到了汉口。1902年1月31日,苏布伦写信说:“汉口以南之湖南,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尤为突出。今有转机,电报、汽船相继出现,亦向基督教敞开大.…对于北欧的小教会,再也找不到比湖南更好的地方了,这里邻近汉口,交通甚为便利,费用较低。”
        传教士宁德恩向他推荐了湖南澧州。1902年3月,苏布伦抵达常德住在宁德恩的教堂里,一边学中文,一边调查情况。5月,苏布伦在信中说: “我到湖南有了一段时间了,不得不说, 离澧州几英里远的津市是澧州的商业中心,那里有邮局, 是主赐给我们的地方。”
        苏布伦的助手Annette Christine Kattler,临行前因生病退出。苏布伦催促国内派人,强调需要从事教育的人才。1901年12月,宣教主任在信中答复,计划派遣教会学校学生喜湿恩(Erlant Sihvonen)做他的助手。1902年8月下旬,喜渥恩抵达常德,因为生病,只好边养病、边学中文,也不急于工作。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02:43 , Processed in 0.0300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