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3|回复: 0

红色绿色犁树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0 17: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梨树垭村位于桃源县龙潭镇的北部山区,距龙潭集镇17公里。西与观音寺镇的汤家界村交界,北与牛车河、理公港镇相连,古时这里是连接桃源、大庸、桑植县的重要交通要道。其海拔710米,年平均气温14°C。区域面积25.8平方公里,耕地2500多亩,山林面积33000亩,辖有19个村民小组,335户、1171人。境内保存有中南五省最大的古杉、古松,以及千年银杏、红枫、古檀等名贵树种。该村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其千亩竹海、吻天湖、城门沟峡谷、团香溪、马尾洞飞瀑等自然景观遍布。黔张常铁路穿境而过,龙梨公路与省道S318、311相连。2020年1月荣获常德市文明办授予的“文明村”称号。
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大革命时期,贺龙元帅曾多次到梨树垭村开展革命活动,传播革命种子,打土豪募军饷,有成“箩筐”的红色故事流传:有一次贺龙带部队经梨树垭去桃源闹革命,当地百姓夹道相迎,并把当地特产糖儿犁送给贺龙和战士们,让贺龙元帅记忆深刻。解放后,贺老总念念不忘,还托当地回乡省亲的老红军邹金堂买过两袋送往北京家中。如今,梨树垭村建起了红军梨树垭革命活动展厅,深耕红色文化,吸引大量游人造访。
梨树垭,自古梨树遍地,它由此而得名。为了诠释梨树垭这个名字,村里又引进了新品种“六月雪”、“翠冠梨”等犁树品种,又大又脆,水汁香甜的“六月雪”、“翠冠梨”让人馋涎欲滴。
梨树垭村历史文化深厚,明朝“挖断颈”的故事有多处遗址,安乐山古寺留有神秘传说。这里还流传有傩戏、三棒鼓、唢呐、民歌、舞蹈等民间艺术。如今村里成立了13支演艺队,节目屡次在全县汇演中获奖。1965年,桃源县政府曾批准设立过梨树垭人民公社。1958年“大跃进”时期,这里曾设有炼钢厂,炼铁厂,兴盛一时,虽然地处深山,它却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梨树垭村更是一个植物的王国,一棵棵参天古松古杉高耸入云,一株株数百年的银杏、红枫、古檀遍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岁月远逝,这些古木依然蓬勃茂盛地挺拔着,默默守护着这一方山水。
近年来,梨树垭村成功举办了文旅康养全域旅游观光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深山明珠焕发了它灿烂光茫。让人无法想象,千百年来,这片恒古闭塞的深山,会忽然间天开鸿朦,将世间的繁华引入……
是的,梨树垭村最值得炫耀的是他优美自然风光。城门沟大峡谷,是桃花溪水库的源头,溯溪而上,两边古木参天,峭壁如城门对立,最窄处不过两米,光影透过缝隙照进峡谷,让人如入幻境。两边悬崖上飞瀑流泉一泻而下,峡谷内怪石嶙峋,清幽静谧。谷口左边有两块上百亩的梯田,相传是古时贡粮的产地,可惜现在已荒废,谷口右边是悬崖峭壁,奇险惊人,是驴友和探险者的乐园。
团香溪溪水清绿见底,鱼儿成群,这条溪流风光独特,沿溪水而行,辟有公路,从村部下山,虽然陡峭,却让人领略到山的雄伟,溪的幽深。溪流两边的人家、古木构成了一幅百看不厌的山水画。这里有百年柳树、古樟、古松。有高达上百米的马尾洞流泉飞瀑,一强两弱的三线飞瀑远观形如一条马尾,恢宏而壮观。有幽深奇险的团鱼洞,水流从高处而下落入深潭,奇险可怖。黔张常铁路从团鱼洞顶穿山而过,一列高铁横跨溪流而过让人欢心鼓舞,让你并不觉得这里与外界隔离。还有那千亩竹海一望无际,绿意深深,高山中的吻天湖清绿幽静,诗意盎然,丫儿沟成片的瀑布群层层湍急,欢歌轻唱。这众多的自然景观会让你流连忘返,一探究竟。“好景同游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多彩多姿的梨树垭有说不完的风景,道不完的风光,等待你去那里掬一捧清亮的溪水,踩一脚深深的绿意去感受它的美丽。
近年来,梨树垭村人没有辜负它的好风光,村支两委以观光旅游吸聚人气,带动其它产业高质量发展。兴建的60千瓦光伏发电站成功并网,300亩梨园种植的翠冠梨、六月雪品种,如今已果实累累,上百亩红心猕猴桃园壮观诱人,三百亩梯土富硒云雾茶园自成一景。近两年又大力发展民宿,村里把闲置下来的民房租下来,改造成民宿农庄。高山峡谷,优美风光,夏日的清凉,让游人乐不思蜀,炎热的天气里民宿一房难求。
这些项目的建设让梨树垭村的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年创产值达三百万元以上,人平年增收入2000多元。如今,全村采取农户+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了桃源县梨富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满山风景铸造梨树垭村人的品格,自然的资源成就了梨树垭村的辉煌。时代与山村同行,风光与幸福同在,多彩多姿的梨树垭村,这片古老而斑斓沃土,载着梨树垭村人的希望正阔步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18:43 , Processed in 0.0336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