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5|回复: 3

追忆易奥法(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16: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忆易奥法(二)


                                                                                                                  文/万石诗
        十余年时间里,他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倾注了大量心血。我曾经问易老师:“如今的高雅文化地位如此低下,没有经济效益, 您为何偏偏在这方面投入如此大的精力, 创作、出版、组织活动、大力推广?”他回答说:“人的一生,不仅是为了钱而活着的,人生在世,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应当有所追求。”昔时贤人提倡,人生追求“三立”,即努力工作立功,研究著书立言,遵纪守法立德。至今,有关他的“三立”,以及他的人品、文品的口碑,广泛流传。他的著作收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高等级的图书馆, 他的诗论文章被爱好者置于床头几案研读。易奥法这个响亮的名字,在他的家人面前, 在津市人民面前,在沅澧流域人民面前立住了,牢牢地立住了。易老师生前经济不是十分的宽裕,为了追求“三立”,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他把卧室兼书房的书斋取名“养心斋”,为了养心,他几乎舍弃了寻常人能够体验到的人生享受。他在经济上对已过分克俭,对人十分宽容,同他一起外出,乘车购物,他总是抢先掏钱。 欠别人的钱,一角都还清,别人欠他的钱,他总是置之脑后。 易老师为他的后来人留下了光辉的榜样。
        易老师是兰津诗社的创始人之一。诗社成立,他就是社刊的组稿、编辑、分发工作的承办者,社员们都知道,他几十年如一日提着一个布袋子走家串户,辛勤劳作。他在担任第四、五、六届社长期间,两付担子一肩挑,工作更劳累。他从湖南省诗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起就担任理事, 十多年前他就在省市诗词组织为我争取了理事席位,省里市里的诗词会议等活动都叫上我同行。一来让我了解上级组织的工作要求,二来希望我为兰津诗社出点力,彼时我还未退休, 诗社的工作不主动,让一个古稀老人匆忙奔走,如今想起来心里不安。
        70岁以后的易老师渐渐呈现老态, 行动迟缓,瞌睡多。常常是上车一落座便闭目,开会时间长也闭目, 他说晚上睡眠不好,白天闭目养神。他有晚上醒来读书的习惯。有一年武陵诗社理事会在花岩溪召开, 宿农家客舍,木板楼上,一室三床, 我与他相邻, 半夜耳边一声响,易老师滚下床来, 我赶忙伸手接住, 他说要拉灯看书。老人出门有伴同行,他的金婚夫人黄老师放心。
        易老师的诗词, 题材丰富, 诗艺精湛, 体现出深厚的写作功力。他的作品既正宗本源,又自由发挥,在书面写作与易读易懂之间做到了和谐统一。他的诗无论是搅胜抒怀,还是寄情感悟, 或者叙事记人,不用生僻的字词,也少有怪异的典故,明白晓畅,清新淡雅。 他推崇清中叶诗论家沈德潜,即主张的诗歌内容应“温柔、敦厚”。他经常借用白居易的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诗要反映时事, 为现实而写。为了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强调诗歌应形式通俗,语言浅显。镌刻于常德诗墙的《少年游.访敬老院》正是他的主张的体现:“朱楼碧瓦映青松,庭院百花红。 窗明几净,席温衾软, 肴馔溢香浓。银丝共染霞光美,乐煞众姑翁。 举酒敲棋,品茶曝日, 谈笑沐春风。 ”可以说,能认完这些字的人就能读懂这首词,理解其中意境。
        易老师的好身板常常被人羡慕, 他的诗中出现过一些药名, 但他从未吃过药,一生不知医院病床的滋味。正因此,他大意遭遇大祸,2004年11月26日的清晨,因跌倒脑受伤送医院抢救无效逝世。再过几个月就是他的八十大寿,大家都在准备着为他举办寿庆, 他自编的第五本诗文集即将付印,大限降临, 天地同哭。
        易老师生前精力过人,才思敏捷,兴趣广泛。他吟诗填词,读书写作,参政议政,游历访友,活得充实,活得潇酒,活得有作为,活得有价值。 兰津诗社和老年诗书画社联合编辑过一本《香溢兰津》悼念专集。专集中收入了200余首诗词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学生的诗章。湖南省诗词协会并常德市诗词学会顾问杨杰先生的“赤手而来赤手归, 一生奉献闪光辉。 无争更见无求品,水自清清山自巍”形象地肯定了易老师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这首诗的小序写道:“奥法同志不幸逝世, 是教坛诗坛的损失,深感悲痛!自然规律,无可奈何。奥法同志,清贫一生,奉献一生,是后人的榜样, 令人敬佩。”常德诗词学会副会长兼《武陵诗稿》主编阮先教授用五绝表达了他的心情: “大雅扶轮者,如公有几人?忽闻骑鹤去, 风雨暗兰津。事业功名外, 生涯淡泊中。高风不可见,仰首问苍穹。”常德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并澧县诗词学会会长杜修岳先生在挽联中写道: “敲韵探 骊掷地作金声几卷诗词长惠我,谈经夺席绕梁留绮语三千弟子倍思君。
        易奥法先生的一生没有虚度,晚年更加辉煌。(完)

                                                                 摘自政协湖南津市委员会编纂的《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1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2 09:3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2 09:3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3:25 , Processed in 0.0320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