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3-11-22 08:32 编辑
诗乡·诗香
张良政
汉寿,江涵沅遭,湖濒洞庭,风光旖旎,人杰地灵。上下千年,诗人辈出。昔诗祖屈原行吟泽畔;诗仙李白泛舟赤沙;晚清三湘才子易顺鼎,被学术界誉为继杜甫之后的又一座丰碑! 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诗词基因重新激活,2002 年 4月,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首批“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翌年9月,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为汉寿题词:“诗国先锋”。 最近几年,学会在县社区学院的指导下,大力开展诗词进社区工作,又是风生水起! 现在,汉寿全县建起了十个社区诗教基地,在原有诗词会员的基础上,发展新会员两千多人。新增诗碑、诗墙、诗廊十二处。每个社区诗教基地都配有图书阅览室会议(活动)室和诗词书画展览室。诗词讲座、诗词创作交流会、研讨会、吟颂会采风活动、诗词大赛、诗歌演唱会等丰富多彩,已经形成常态化。 蒋家嘴镇马家塅社区诗词分会是全县社区诗词分会的优秀代表。会长张长明带领会员搞创作,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先后请省市诗词专家讲课十多次,多次组织红色旅游采风活动。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为新时代鼓与呼,2019 年在国庆节前夕,举办建国 70 周年诗词书画展览,将作品悬挂在镇集市区,观瞻者逾千人,影响深远;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他们组织去韶山、井冈山、长沙等地搞红色旅游;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他们作词赋诗,为全国人民鼓劲加油。据统计,近五年该分会创作诗词作品 800 多首,参加全国各类诗词大赛 30 余次,获得奖杯、奖牌、奖章、证书百余件。目前,蒋家嘴马家最社区分会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10人,省级以上会员20多人。走进他们的活动室,眼前的每位会员给你的感觉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县城内的扬旗嘴社区诗词学会,他们将每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贴上墙,互相观摩切磋学习。会员们自己创作的诗词书法作品挂满了社区的走廊和两间办公室。 朱家铺镇罗坪村诗词分会,该镇领导特别重视,在乡镇财政经费十分吃紧的情况下,今年拨款新修一栋占地五百多平方米的诗词活动室,建起了六百多米的诗墙,诗词爱好者纷至沓来。 蒋家嘴镇南区社区诗词分会,在诗词诗教方面是后起之秀。近几年,该会在党支部书记韩龙保的带领下,建诗墙、举办吟诗会,并先后三次邀请省岳麓诗社社长赵焱森来此讲学,指导诗词创作,因基础打得好,后劲十足。这两年南区诗人们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创作诗词,在省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作品五十余首。2021 年“七一”建党百年纪念日,他们将自己写的诗词编成文艺节目,载歌载舞。 西港镇太白风诗人群,有诗词爱好者近 300 人,他们大多是退休教师。近几年参加全国诗词大赛,有十多位诗人获得等级奖,其中周熙贵老师获得“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一等奖。 沧浪街道军刘村诗词小组,这里聚集的是一群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每月组织一学诗、读诗和写诗活动,风雨无阻,其诗词集《军刘诗词》因带着泥土的芬芳而感动了省文化部门领导,2022年9月,湖南省潇湘电影制片厂以该村为原型,拍摄了一部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微电影——《生长诗歌的村庄》,军刘村因此闻名三湘大地。 汉寿诗乡声名远播,如鲜花引蝶般,引来了香港、湖北、湖南省诗词学会岳麓诗社以及湘潭、株洲、浏阳等地诗友前来访问。香港铜锣湾集团董事局主席、香港诗词学会会长陈智先生情不自禁吟诗一首: 湖山相映两从容,策马蹄声记旧踪。 突起酒兵三百万,重来诗国拜先锋。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汉寿县诗词学会愿在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和县社区学院的指导下,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古典诗词尽展才华,贡献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