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6|回复: 0

沈克家、林贞淑墓志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4 2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克家、林贞淑墓志铭
   林姥沈公,世居石门。青梅竹马,耄耋情深。
   民族解放,奋不顾身。高风亮节,浩气长存。
   终生从教,为国育英。业绩卓著,光耀丹青。
   合葬故土,立碑勒铭。告慰先贤,激励来人。
   沈公克家,一九一一年农历九月十三生于湖南省临澧县修梅乡赵家巷周家冲。自幼在家放牛、读私塾、上高小。一九二七年迁石门夹山,过嗣林家,族名林祖文。一九二八年初至一九三三年夏在常德省立三中(后改为省立四中、常德市一中)求学。后在汉口英文专科学校补习英文,并在家自学备考。一九三五年夏至一九四一年夏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外语系学习,其间因抗战学校搬迁及家境拮据休学两年。毕业后放弃出国深造和执教高校的良机返回石门,先后参与创办九澧中学(现石门一中)和北岳中学。一九四七年初至临澧省立十四中(现临澧一中)任教。一九四八年夏至一九七九年九月在常德省立四中、现常德市一中工作,一九四九年九月任副校长,次年四月起任校长。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九年抽调至长沙参加古籍整理和大型辞书《词源》修订工作。一九七九年九月调湖南中医学院任图书馆副馆长,一九八一年五月任馆长。一九八八年任院学术顾问(副厅级),一九八八年十月离休。系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馆员。历任常德市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病逝,享年九十三岁。
   沈公是中华民族的忠诚儿子。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他投身民族解放,培育民族栋梁,弘扬民族文化,砥砺民族节操,从而成为做人的典范、办学的榜样、治学的楷模,为世人竖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早在少年时代,沈公便刻苦自励,自强不息,愤然存匡世济民之心,慨然立鸿鹄高翔之志。上中学、大学期间,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历史关头,作为热血青年的沈公常以“长啸”、“维廉”的笔名,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报刊上发表用中、英文书写的抒发远大志向、揭露社会沉疴的文章、小说,声援坚持抗战的前方将士,抨击卖国屈辱的“不抵抗主义”,还与同乡、同学创办《新石门》半月刊,痛斥腐朽的县政。考入北京大学不久即积极投入“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在石门、临澧、常德任教期间,沈公不畏白色恐怖,不顾个人安危,利用教学、谈话、演讲、办刊等,大力抨击黑暗社会,宣传抗战救国和立志成才的道理,秘密组织进步学生收听延安广播,阅读进步书刊,引导青年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开展“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活动,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支坚强可靠的生力军,沈公也机智地几度从伸向他的魔爪下脱身。一九四九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五月受中共湘西工委派遣,深入虎穴,回石门领导县城的地下斗争,迫使地方武装缴械投降,为石门的和平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解放后任常德市一中校长达三十年,是该校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英方面取得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非凡成就。调湖南中医学院时已年近古稀,但他不顾年事已高,仍老骥伏枥,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开拓创新精神,短短几年内便创造了显著的业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沈公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修养和渊博的学识,其杰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成就皆为世人所称道。沈公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坚贞气节,其臻乎完美的高尚人格和高洁情操赢得了人们的景仰和崇敬。沈公以其鲜红的人生轨迹昭示后人,他不愧是一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翻身解放和伟大复兴而鞠躬尽瘁的坚定战士,是一位为培养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材而殚精竭虑的教育家,是一位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焚膏继晷的学者,是一位为激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而洁身自勉的先贤。
   林姥贞淑,湖南石门夹山人,生于一九0六年农历四月十四。自幼便冲破封建礼教束缚,拒不裹脚,终以一双大脚迈步世问。为求得妇女解放,林姥自立、自强,克服困难,外出求学。一九三一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桃源省立四(女)中就读,后返回石门任女校教员,继而返乡创办夹山小学,并任首任校长。廿四岁时与沈公结为伉俪。在丈夫负笈求学、孩子幼小、收入微薄。生活困顿的艰难时期,林姥独自扛起全家生活重担,成了全家的顶梁柱。后随夫先后在临澧省立十四中和常德市一中任图书管理员,并紧密配合沈公从事地下党外围工作,为地下党秘密会议放哨,传递、保管机密文件和宣传材料,接济进步学生,掩护地下党同志和进步青年安全脱险。解放前夕,林姥返回夹山老家掩护丈夫在石门领导地下斗争。反动军警为了搜捕沈公而对林姥刀枪相逼,并用棍棒、枪托残酷殴打。林姥虽遍体鳞伤,但毫不屈服,不仅保护了丈夫的生命安全,也使石门县城的和平解放得以胜利实现。解放后,林姥在学校图书管理员这一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埋头工作,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以其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主动热情、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和服务师生、服务教学、规范有序、科学管理的工作业绩博得全校帅生尊敬,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一九六二年离休,后随夫迁长沙。一九八七年七月九日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林姥吃苦耐劳,忠厚朴实,仁慈和善,乐于助人,集“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于一身,是中国劳动妇女和传统知识女性的优点的完美结合。林姥在外是出色的职业女性,在家则是典型的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为了使沈公能全力以赴地工作,她独自承担起全部家务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缝补浆洗,从不懈怠。她对子女宽厚而不骄纵,慈爱而不娇宠,为子女的成长创造了一个既严格要求又较为宽松的和谐环境。子女长大成人后大都在外地工作,她经常写信,殷殷叮咛,使子女们终身受益、倍感温馨。
   沈公与林姥志同道合、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甘苦与共地执手度过了五十七个春秋。二老育有一子四女,大都子承父业、教书育人,且皆为人方正、事业有成,孙辈中亦有数人耕耘教坛,祖孙四代共十三人(加上配偶和曾经从教的则为十五人)从事教育工作,留下了“书香人家”、“教育世家”的一段佳话。沈公仙逝后,其子女遵嘱将二老终生辛劳节俭积攒下来的全部积蓄分文不留地捐献给常德市一中和石门一中,作为教育奖励基金,充分表达了二老热爱家乡、热爱教育的一片深情和企盼学校腾飞、人才辈出的热切心愿,真个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林姥去世后骨灰曾葬于长沙市公墓。沈公逝世后,子女于二00三年十二月廿四日将二老骨灰合葬于石门夹山的青樟岭下、碧岩泉旁,让二老得以永相厮守。
铭日:
   巍巍夹山,潺潺碧泉。青松环抱,绿水绵延。
   音容永在,忠魂长眠。高山景行,清名留传。
                                (由沈、林二老之子林泽龙先生撰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2:38 , Processed in 0.0312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