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3-12-6 10:16 编辑
院士与园丁的枳壳缘
李启友
在湖南省“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汉寿县百禄桥枳壳、陈皮产学研基地,有这样一群银发老人,他们在听取院士关于枳壳、陈皮种植加工技术知识传授时,像一群回到儿时的可爱学生认真地记录着,生怕漏掉院士讲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他们在枳壳、陈皮产学研基地劳作时,又像一群辛勤的园丁,按照院士指导的科学方法,认真地锄草、施肥、剪枝,观察着枳壳树苗的每一个生长周期;当他们站在镇里举办的关于枳壳树栽种、加工培训班讲台上时,角色又进行了转换,俨然像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对枳壳树栽种技术讲授得是那样生动,解答的问题是那样的具体,台下听得是那样的津津有味。他们的底气来源于院士研究的过硬技术,来源于他们在院士产学研基地的工作经历。他们被枳壳种植户称为院士工作站里的土专家“银发智囊团”。他们的正式称呼是:“刘良院士枳壳、陈皮产学研基地实施专委会”,由袁明德、张妹华、王端初等12名汉寿县百禄桥镇老科协会员组成,他们自诩为双面“园丁”。 汉寿县百禄桥镇传统枳壳产业招智院士基地挂牌。该镇位于益阳、沅江、资阳三县交界,这里依山傍水、气候湿润,土地排水性好,是土质肥沃的第四纪红土土壤,特别适宜枳壳生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全镇原来枳壳种植的品种是一百多年前延续下来,并且由农户分散栽种、产量较低、加工技术几乎为零,经济效益差。针对枳壳品种老化、加工技术落后的瓶颈,镇老科协分会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打破老传统,改良枳壳种植品种,增强枳壳、陈皮加工技术的新理念。老科协会员袁长云,刘良院士的舅舅主动请缨,利用长辈、亲戚的身份说服院士,在2021年10月8日,“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终于落户该镇,“汉寿县百禄桥枳壳、陈皮产学研基地”也由刘良院士现场揭牌。 院士领衔引来了许多金凤凰落户。刘良院士,他是一位中医内科专家,汉寿县百禄桥镇人,他不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且是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曾任澳门科技大学校长,中国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项目顾问和专家组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他以第一发明人获国际专利授权 27项,主编或参编出版著作、教材 20 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澳门特别行政区“荣誉奖状”等。院士基地自然由刘良院士担任首席顾问,同时引来了许多科学界精英,如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曾建国、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周华、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日宝、湖南省“芙蓉学者”蔡雄均担任该枳壳基地研究的首席技术顾问。重点对本土枳壳、陈皮性能、育苗、培管、采摘、加工等方面进行专业性研究,提升本土枳壳药用含量和品牌价值。 汉寿县老科协百禄桥镇分会的老园丁们也不甘示弱。随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和各位专家的助力,百禄桥镇政府也适时地提出了“发展院士经济,打造道地枳壳”的镇域发展新路子。该思路的提出不仅引导了本镇枳壳产业升级,而且更加激发了这些老园丁的工作热情。如袁明德、王瑞初、袁长林在基地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中药材(枳壳)试验工作获得成功,枳壳树栽种也由原每亩 15 株增加到30株;他们还指导其他农户对入冬前的幼树进行培土管理,有效治理多年来困扰百禄桥镇枳壳树死亡问题;袁桂林、王立华、袁柏林协助院士团队进农户、钻山头,共同前往江西选用枳壳苗木,与本地枳壳苗嫁接1.5万株新苗;院士团队的专家学者探索出了“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交货”的“七统一”新模式,这些老科协会员还摸索出了“院士工作站+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枳壳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管理模式;三年来。这些老园丁与刘良院士团队走访企业15家,开展产学研活动 24 场次,参与企业科技项目的指导和研发 31 个,组织科技咨询对接活动 29 场次;他们通过科技咨询,开展枳壳栽种与加工技术进企业、进社区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枳壳宣传活动达 38 场次,累计受众1.2万人次。在枳壳栽种的集中地社区、八斗丘村、孔家湖村等都能看到这些老园丁们的身影;他们还搭建科普图片展、发放科普小手册、编制科普灯谜竞猜等,为全镇营造出了科学种植枳壳的良好氛围。 枳壳产业潜力巨大,院士经济成效显著。老科协会员杨朗高,他创办了以枳壳为主打产品的汉寿县朗高种植合作社。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本村村民荒坡地400亩,对老树进行品种改植,引进院士开发的“湘泡”枳壳新品种。他还改进开边工具,减轻劳动强度,引进安徽省亳州市机械,一个劳动力每天可开边枳壳2万斤,开边枳实1.2万斤。他以诚实取得信誉,广辟安徽、广东、江苏市场,赢得了收购厂家的信任,获得了好的效益,年家庭收入达800多万元。现在产学研基地通过院士的品牌效应和这些老科协会员的助力,先后与一方天江、正清集团、至信药业三家知名药企和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有了技术与销路双重保障。新品种枳壳挂果后,亩产收益预计可达8000元,此外,该基地正在繁育新品种枳壳幼苗,预计今年底将实现全镇苗木自供并出口外销。全镇现有枳壳种植面积8000余亩,其中8个村打造的示范林基地13块,计1080亩,枳壳产业已成为该镇产业布局的重中之重,是该镇打造“一乡一品”的支柱产业。“汉百禄”枳壳商标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汉寿枳壳”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已在同步启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院士浓厚的桑梓情与枳壳结缘,汉寿县百禄桥镇老科协分会的园丁们,他们以枳壳为媒与院士结缘,老园丁与院士又同结科技缘,他们共同为乡村振兴的目标发力,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华章,交出了一份枳壳新生的圆满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