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91|回复: 3

奋力二十年 蜂业大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6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哲先生 于 2023-12-6 20:05 编辑

      奋力二十年  蜂业大发展
——庆祝湖南省澧县蜂业协会成立20周年

      澧县是传统养蜂大县,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全省首先引进意大利蜂进行饲养。建国后的大跃进时代,澧县养蜂规模居全国前列,曾代表湖南省用飞机空运蜂群支援青海。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农业部先后两次举办过蜂业评比表彰,澧县两次均列入全国获奖的少数名额之中,连续被评为全国养蜂先进县。2002至2003年,我县蜂农通过摸索,自发组织成立了蜂业协会,得到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怀,以及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热情支持。二十年来,协会努力工作,促进了全县蜂业快速恢复和发展。
       一、培训技术,提升水平
      1、培训安全用药和标准化生产。协会成立之时,正值我国蜂蜜因抗生素超标禁入欧盟市场。协会连年举办300人以上大型培训1-2次,聘请多名国内顶级养蜂专家授课,推广饲养强群和中草药防治蜂病,全面禁用抗生素药品。到2006年,全县蜂蜜检测抗生素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达到进入欧美市场的标准,广受省内外厂商欢迎。2009年,我县被授牌命名为“全国蜂产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基地”。
       2、培训综合生产技术。从2007年开始,培训花粉、王浆、蜂胶等产品高产技术,增加养蜂综合收益。如2008年春季因冰雪灾害导致蜂蜜失收,协会就大抓花粉生产,推广新技术新工具,全县当年花粉增产5倍,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收。张公庙镇唐长元、复兴厂镇彭述波等人年产花粉都超过3吨,花粉单项收入就高达10万元,与上年蜂蜜收入相等。
       3、培训安全越冬和快速春繁技术。为满足春季提早卖蜂的要求,2008年起培训采用稻草盖蜂、暗室越冬和使用专利产品保蜂罩等措施,使全县蜂群越冬成活率由30%提升到50%,有的甚至达到60%.春繁期间推广饲喂天然花粉和“澧州蜂粮”等代用花粉,显著加快了繁蜂进度,且繁蜂成本降低30%,车溪乡群英村60多岁的陈祖义初学养蜂,认真参加了培训,在周绍宇会长的辅导下快速繁蜂,第二年就达到了300多群,卖出260群,年末自留140多群,新学手年纯利达5万多元。
       4、2010年起大抓推广蜜蜂良种和杂交组合。协会首任会长“国际杰出蜂农”余习春无偿提供数十只金喀良种蜂王,第二任会长周绍宇自费购买几十只种王,每年还从国内引进20-50只不同品种蜂王,以上均免费分发给全县各乡镇供移虫育王推广,并培训蜂场根据生产需要选用杂交组合,使大多数蜂场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如世蜂合作社10多个蜂场2010年引进松丹良种后,2011年实现了蜂数翻一番、产量增六成、利润长一倍,人平获纯利超过10万元。
4、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坚持每年培训养蜂理论和实用技术,经常免费发放养蜂书籍和技术资料,不断提高会员的专业素质。2013年以来,又在县人社局和农教办等部门支持下,数次举办每期连续多日的专业培训,培育以中青年为主的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养蜂事业接班人。协会成立以来大批会员逐渐变得能文能武,如余习春、唐长喜、李远东等一批会员多次在《中国蜂业》和《蜜蜂杂志》上发表技术文章,闻名全国养蜂界。
        二、服务购销,提高效益
       1、搞好信息和后勤服务。有一年春季,多名会员准备去河南采油菜,协会提供了当地天旱可能影响油菜流蜜的信息,建议他们改去河北山西等地,结果都收入不错。协会副会长钟明生广集蜜源信息,亲自探察外地新蜜源,先后带领一批蜂场去云南繁蜂采油菜,赴广东采荔枝,又转战黑龙江采椴树,大大增加了产量和收入。协会办有两个蜂具蜂药商店、一个代用花粉生产厂、最多时有6个蜂箱厂,常年保障物资供应,还经常送货下乡到户。2019年闸口中蜂基地40多户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损失严重,70多岁的老师傅戴作喜心急如焚。协会副会长胡家英也急在心里,天天在网上查找有关病害防治方面的信息,经自家对病害试验防治成功后,马上推广到各场,迅速控制住病情。戴作喜老人重新购蜂办场,在胡家英辅导下正确防治,一年就恢复了中蜂饲养规模,此后接连几年养蜂年收入都超过5万元。
       2、搞活购销,开发产品。协会成立后,实行全县蜂产品统一标准,统一价格,分区域收购,分渠道外销。协会副会长黄松林年年随蜂场转战南北,把产地无人收购的蜂蜜统一收购外调,解决会员卖蜜难的问题。全县先后引进5套蜂产品加工设备,推出澧县精加工蜂产品,连续创出了“惜春”、“土包子”、“春和园”等多个蜂蜜品牌,进入长株衡等省内超市和广州、上海等大城市销售;还广泛运用电商、微商等手段远程营销,每年销售额数千万元。
       3、打造我国最大的繁蜂供蜂基地。为了解决我县蜂群增多、蜜源减少的难题,我会从2008年起大抓繁蜂出售,连年在《中国蜂业》和《蜜蜂杂志》上刊登售蜂广告,开通售蜂渠道,增加会员收入。全县蜂群销售从每年不足万群很快增长至5万群以上,近几年达到6至8万群。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澧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繁蜂供蜂基地,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全县蜂农增加收入2000至3000万元。为满足我国山区养蜂脱贫的需求,近些年我会大力发展中蜂繁育,每年外销中蜂从千余群增长到2万群。闸口羊耳山相连的中蜂基地有近50个中蜂饲养农户,每年可出售中蜂1万多群,户平年收入超过5万元。
       4、积极探索和开拓授粉产业。协会现任会长周勇2021年把蜂群运往新疆,探索取蜜授粉并行的模式,大力推广蜜蜂授粉。经过3年实践,已熟悉授粉技术和入业渠道。新疆向日葵等作物授粉需求量大,前景广阔。协会准备明年起组织一批蜂场转战新疆,按每箱蜂可获几百元授粉报酬,再加上取蜜收入,即便蜂群有点损失,也还是一项值得开发的阳光产业,且社会效益可观。
       三、组织、宣传、扶贫
       1、组织起来,共同奋斗。协会按乡镇划分小组,各由一名理事领头,常年围绕生产和经营开展活动,并承担登记、统计、办《养蜂证》,以及提规划建议等工作。此外,全县还组成了7个养蜂专业合作社和4个蜂产品公司,共同开发澧县蜂业。协会副会长钟明生领头的世蜂专业合作社,实行自愿入股、协作放蜂、民主管理、统一购销,所有会员大幅度增收。2008年该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中国蜂产品协会授牌命名为“全国蜂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钟明生本人被亚洲蜂联授予“中国优秀蜂农”荣誉证书。
       2、加强蜂业宣传。协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蜂业的意义和贡献,经常向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汇报蜂业情况和突出典型。2014年4月1日,《潇湘晨报》曾用一整个版面介绍澧县蜂业情况;同年6月22日,《常德日报》刊登了“小蜜蜂做成大产业”的文章,赞扬我会帮助蜂农增收的可喜成绩。以上都有效扩大了蜂业影响,有力提升了蜂业地位。
       3、实施养蜂扶贫。我会从2015年开始,在全县选定45个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帮扶养蜂实施脱贫。前任会长皮华凤和副会长胡家英等人常年下到各户,手把手地教、帮、带,提供生产物资,包销他们的蜂蜜和蜂群。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其中80%以上的贫困户实现了年盈利2万元,突出的达到5万元以上。闸口芦桥村在册贫困户孙际舫加入了养蜂脱贫,因地处中蜂基地,从2017年开始改为利用山区资源专门繁育中蜂出售,在胡家英等人的帮助下,技术不断提高,规模越来越大,每年出售中蜂少则200多箱,多则300多箱, 2018年获纯利6万多元,2020年纯利超过10万元。2021年他花15万元购买了一辆本田越野新车,由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在澧县蜂业协会成立的第8年,全县蜂业就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蜂群总量达6万群、产蜜3000吨,二者均占当年全国总量的1%;随后10余年,二者又都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全县养蜂年产值(不算加工)突破亿元大关,使澧县成为真正的养蜂大县、养蜂强县。20年来,协会多次被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评为先进单位,数次被评为全省蜂业先进集体。协会负责人和一批会员被评为先进个人。2009年,澧县蜂业协会被中国科协和国家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周勇 陈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8 07: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农业部先后两次举办过蜂业评比表彰,澧县两次均列入全国获奖的少数名额之中,连续被评为全国养蜂先进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9 12:0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报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9 12:0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蜂,致富好门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3:04 , Processed in 0.0342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