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85|回复: 9

瞻仰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想起毛主席为新华社写稿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1 1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26518544889.jpg

     2017年5月,我和几位朋友来了一个红色之旅,第一站就是共和国摇篮、第一个红色政权所在地江西瑞金。在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沙洲坝,一大片红色旧址目不暇接。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局、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等旧址20多处。

DJZ_0727_看图王.jpg

井水.jpg

DSC09238_看图王.jpg


      1526518618058.jpg

wKhThlkwvwEEAAAAAAAAAAAAAAA606.jpg
   踏进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我更是倍感亲切,因为我是新华网、人民网博主,我是业余通讯员。站在这里,我心潮起伏,又一次想起了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史,想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新华社、人民日报、对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想起了毛主席亲自为新华社写稿的故事。
     毛泽东被誉为新华社“级别最高的记者”。新华社(原红色中华通讯社)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重视,他不仅经常关心并亲自指导其工作,还亲笔为新华社撰写了大量稿件。解放战争期间新华社播发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别了,司徒雷登》《将革命进行到底》《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著名篇章,都出自毛泽东的手笔,新华社工作人员称他为“新华社首席记者”。
    1526518681578.jpg
    新华社一些老记者回忆,毛泽东写新闻稿,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鲜明、生动。1948年10月22日,中原我军解放郑州,当天,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郑州前线22日24时急电,即《我军解放郑州》的消息,这篇文章通过交代地理背景来突出占领郑州的重要意义,指出:“郑州为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点,历来为军事重镇。蒋介石因徐州告急,被迫将驻郑兵团孙元良部三个军(按:国民党从十月起整编师均改称为军,整编旅均改称师)东调,郑州守兵薄弱,我军一到,拼命弃逃。现郑州东面之中牟县、北面之黄河桥均被我军切断,逃敌将迅速被歼。”
    同年10月下旬,人民解放军攻击锦州,蒋介石却严令廖耀湘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解放军立即回师,将廖兵团五个军包围在黑山、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得到这个消息后,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著名的辽西大捷新闻:《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五个军被我包围击溃》。在写人民解放军包围廖耀湘兵团时,他这样叙述:“飞将军从天而降,使该敌逃跑也来不及。”
    毛泽东几篇新闻稿吓退敌军。1948年10月下旬,正当全国各战场捷报频传的时候,有情报称,北平的敌军傅作义部欲偷袭石家庄,窜扰驻扎在西柏坡村的中共中央机关。原来,敌人得悉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主力集中在张家口一线作战,保定到石家庄一线兵力薄弱后,妄图通过偷袭石家庄、威胁中共中央机关的办法来刺激已经涣散的军心。
   得到情报后,毛泽东于10月25、27、29、31日,每隔一天就为新华社写一篇稿件,通过播报新闻稿,导演了一出“空城计”。特别是消息《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和述评《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各用了数百字,就把敌人面临垂死挣扎的局势,偷袭石家庄的真实企图、具体部署和后顾之忧,说得一清二楚。稿件播出后,傅作义大吃一惊:偷袭意图败露,且新华社的新闻又点到了他“老窝”空虚的要害。他不得不将正在奔袭途中的大军撤回。
    wKhTglbWWiYEAAAAAAAAAAAAAAA693[1]_看图王.jpg

    wKhTg1bWWMQEAAAAAAAAAAAAAAA102[1]_看图王.jpg

   毛泽东运筹帷幄写新闻。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主席一边在北京指挥渡江战役,一边为新华社撰写了不少新闻名篇。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一下,解放军百万大军万炮齐鸣、万船竞发,从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500多公里长江北岸,分东、中、西三路强渡长江。22日晨,3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由于通讯设备还没有跟上等原因,渡江消息没有及时发出。身在北京的毛泽东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信息后,马上提笔为新华社写下了第一条渡江新闻——著名的“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在这条约两百字的消息里,他写道:“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气势磅礴,现场感很强。
    同一天的22时,毛泽东又为新华社写了第二条渡江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突敌阵,横渡长江”的壮举。
   4月24日,他写下了《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的新闻稿,报道了“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国民党反动卖国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毛泽东高屋建瓴评时政。毛泽东还为新华社写了不少评论。这些评论,有的是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有的是批驳敌人的谬论,有的是进行革命的动员和号召……
    1949年,美国援蒋内战的政策失败后,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详细叙述了抗日战争末期至1949年间,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的经过。白皮书发表后,毛泽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为新华社写了5篇评论,包括:《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这些评论深刻揭露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了国内一部分“民主个人主义者”对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幻想,并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评论写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不再忍受外国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的豪情壮志。

    mmexport1494047934193.jpg

     毛泽东一生为新华社写了不少稿件,新中国成立后,已是50多岁的他还为新华社写稿,如:关于中苏建交的新闻稿,关于驳斥艾奇逊造谣的新闻稿,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向平壤进攻的新闻稿、关于平壤解放的新闻稿、关于将开城地区划为中立区的新闻稿等等。
    据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新华社记者成一老先生回忆说,毛泽东每天为新华社写两三篇稿件也是常有的事,犹如一位十分勤奋的记者。
     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写稿的伟大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新闻舆论工作是安邦定国、治国理政的大事,也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重温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重视新闻舆论,引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自觉性。我们从事老干网宣工作,同样倍感光荣,同样应该努力。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1 23:3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老师才情横溢之美篇!为老师敬仰之浓情发自心灵对领袖深爱之回忆录
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09:2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德日报陈集亮:
如椽巨笔动神州
浩气往往退敌酋
主席记者是首席
新华文章开新猷
渡江新闻涌巨浪
九评如虹惊苏修
瑞金归来思绪远
风雨漫天过西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09:2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09: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写稿的伟大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新闻舆论工作是安邦定国、治国理政的大事,也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重温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重视新闻舆论,引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增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自觉性。我们从事老干网宣工作,同样倍感光荣,同样应该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09:3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的新间稿是当时全国人民的兴奋剂。内容新,气势恢宏,代表新生力量!代表人民利益!读此文让人回想起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新闻广播。当然,我们只能从电影电视剧的片段中看到和听到!让人怀念!让人敬仰!
为新民兄佳作超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0: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张会长佳贴,点个大赞!
过去,毛主席帮别人写文章,还不落自己的名字,现在,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11:1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2 20:58: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张会长佳作,心生敬仰,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3 10: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和几位朋友来了一个红色之旅”,此话我看过几遍 ,意思是:我和几位朋友合伙搞了一次红色旅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8:26 , Processed in 0.0466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