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习近平同志首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篇署名文章《中青年干部要尊老》,此时习近平31岁,刚履新河北正定县委书记一年。 《中青年干部要尊老》开宗明义指出:“最近几年来,随着机构改革,一大批老干部主动退居二、三线,把担子交给中青年干部。后者如何才能挑起重担,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呢?我认为,中青年干部尊重老干部,是一个重要条件”。 接着习近平同志阐述为什么要尊老?文章说,“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在回答齐宣王治国之道时,就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尊老”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却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中青年干部更应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老干部的言传身教、扶持帮助,对于新干部来说不可缺少。中青年干部唯有实心实意地尊重老干部,才能在新老干部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融洽的团结合作关系,从而携手并肩,共同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同志就怎样来尊老提出四点意见:“尊老”,对中青年干部来说,首先要认真学习老干部的坚强党性;其次,要继承老干部的优秀品德。他们的种种优秀品德,集中表现出他们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三,要大力发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传家宝”。在新老干部交替的过程中,不仅不能丢掉,还要继续发扬光大,使之留传后世;第四,要热情照顾好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对于已经离休的老同志,基本的政治待遇、正常的组织生活、略为从优的生活照顾,必须落实兑现,决不能敷衍了事,甚至视为额外负担。对于仍然坚持在第一线的老同志,中青年干部应当真诚尊重,团结合作,并尽可能地为他们分担一些事务,使他们能够保持健康身体、旺盛精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同时提出,提倡“尊老”决不是要中青年干部只能对老干部一味效法,全盘照搬,中青年干部要敢于发挥自己的优势,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用心血和汗水,去开拓新局面,闯出成功路。只有这样,中青年干部才能不负老一辈的厚望,完成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历史使命。 《中青年干部要尊老》全文仅1400多字,立意高远、言简意赅、既引经据典,又很接地气。深邃的思想、清新的文风、真挚的情感,令人倍受启迪。
30年后的2014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出席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的代表,发表重要讲话,我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荣幸地出席了这个会议,近距离聆听了总书记讲话。从第一次作为县委书记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到30年后作为党中央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几十年前提出“实心实意地尊重老干部”到今天要求“用心用情做好老干工作”,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习近平同志尊老敬老是始终如一的,是初心不改的。 几年前,我曾应邀在市委党校、老年大学、道德讲堂等多个场合讲述过习近平尊老敬老的10个小故事,深受听众好评。许多老党员、老同志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定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欢欣鼓舞,我们坚决拥护。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尊老敬老上,习近平同志同样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树立看齐意识,同样应该向总书记尊老敬老的伟大情怀和行为美德看齐。 习近平同志爱老尊老敬老的伟大情怀,源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源于党和人民的培养熏陶,源于良好的家教家风,源于自身的修养。那些小故事告诉我们,“尊老”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无论你的职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在老人面前你永远是一个“孩子”。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根本。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年轻人要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单位尊重老同志、老上级,在社会关爱孤残老人;要始终把“尊老”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好、发扬好,代代传承下去,为树立“尊老”社会新风尚凝聚正能量。
(标题图 雪中红梅系杜九州先生拍摄)
|